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寒夜的繁星

——河南省濮陽中院後勤管理中心幹警韋懷銀和他的“仁愛之傢”

壯壯的爺爺奶奶高興地拉著韋懷銀的手。

麗麗奶奶和韋懷銀聊天。

貝貝的奶奶走出屋子,送韋懷銀離開。

學報告 談體會——做好幫扶工作 從源頭預防犯罪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要求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今年全國兩會,特別提出“全方位呵護少年兒童成長”,我要進一步提升仁愛志願服務活動的影響力和感召力,不斷壯大志願者隊伍,讓更多受害人傢庭與重刑犯子女感受到志願服務的溫情和溫暖,引領他們懂感恩、聽黨話、跟黨走,從源頭預防二代犯罪。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掙紮在社會的最底層,生活在被遺忘的角落。由於父母的過錯或不幸,導致他們無人關愛,教育缺失。他們是被生活拋棄的孩子,生活為他們關上瞭門,烏雲把他們鎖在瞭黑暗裡。他們,是刑事罪犯或被害人的子女。

在人生的至暗時刻,韋懷銀帶著仁愛之傢的志願者來瞭,帶來瞭源源不斷的愛。這愛,就像穿透門縫的一束光,出現在孩子們的生命裡,照亮瞭孩子人生的方向。

“爸爸!爸爸……”警車閃著刺眼的藍燈越跑越快,絲毫沒有因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而停留。

12歲的男孩在警車後拼命追趕,左手使勁伸向前方,仿佛一個溺水的人想要抓住最後一絲希望。警車消失在車流中,帶著男孩的爸爸,奔赴刑場。

不知跑瞭多久,精疲力竭的男孩蹲在路旁。整條街都聽到瞭他的哭聲。

這一幕,像一把尖刀刺進韋懷銀的心裡。他追瞭出來,把男孩攬入懷中。“我,我要沒有爸爸瞭,我要成孤兒瞭……”孩子泣不成聲,韋懷銀的心頭一緊:“孩子,別怕。你還有我,你並不孤單。”

韋懷銀沒有食言,這一句承諾,他履行瞭10年。

“孩子,你並不孤單”

初春的朝陽透過雲層將第一抹溫暖鋪撒在廣袤的豫北平原。嫩綠的麥苗從黃土地裡努力地鉆瞭出來,幼小的身體隨著微風輕輕搖曳,沿著筆直的田埂伸向遠方。

一輛白色的上汽大通MPV從濮陽中院出發,沿著高速行駛瞭一個多小時,轉進瞭不算平坦的鄉間小路。

又轉過幾個彎後,車子在臺前縣城關鎮於廟村的村口停瞭下來。韋懷銀下瞭車,打開後備箱,從滿滿的紅色禮品箱中取出一箱牛奶和一箱零食大禮包。

新的學期開始瞭,韋懷銀放心不下,他要看看孩子們,問問他們需要些什麼。

貝貝是今天韋懷銀要看的第一個孩子。

貝貝曾有一個幸福的傢。父親在上海和朋友做輪胎生意,母親在傢照顧貝貝和奶奶,一傢人和和美美,生活無憂。誰知一場大火燒毀瞭輪胎店,貝貝爸爸多年的努力被付之一炬,還欠下瞭不少債務。為瞭搏一個翻本的機會,在朋友的慫恿下,他走上瞭販毒的不歸路。第一次幫人運毒,就被抓瞭,判瞭十五年。不久後,不堪重負的媽媽也離開瞭這個傢,隻留下年幼的貝貝和因股骨頭壞死路都走不穩的奶奶。

“阿姨,在傢嗎?我來看看你。”韋懷銀說著,推開虛掩的院門走進堂屋。

“你又來啦?不是說瞭不用來瞭嗎,我們都好。”聽到熟悉的聲音,貝貝奶奶扶著身下舊沙發的扶手,吃力地站起來迎接。

韋懷銀放下手裡的東西,趕緊扶老人坐下。老人拉著韋懷銀的手聊瞭起來。

貝貝的奶奶叫王敏,是個樂觀堅強的人,她笑意盈盈的臉上總掛著淚痕。聊著聊著,還總是略顯“不合時宜”地冒出一句“等俺兒子出來瞭,俺這個傢就又支棱起來瞭。俺讓俺兒謝謝恁(你),讓他跟恁一塊做好事兒。”

“要是沒有懷銀和仁愛的善心人,俺早就活不下去瞭。”王敏用手抹瞭把眼角的淚,臉上艱難地擠出一絲笑容,“俺兒出事後,俺被一個同學騙瞭,給他貸款做瞭擔保。銀行把俺和貝貝的低保賬戶給封瞭。那天我去銀行的路上都想好瞭,要是不給俺解開,俺就在他銀行碰死!”

