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的一位帝王,將自己的生命感悟一字一句寫成書。
書中很多道理歷久彌新,被後世無數人稱為“人間清醒”。
此書作者是奧勒留,身為古羅馬皇帝,他卻被後世的羅素評價為“想要引退去過一種寧靜的鄉村生活”。
奧勒留在戎馬倥傯的生涯裡,深度思考人生,寫下這本哲學著作《沉思錄》。
《沉思錄》探討瞭樸素的自身道德倫理,也探討瞭嚴肅的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雖然全書都是作者自己與內心的對話,但我們仍然能從其中窺探到諸多普世性的哲理。
我們這一生,會置身很多困惑如迷霧般的環境,但隻要善於找尋,便能沖破迷霧,擁抱晴朗與光明。
於忙碌中,找尋閑暇
奧勒留統治古羅馬的幾十年裡,戰火不息、災難頻發。
他一生的工作時間,有一半都在外出平定叛亂、救濟災民。
這位皇帝是個明君,可以說為瞭國傢朝乾夕惕、矻矻終日。
雖然日理萬機,忙碌不停,但奧勒留仍在工作之餘找尋閑暇,惜時寫作,完成瞭這本哲學著作。
現實生活中,忙是每個人的主旋律。
上不完的課、加不完的班、應付不完的社交,一天下來精疲力竭,隻想立刻酣睡。
接著日復一日,開啟同樣的狀態。
時間被工作幾乎占盡,閑暇仿佛生活中的奢侈品,稀有難得。
但是生活總要有一些時間是專屬自己的。
梁實秋曾說:
“人類最高理想應該是人人能有閑暇,於必須的工作之餘還能有閑暇去做人,有閑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
人在有閑的時候才最像是一個人。”
倘若工作時間是名利場,那麼閑暇時光便是自己的伊甸園。
即便虛度時光,也是得償所願。
獨身一人,品茗閑讀、蒔花弄草;
情人相處,看雲望星、發呆打鬧;
三五知己,相聚一堂、相談甚歡。
閑暇不是無所事事,而是感受自我,歸於平靜。
閑暇時光是一座小橋,能讓自己和靈魂更親密;
閑暇時光是一道彩虹,能讓日常的生活別具風采。
“偷得浮生半日閑”,閑暇需要制造,需要節省,需要有一顆向往之心。
每個人都應做一名孤勇者,於繁冗的日子裡進行突圍,找到閑暇時光,去看陽光溫柔,鮮花爛漫。
於喧嘩中,找尋寧靜
奧勒留以及他所代表的斯多亞派哲人,他們畢生追求一種冷靜和達觀的生活。
這些人崇尚恬淡無為的生活,雖然積極出世勞作,但極其向往精神的寧靜。
無論是君王,還是平民,都強調在欲望的塵俗裡,找回靈魂的清凈。
世事喧嘩嘈亂,每個人仿佛是被突然丟到舞臺上的看客,身旁鑼鼓喧天,自己無所適從,卻又無法下臺。
《道德經》裡說: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於聲色中不動聲色,守得心靜,才是一個人最簡約亦最高階的生活狀態。
身處喧囂的世界中,要麼有快樂,要麼有收獲,否則你參與的社交就毫不值得。
因此,面對那些浪費時間金錢又耗費身心的社交,要果斷拒絕。
然後,靜下心來,把這些時間,用在和自己的獨處上。
枯坐、思萬千,對話自己;
看書、學技藝,提升自己;
追劇、遊四方,取悅自己。
寧靜是一個人最好的伴侶,獨處是一個人最高效的交際。
嚴控社交,戒掉無意義的聚會,將帶給你更高質的獨處,讓你收獲充實豐盈的人生。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世界紛擾聒噪,寧靜方顯美妙。
品嘗寧靜,也許就是品嘗人生。
於迷惘中,找尋當下
奧勒留是一個幾近完美的皇帝,他受過優良教育,每日勤勉政事,深研哲學思想。
他立足當下,做好每一天的事情,宵衣旰食地工作,想把羅馬建設成一個完美的國度。
雖然他最終未能挽救搖搖欲墜的羅馬,但在這個國傢存在的每一天裡,他都在為之奮鬥。
奧勒留在書裡說:
“唯一能從一個人那裡奪走的隻是現在。
一個人隻擁有現在,那麼他就不可能喪失一件他並不擁有的東西。”
你永遠找不到比當下更真實的東西,過去和未來,其實都是縹緲無影的。
當下是你生命中最成熟的時期,也是你餘生中最年輕的階段。
它是昨天的歸宿,亦是明天的起步。
掌握瞭當下,便是收獲瞭過去的成品,便是鍛造瞭未來的模具。
《阿甘正傳》裡,阿甘喜歡每天跑步,引起很多人關註,跟著他一起跑。
人們猜測阿甘跑步的意義。
但阿甘其實就是享受當下的跑步,沒有考慮過任何事情。
直到有一天,他跑瞭3年多以後,突然間不想跑瞭。
回去後的阿甘,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奔跑,不斷收獲自信、愛情、榮譽。
跑好當下每一天,才能收獲未來不確定的某一天。
規定的時間做規定的事,抓取機會做好已經決定的事,今天專註做完今天的事。
千萬不要讓“每一個今天”從手上溜走,然後慨嘆自己老得太快,而又悟得太遲。
陶淵明說: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隻有丟開過去的往事和未來的迷惘,你才能不斷暢快前進。
▽
翻譯這本書的何懷宏說過:
“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
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瞭它,再過兩千年一定還會有人去讀它。”
大抵是因為,《沉思錄》揭示的永恒而普世的哲理;
便是在漫長而復雜的人生中,須學會不斷找尋不斷突圍,從而破除困局,開啟新局。
你隻有善於找尋,才能擺脫這些生活裡看似沒有出口的困境。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