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大約1/3 時間在睡眠中度過
所以,一張好床至關重要
今天是
世界睡眠日
我們來認識
中國目前年代最早、體量最大、
結構最為復雜、保存最為完整的
一張
漆床
它,“古蜀第一床”
這是一張很長的床(2.55米)
並不是很寬(1.3米)
特別之處在於
床頭的角度
略微上翹 能躺能靠
床身上還有像屋頂的
床帳架
讓整張床透露著一種威嚴的王者之氣
△ 數字化復原的漆床
除瞭內側
,床身通體髹(xiū)黑漆
其他部位用
朱、赭兩色繪制紋飾:
商周時期流行的
回首狀龍紋必不可少
△ 回首狀龍紋
春秋後期流行的
蟠螭紋
也被工匠從青銅器上“拷貝”瞭過來
△ 蟠螭紋
整張漆床
既有長江中遊楚器和中原青銅器的色彩
又保持著濃厚的蜀地風格
專傢判斷它的生產年代是
戰國早期
很有可能是蜀王或其傢族使用的器物
因此也被稱為
“古蜀第一床”
科技助力文物修復
17年實現漆床華麗重生
雖然現在看這張漆床氣派無比
然而它的修復之路十分漫長
△ 成都市青羊區商業街大型船棺葬墓坑現場
2000年7月
成都市青羊區商業街發現大型船棺葬墓坑
共出土
300多塊漆木器構件
由於在淤泥中泡瞭2000多年
這些構件
嚴重糟朽,並處於
飽水狀態
△ 飽水木質文物是指在長年累月的浸泡後,木材制成的器物的含水量達到瞭飽和程度,導致木材當中的纖維素逐漸降解,細胞壁的支撐能力下降。雖然從整體外觀來看還保持著器物的原形,但內部已經糟朽。拿手輕輕一碰就會變形、散架。成都商業街船棺葬的這批漆木器構件在出土時,含水率達到100%,甚至有的達到300%。圖片來源:總臺紀錄片《修復“塵封”的國寶——重塑古墓奇珍》。
考古工作人員隻能將它們用濕佈包裹帶回實驗室
重新置於水中進行應急保護
而這一泡就是
10年
△ 泡在溶液中保護的漆器構件
2010年
漆木器脫水保護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這300多件漆木器構件正式開始修復
僅僅是
脫水環節就花費瞭
4年時間
經歷瞭
無數次的清洗、浸泡、脫水、
陰幹、塑形、修復、補色等復雜的程序之後
修復好的構件完整呈現在大傢面前
△ 文物醫生在修復漆木器構件
但是這些構件來自什麼器物
如何才能拼起來,誰都不知道
隨後,修復專傢
借助
計算機和3D復原技術找到瞭線索
首先,繪制圖紙的專傢測量瞭
構件
榫頭和榫孔的尺寸、構件的尺寸
並對
構件表面的花紋進行測量比對
同時,繪制構件的正視圖和剖面圖
然後,將這些圖紙錄入電腦
接下來,對構件實物的掃描
形成瞭
每個構件的3D復原圖
△ 床頂蓋構件和床梁構件上的神秘圖案符號成組。符號相同的構件可以嚴絲合縫地拼接在一起。
最後,根據每個構件上的神秘圖案
在電腦上進行瞭反復模擬拼接
當一張由
45個構件組成的
完整的大床在電腦屏幕上出現的時候
所有人都興奮不已
提前兩三百年 漢代時,成都就是著名的漆器生產中心 四川成都、綿陽,湖南長沙馬王堆等地 均出土有 “成市”“成市草”等字樣的漆器 (“成市”即指成都) 但成都究竟什麼時候擁有漆器制造工藝無從查證 △ 漆豆,戰國。成都商業街船棺葬出土,成都博物館藏。 包括這件戰國漆床在內的 成都商業街船棺葬出土的精美漆器證明 戰國時古蜀國的漆器工藝已非常發達 也將 成都漆器工藝發展的時間 往前整整推進瞭兩三百年 2500多年前,能工巧匠把它創造 如今,文物醫生用巧手將它復原 從巧手到巧手的背後 是對中華傳統工藝的繼承和發揚 我們也得以盡情領略古代藝術之美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