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3月31日,五國合作智庫報告發佈暨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辦,會上發佈瞭《大國復利:中國高質量發展與2035年趨勢暢想》研究報告。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加拿大、巴西、印度等國的近二十位中外專傢學者,以及十餘個國傢的駐華使領館代表齊聚中國人民大學,共議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三大洲社會研究所研究員馬可(Marco Fernandes)在“主題演講及研討二”環節發表主旨演講。現將演講實錄發佈如下:

回顧剛過去的兩會,習近平主席再次明確瞭中國未來幾十年的核心發展目標: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實質上就是推動國傢各經濟部門在技術和人力上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然而,正當中國蓄勢待發,準備在工業生產質量上實現新的飛躍時,西方一些國傢卻通過其影響力巨大的媒體平臺,對中國的發展提出瞭一系列新的指責,這並非巧合。

當前,一個備受熱議的話題便是“產能過剩”。他們指責中國在某些領域,尤其是新型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設備方面,生產過剩,而國內需求不足以消化這些產能,因此中國不得不尋求更廣闊的國外市場,以低價銷售產品。這些指責聲稱,這些產品之所以價格低廉,是因為國傢為瞭在國際市場上擊敗競爭對手,給這些公司提供瞭補貼,這破壞瞭所謂的“市場機制”。

這種指控真假參半,我認為需要辯證看待。確實,中國政府為許多企業提供瞭補貼,但這並非中國獨有,美國、歐洲乃至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傢都在采用類似的政策。這是全球經濟競爭中的常態。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創新和高生產率在降低中國產品價格方面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中國經濟是否真的存在過熱現象呢?答案是肯定的,任何市場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都可能出現過熱的情況,但可以通過市場機制的自我調節(例如資本主義經濟體)或國傢計劃的引導(例如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體)來糾正這一問題。至於“產能過剩”的指責,其背後的真實意圖恐怕是:西方國傢在競爭中感受到瞭來自中國的壓力,因此試圖編造借口,通過征收關稅等手段來限制中國產品的進入。貿易戰2.0即將來臨,我們必須做好應對的準備。

今天,我想圍繞我們小組的主題“高質量發展與國際合作”,簡要分享三點思考,它們分別涉及工業化、全球能源市場以及全球南方的貨幣替代方案。

●(1)工業化:雖然中國 "產能過剩 "對西方國傢構成瞭威脅,但對全球南方國傢而言,這也許是一個機遇。

東南亞國傢加快瞭工業發展的步伐,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國工廠遷址和中國對東南亞地區的投資。近幾十年來,拉丁美洲和非洲普遍經歷瞭去工業化進程,給經濟造成瞭嚴重後果,巴西的盧拉總統更是將再工業化視作國傢振興的關鍵,足見其重要性。

中國通過 "金磚倡議 "斥巨資投資基礎設施,最近的發展情況表明中國與發展中國傢之間的合作達到瞭更高水平。比如,8月舉行的中非領導人對話中(金磚國傢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期間),非洲領導人對中國過去二十年來為促進非洲大陸基礎設施建設所付出的努力表達瞭感激之情,同時也期待中國將投資重點進一步轉向工業化。

習近平主席對此提議表示贊同,7月舉行的俄非峰會上也有類似的討論,確認瞭當前非洲的戰略方向。

近期,中國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紛紛與全球南方國傢建立合作關系,其中不乏礦產加工和電動汽車生產等高需求領域。例如,中國(及俄羅斯)在玻利維亞投資數十億美元建設鋰加工廠,在津巴佈韋建設鋰廠和大型鋼鐵廠,在印度尼西亞建設鎳加工廠,以及在摩洛哥建設電動汽車工廠樞紐,墨西哥和巴西也積極承接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工廠。對於“一帶一路”倡議、擴大後的金磚國傢和上海合作組織等區域倡議,人們寄予厚望,期待它們能成為推動這一進程的重要杠桿,盡管面臨西方大國的挑戰和反對,但我們需要深化這種合作。

接下來的兩點與金磚國傢開辟的戰略潛力直接相關。

●(2)全球能源市場:眾所周知,能源無疑是每個經濟體中最為關鍵的戰略資產,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報告預測至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將實現翻倍增長,屆時國傢電網將榮登全球最大公司的寶座。或許你們還未曾深刻體會到,“金磚國傢”其實是一個蘊藏著巨大能源潛力的集團。將這幾個金磚國傢的能源儲量和產量加總起來,能擁有:

- 世界石油儲量的 45%

- 56% 的天然氣儲量

- 68% 的濃縮鈾產量,其中,中國貢獻瞭18%,而俄羅斯則貢獻瞭不少於50%的產量。順便提一句,盡管國際制裁頻繁,你們知道為什麼從未聽說過對俄羅斯鈾的制裁嗎?這是因為美國核電站所使用的鈾中有25%來自俄羅斯,歐盟更是高達30%!

