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銀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5周年,北京與東京國際友好城市締結45周年。也是“南國社”成立100周年,電影《風雲兒女》劇本誕辰90周年,歌曲《義勇軍進行曲》誕辰90周年。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被賦予國歌以憲法地位20周年。

在這特殊的時節,在NPO法人東方文化藝術團理事長田偉與日本華文作傢協會事務局長施銀的積極組織下,海內外學者和藝術傢同仁積極響應,在東京練馬區圖書館生涯學習中心舉辦田漢聶耳紀念國際研討會暨東京田漢聶耳專場音樂舞蹈演唱會。本次活動得到瞭中國駐日本總領館和中國文化中心的後援支持。

日本駐重慶總領事館原總領事、日中協會理事長瀨野清水致辭

在田漢聶耳紀念國際研討會的開始,日本駐重慶總領事館原總領事、現任日中協會理事長瀨野清水發表致辭。瀨野清水理事長代表中日友好七團體之一的日中協會對本次活動的舉辦與意義表示祝賀與肯定。並對田漢聶耳創作《義勇軍進行曲》艱難的時代背景,以及被賦予國歌憲法地位對於人類和平事業的作用表達瞭由衷的敬意。

田漢聶耳紀念國際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首先發言的是徐青副教授。徐青副教授是名古屋大學學術博士,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後,早稻田大學訪問學者。現任浙江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導,學術委員會委員,愛知大學客座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文化關系學和日本語言文學等。

浙江理工大學徐青副教授

徐青副教授表示,田漢早年留學日本時曾自署為“中國未來的易卜生”,事實也正是如此,田漢是中國現代戲劇三大奠基人之一,是劇作傢、戲曲作傢、電影編劇、小說傢、詞作傢、詩人、文藝批評傢也是文藝活動傢。在講演中,徐青教授談到瞭田漢與聶耳的友誼,並詳細敘述瞭《風雲兒女》誕生的時代背景與《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的經過。提到瞭古北口長城抗戰也曾是國歌創作的重要來源,長城抗戰古北口戰役是長城抗戰的主戰場,在這裡,中國軍隊與日軍頑強血戰,打響瞭北京地區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槍。徐青副教授還表示,《義勇軍進行曲》寫入憲法有利於維護國歌的穩定性和權威性,能增強民眾對國傢的認同感和榮譽感。國歌入憲,也意味著《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的地位同國傢主權一樣神聖不可侵犯。

第二位講演者是來自遼寧大學書畫學院的王夢石副教授,王夢石副教授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學士、日本京都市⽴藝術⼤學研究⽣院美術研究科保存修復碩⼠,同年⼊職東京藝術⼤學研究⽣院美術研究科保存修復研究室,主要從實踐的⾓度研究佛教繪畫、古典繪畫技法以及傳統顏料制作和傳統裝裱⼯藝。現任遼寧大學書畫研究院副教授,東京⼤學教育學研究科藝術創造連攜機構研究員。

遼寧大學書畫研究院王夢石副教授(左)

王夢石副教授講演的主題為《田橫五百士與田漢、徐悲鴻的藝術與情懷》,從南國社時期的田漢與徐悲鴻的戰鬥友誼出發,講述瞭兩位文化大師的精神交流與神往。徐悲鴻聞聽《義勇軍進行曲》,十分激動。他贊揚田漢、聶耳所作的這首中華民族的戰歌“垂死之病夫,偏有強烈之呼吸,消沉之民族裡,乃有田漢之呼聲,其音猛烈雄壯,聞其節調,當知此人之必不死,其民族之必不亡”。田漢當時是“左翼”作傢聯盟成員和中共在文化工作方面的領導者,他對黨外人士徐悲鴻雖有觀念相左,但並未影響徐悲鴻與田漢的兄弟之情,徐悲鴻在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民族氣節和追求真理的勇氣,令田漢十分欽佩,並給予瞭充分的肯定。王夢石副教授還對徐悲鴻的作品《田橫五百士》進行瞭詳細的解剖析與解讀,給聽眾帶來瞭一場視覺盛宴。

第三位講演者是田漢的侄女田偉女士。田偉女士從傢族史學的角度出發,並首次公開多張田漢以及自己的父輩的珍貴史料,以歷史親歷者的第一視角,款款道來,講述瞭眾多不為人知的歷史。並就自己對於這些史料的整理與歸納工作進行瞭報告。

田偉女士(右)講述田漢以及自身的傢族史

眾所周知,傢族史學是公眾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傢史學的重要補完,是史學界的前沿研究方向。日本在1985年就曾創建比較傢族史學會,並發佈學術雜志《比較傢族史研究》;中國也在今年特別註重傢族史學的研究,廈門大學的鄭振滿教授就曾表示,中國歷史上的傢族組織,因其特有的延續性包容性與可塑性,引起瞭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關註,早已成為一個多學科的學術研究領域。田偉女士出於歷史的繼承與傳承的角度,對於拯救逐漸消亡的近代文學名人歷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馬來西亞學者沈國明研究員發佈講演

