【知識·軍旅·人生】
向高原醫學研究高峰奮力攀登
——記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教授高蕾
光明日報記者劉小兵光明日報通訊員陳薔
她紮根臨床,潛心造血幹細胞移植與細胞治療技術創新;她勇攀高峰,妙手施仁術,不斷破解血液領域科研難題;她醉心教學,帶領學生一起不斷攻克醫學研究領域的難關。她就是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液科教授高蕾。
血液科並不是高蕾最初的起點,一開始,她是檢驗醫學專業的“學霸”。2000年7月面對考研抉擇時,高蕾選擇瞭投身血液專業。進入第二附屬醫院血液科後,高蕾勤學苦練,惡補落下的血液科知識,她說:“和別人距離遠,那我就走快一點。”恩師卞修武院士、血液科教授陳幸華等前輩嚴謹治學的態度和實幹創新的理念,讓高蕾獲益匪淺,她迅速從一名新兵成長為血液科的排頭兵。
從醫二十多年,高蕾見證瞭第二附屬醫院血液科從一個隻有25張床位的小科室,一路壯大發展為軍內排名第一、擁有30個移植倉、年完成造血幹細胞移植500餘例的大科室,她也數年如一日地為學科發展奉獻熱血與青春。
翻開她的履歷表,從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省部級獎項,到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法國梅裡埃研究院優秀青年科學傢,是一份教、研、醫各方面都非常出色的成績單。高蕾利用自己在造血幹細胞移植領域豐富的臨床經驗,與團隊成員一起創新性地建立E-CAG方案、G-CSF預激造血幹細胞移植方案和小劑量地西他濱移植後序貫輸註等技術,為攻克“血魔”貢獻瞭力量。
對於高蕾來說,身處教學醫院,她是治病救人的醫師,亦是教書育人的老師。在學生眼裡,高蕾老師既是能力突出的“大拿”,也是最拼命的“高教頭”。“好老師也應該是好教育傢,以精雕細琢之功磨煉人才,努力使學生早日‘出徒’。”在教學手段上,高蕾嘗試線上線下結合,應用病例闖關系統、虛擬仿真教室進行多樣化授課,最大限度調動學生興趣,希望他們能夠練好本領,服務好廣大官兵和人民群眾。
從事教學工作多年,高蕾一直都在帶領學員向高原醫學研究的高峰攀登,為此,她一次次上高原,在衛勤任務中反復尋求突破。一次高原巡診中,一個小戰士因為沒有按時吃藥發生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這次經歷讓高蕾認識到高原病防治、醫療健康教育還任重道遠。高蕾所在科室進一步拓展工作思路,與大學高原醫學系聯合開展高原紅細胞增多癥早期診斷標準和幹預措施研究,將研究成果運用到邊防部隊,有效降低高原紅細胞增多癥的發生率。
“學習苦嗎?苦!但和常年駐守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官兵相比,就算不得什麼。”高蕾動情地講述高原官兵堅守崗位的故事,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融入教學。“我希望今後能從事高原醫學相關工作,做像老師一樣的實踐者、教育者。”有學員這樣對高蕾說。
“我的責任,就是上好每一堂課,將紅色軍醫精神傳遞給下一代!”高蕾希望自己不負教員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幫助學員成為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紅色軍醫。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