- 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中國遙遙領先。美國位居第二。巴西第三,印度第四。中國、巴西和印度生產的可再生能源總量超過瞭七國集團。

回顧歷史,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歐佩克一直在全球能源市場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無疑是全球南方最為成功的機構之一,擁有制定全球石油市場規則的強大權力。2017年成立的“歐佩克+”更是進一步鞏固瞭這一地位。自2022年起,莫斯科和利雅得之間達成的減產協議對石油價格產生瞭深遠影響,這既是對美國在全球石油生產中的領導地位的回應,也是對北約對俄羅斯石油實施制裁的一種反制。在金磚10國中,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是歐佩克的正式成員,而俄羅斯和巴西則加入瞭歐佩克+,這使得金磚國傢在全球能源市場中的影響力更加不可小覷。

另一方面,在天然氣領域也湧現出一個頗具影響力的組織——天然氣出口國論壇。這個論壇匯聚瞭19個全球南方國傢,其中埃及、伊朗、阿聯酋和俄羅斯更是金磚國傢的重要成員。

以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在石油領域的緊密合作為例,金磚國傢同樣可以借鑒這一模式,制定出共同的戰略和行動計劃。通過協同合作,以在全球能源市場上使我們的國傢受益,甚至加強新開發銀行(NDB)等機構的資金流動。

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全球能源市場長久以來一直是美元霸權的重要支柱,因為能源商品幾乎完全以美元進行報價和交易。如果這個市場開始向人民幣、盧佈、盧比或雷亞爾等其他貨幣開放呢?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買傢,其三大供應國中的兩個——俄羅斯和伊拉克,已經開始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盡管沙特阿拉伯尚未接受這一做法,但這無疑為全球能源市場的貨幣多元化開啟瞭一扇大門。

金磚國傢內部的協議對於美元在全球能源市場的霸權地位究竟有多大的影響潛力呢?在我看來,討論世界經濟去美元化的挑戰是很重要的。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馬可-魯比奧去年的言論也為我們提供瞭有力的佐證。他坦言,如果各國減少使用美元,美國將逐漸失去對這些國傢實施制裁的能力。

●(3)貨幣替代:對美元的依賴是全球南方發展道路上的又一巨大絆腳石,這一現象在某些國傢尤為突出。

當這些國傢的國際儲備美元不足時,它們往往不得不求助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貸款,以維持經濟的正常運轉。然而,這樣的援助往往伴隨著沉重的代價,國傢會陷入“債務陷阱”,被迫接受IMF的一系列嚴苛條件,如國有資產私有化、公共預算削減等緊縮措施。這些措施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給我們國傢的經濟造成瞭嚴重的破壞。目前,阿根廷(情況最嚴重)、斯裡蘭卡、巴基斯坦、加納、埃及和孟加拉國(孟加拉國甚至是新開發銀行的成員之一)等國傢正身陷這樣的困境。如果有一個可以替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機構會怎樣呢?

理論上,確實有這樣的構想存在,那就是金磚國傢提出的“應急儲備安排”(CRA)。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直到目前為止,隻有金磚國傢的五個初始成員國能夠享受到CRA的支持。而事實上,這些國傢的儲備流動性並未出現枯竭的危機,因此CRA的實際效用受到瞭很大的限制。自2015年與新開發銀行一同成立以來,CRA的影響力和實際作用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如果那些真正有需要的國傢能夠順利獲得應急儲備金安排,並在更加合理的條件下償還貸款,那麼這無疑將是金磚國傢在政治上的一大突破,體現瞭它們建立華盛頓和佈魯塞爾金融霸權替代方案的決心和能力。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金磚國傢必須采取兩項關鍵措施:

a) 他們必須改變應急儲備安排的地位。目前,金磚國傢對於該安排的直接控制權僅限於30%的提款額度,而剩餘的70%卻需要仰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授權。這樣的安排實在令人費解!倘若每次使用都需要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首肯,那麼成立這樣一個旨在替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基金,其意義何在呢?從這個角度來看,東盟國傢、中國、日本和韓國共同推出的“清邁倡議”基金,反而提供瞭一個更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范例。

b) 金磚國傢應持開放態度,允許更多國傢加入新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即使這些國傢並非金磚國傢成員。事實上,已有先例可循,孟加拉國就是一個非金磚成員國卻成功加入新開發銀行的例子。

顯而易見,應急儲備安排目前僅僅作為一個臨時性的應急工具存在。然而,南方國傢的長遠發展才是我們更為關心的議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帶來的“債務陷阱”對南方國傢經濟的破壞性影響,已經為我們敲響瞭警鐘,凸顯出應急儲備安排可能發揮的巨大作用。

金磚國傢之間的合作潛力無疑是巨大的,其中,中國和俄羅斯更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毫無疑問,中國和俄羅斯在近幾十年來建立瞭強大的主權國傢,是西方國傢攻擊的目標。然而,除此之外,中國和俄羅斯(在較小程度上)為全球南方國傢提供瞭更廣泛的工業、技術、金融、通信和軍事能力,擴大瞭它們的選擇范圍。這恰恰正是“第三世界計劃”在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所追求的,然而當時這一夢想最終卻在新自由主義和帝國戰爭機器的打壓下破滅。如今,金磚國傢或許能夠成為這一夢想重燃的希望之火。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