第四位講演者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學者沈國明研究員,沈國明畢業於中國南京大學文學院戲劇與影視系戲劇戲曲學博士。是馬來西亞“心向太陽劇坊”主席兼研究員、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碩博士導師,《中國報》副刊<金絲帶:文保運動>專欄作者,曾任馬來西亞韓江傳媒大學學院中華研究院、英豪多媒體傳播學院和大同韓新學院講師,以及《南洋商報》副刊<劇中人>專欄作者。2018年發起“搶救百年馬華話劇史料運動”;2019年擔任“馬來西亞華文話劇誕辰100周年”戲劇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委會主席;2020-2021年擔任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訪問研究員。編、導、演戲劇作品約50部,並曾獲得中國頒發榮譽獎章;出席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研究論文近40場,多篇論文散見馬、新、中、港、臺出版的學術期刊或論文集;已編輯出版的書目達20部,其中《從“中國話劇”到“馬來西亞話劇”——馬華話劇的身份轉換研究》一書,獲得《星洲日報》評選為“2019年十大非文學類選書”;2022年榮獲第16屆花蹤文學獎“報告文學獎”首獎。此外,也曾榮獲中國“戲文杯”劇本獎、南京大學劇本獎、亞太文化產業創意榮譽獎等榮譽。

馬來西亞學者沈國明研究員(中)

沈國明研究員發表瞭題為《田漢與馬來亞----從“搶救百年馬華話劇史料運動”發現田漢史料》的講演,講述瞭創建心向太陽劇坊的創建歷程,以及自己對於“搶救百年馬華話劇史料運動”的發起以及所做的工作,共采訪136各團體,761位個人,發掘並保護瞭超過200多本劇本,包括手稿和未出版的劇本,以及超過100多本演出特刊、劇社往來信函、剪報等大量珍貴史料。沈國明研究員對於田漢劇作在馬來西亞的演出與傳播進行瞭系統的史料整理,對於田漢劇作的時代精神和意義進行瞭闡述,並現場展示瞭自己收集來的二戰以及戰後的田漢劇本。

上海師范大學陶賦雯副教授發言

第五位講演者是上海師范大學的陶賦雯副教授,陶賦雯副教授博士畢業於南京大學文學院,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出站博士後,讀博期間赴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綜合文化科訪學。現為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副教授,碩導,主要研究當代中日媒介文化、歷史記憶等。

上海師范大學陶賦雯副教授

上海師范大學陶賦雯副教授以《國歌的歷史記憶之場與民族精神構建》為題,涉及電影《風雲兒女》的插曲《義勇軍進行曲》從戰歌到國歌的發展進程,她提出瞭國歌與國運相承的歷史、國歌與“共同體”的關系問題以及世界各類國歌中蘊含的“抗爭性”特質。陶賦雯副教授表示作為一種聽覺象征,國歌成為一個集合國傢、並超國傢記憶主體聲音的聽覺聯系場,有效地把聽覺美學和視覺美學結合起來,將國傢的榮光延續下來,並滲入日常生活中。與樂譜裡抽象化、標本化的歌曲作品不同,歌唱國歌的行為是以身體為媒介發出的聲音,這是一個具有物質性和實踐性的過程。對於中國人來說,《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一種共同的聲音,使國民凝聚成“我們”,創造出民族的典型象,傳承著追求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和近代國民國傢的理念。

田偉理事長和張大順教授對各位學者表達感謝

在國際研討會的結束階段,中國名傢聯合書畫藝術研究院院務委員會委員、中國甲骨文藝術學會副會長、安陽學院特聘教授張大順先生做瞭總結發言。張大順教授表示,剛才聽到各位專傢學者們的發言深受感動,特別是對田漢先生進行的歷時的、橫向的、多角度的研究和整理發掘,為我們還原和再現瞭一個立體的原本的田漢先生,讓僅僅從《風雲兒女》及唱國歌時才想到田漢的我們感到汗顏的同時,更向大傢的努力表示敬意和感謝!

張大順教授為參會的專傢學者頒獎

張大順教授同時表示,研究《義勇軍進行曲》要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研究她從戰歌到國歌的意義和精神所在等的同時,也應研究在這個百年歷史大變局的當下,新的歷史時代所賦予她的新的意義。

張大順教授為參會的專傢學者頒獎

最後,張大順教授代表活動主辦方對參會的各位專傢學者頒發參加紀念獎,並贈送個人書法作品。活動進入第二環節,各位文藝工作者登臺獻藝為本次活動增添瞭活力與激情,大會在熱烈的氛圍中結束。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