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

日本的春天正迎來爛漫櫻花,也被稱為“旦旦”的旅日大熊貓“爽爽”的離世給這個美好季節平添瞭一份無聲的傷感。這位在神戶度過23年半的中國“使者”,帶著幾近人類百歲的高齡,客死他鄉,帶著傢鄉人對她的思念,以及成千上萬日本人對她的寵愛和感激,給自己超期的友好使命畫上瞭一個安靜句號。這一刻,無數中日粉絲為之動容。黯然落淚的日本網友說,就讓日本紛飛的櫻花成為“爽爽”去往無愁的熊貓天國的裝點吧。

中日之間,無熊貓,不友好。兩國邦交正常化有多少年,大熊貓的友好橋梁就架起瞭多少年。“爽爽”之外,康康、蘭蘭、香香、童童等等,正如1972年日本東寶公司請動漫大師宮崎駿擔任編劇推出《熊貓傢族》所要寓意的那樣,熊貓之於中日,不再隻是單純的象征,兩國和雙方民眾傾註於此所澆灌起的,是一部不因任何而被左右的貫穿始終的友好史。

面對“爽爽”的離開,有人常提“爽爽”原本“歸期”已至後來延遲回國後日粉們的開懷和放松,有人仍憶去年神戶王子動物園為“爽爽”慶祝28歲生日的歡樂場景,有人沒忘兩國組成聯合專傢組為“爽爽”治病診斷的嚴謹合作。“爽爽”從來到日本那一天開始,直到平靜地離開,從未脫離日本民眾的視野,也一直活躍在日本媒體的文字和鏡頭裡,更是中日友好互動和民眾對話的“話匣子”。“爽爽”旅日故事的背後,我們還應該讀取屬於雙方共同的認知收獲和精神財富。

回首中日跨越半個世紀的交往,在民間,或許難能找出比共同呵護“熊貓友好”更加歷久彌堅的默契和篤定。正是在中日這樣的情感共享和共鳴之中,“爽爽”才能夠把長達20多年的“熊貓生”都變成兩國共享的“親密時光”。與其說是中國國寶的憨態可掬和彌足珍貴俘獲瞭粉絲們的心,不如說是雙方在特殊的熊貓篇章裡奏出的“琴瑟和鳴”始終不斷在影響和深化彼此的認知。在我看來,這樣的“琴瑟和鳴”,就是要重視能夠聯系中日情感和關系的紐帶,而像熊貓這樣的存在,要多多益善,久久為攻。

發現“共有”。歷史既有財富,也留下負擔。負重前行之中,中日關系被時代賦予的永恒課題之一,就是不斷探尋和打造友好。友好不是空洞,是具體,如熊貓所喚起的友愛和真情。就像中國駐大阪總領館提煉的那樣,要從“熊貓愛”不斷到“人間愛”。我認為,中日要善於和勇於發現可共有的友好因子,不斷根植,呵護培養,為雙邊關系構造牢固的“金湯”。

用心“共擔”。在獲得中日共同用情、用力上,“爽爽”不是唯一一個,但它是突出的代表,這也讓它即便離世同樣喚起雙方強烈共鳴。無論哪一幅熊貓篇章,中日之間的惺惺相惜、攜手前行從未缺席,官民並舉也從來都不是什麼奢侈。擔當使然,責任使然。在共享中摁緊合作的扣子,在共擔中強化共榮的意識,這或許就是熊貓使者們給中日兩國的小啟示和大道理。

“爽爽”不會再回來,未來或有更多新“使者”擔起同樣重任,中日友好的歷史車輪也仍會向前。如能像熊貓園裡那樣“琴瑟和鳴”成為雙方沒有句號的交流常態,那中日友好一定會是不受幹擾的“永遠進行時”。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