路上,王敏想給經常看她和貝貝的韋懷銀打電話“道個別”。韋懷銀瞭解情況後趕緊到銀行截住瞭貝貝和奶奶。一番勸解,把兩人送回瞭傢。之後,韋懷銀又跑到臺前縣人民法院,說明瞭情況,依法幫兩人的低保賬戶辦理瞭解封手續。

“他是真的掛念俺。三天兩頭打電話、發語音問俺和貝貝需要啥不,問貝貝學習咋樣,問俺身體咋樣。”王敏說,“那年下著可大的雨,他淋得全身濕透瞭,給俺抱來個大西瓜……每年還給貝貝打助學金。”

“不光懷銀關心俺,可多志願者也關心俺。前年懷銀給俺找瞭個大學生,也是他們仁愛之傢幫扶過的。叫康康,跟俺貝貝情況一樣,也是爸爸犯瞭事。”王敏微紅的眼裡閃著淚光,“孩子可懂事瞭,每星期都給俺和貝貝發語音,‘有啥心事不想跟奶奶說可以跟我說,學習不會的也可以問我。’”

康康還給貝貝寄過幾次衣服,“他說,‘奶奶,我傢條件也不好,您別嫌棄是我穿過的,我都洗瞭好幾遍,洗得幹幹凈凈的。’”王敏說,“前一段,康康獻血得瞭個新書包,可高興瞭,給俺貝貝寄過來‘讓弟弟背著新書包上學’。”

“其實懷銀也可難呀。”見韋懷銀去院子裡打電話瞭,王敏放低聲音說,“去年春節他來看俺,我見他又黑又瘦,問他咋瞭。他把臉靠我肩膀上說‘姨,俺可累。’他爸媽年紀大瞭,身體可不好,一大傢都要他照顧。”

“他幫瞭俺,幫瞭這麼多人,誰來幫幫他呀。他籌不到錢坐在路邊抹眼淚,俺可心疼瞭。跟他說‘我們有低保,夠吃,以後不用資助我們瞭,留給更需要的人吧。’”

對貝貝的資助從沒有停過。韋懷銀說,以後也不會停。

“上次去監獄看他爸爸,貝貝說‘爸爸,你好好表現,等你出來瞭,咱跟韋叔叔一起,也當愛心人士。咱要跟別人講你的事,別怕丟人,犯瞭錯要警告別人不再犯一樣的錯。別人幫助咱,咱也要幫助需要的人。’”說到孫子貝貝,王敏的眉毛揚瞭起來,“懷銀第一次來時,貝貝剛上小學,現在都六年級瞭,可懂事瞭。”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從貝貝傢出來,已是中午。還有幾十公裡的路要趕,韋懷銀和志願者在路邊的餡餅店匆匆吃瞭午飯,便上瞭車。

白色大通又一次駛上高速。車上,韋懷銀一直在打電話,他要幫亮亮找個能接收他的學校。

這天,是亮亮奶奶去世的第7天。父親坐牢後,亮亮的母親就和他離婚,一個人走瞭,從此再沒出現過。亮亮一直和年邁的奶奶一起生活。

“孩子現在剩自己瞭,俺想著懷銀能不能幫著找個能管吃住的學校。”就在前一天下午,亮亮的三姨姥爺帶著亮亮找到韋懷銀,“他們是真的疼孩子,不光懷銀,還有志願者張曉娜。那次去傢裡看到大冬天孩子連秋褲都沒有穿,破瞭洞的褲子還是12歲的亮亮自己縫的,心疼壞瞭。第二天又去瞭,給孩子從裡到外買瞭一身。秋衣秋褲、棉襖棉鞋都全瞭。人傢都說有困難找警察,叫俺說,有困難找懷銀。”

他知道的是,志願者們是真疼孩子,他不知道的是,張曉娜是韋懷銀的妻子。

“懷銀以前就經常參加獻愛心活動,我覺得是好事,就沒阻止,沒想到他真當成事業幹瞭。”張曉娜說,“2015年,他跑民政局、跑團委,註冊瞭濮陽市仁愛青少年救助中心,不僅正規化瞭,還一堅持就是這麼多年!”

敬敬,當年追著警車跑的男孩,是韋懷銀幫扶的第一個孩子。他和奶奶相依為命。韋懷銀經常去看他,發現他有抑鬱自閉的傾向,不說話、不理人。韋懷銀便找來懂心理的朋友一起看敬敬,疏導他的情緒。“我們一點點看著他開朗起來。” 韋懷銀欣慰地笑瞭。

“以前總參加別的志願者隊伍活動,幫助的都是些留守兒童和貧困傢庭。”韋懷銀說,“敬敬的事讓我觸動很深,作為一名法院人,我們眼前就有這樣需要幫助的孩子。而且他們,比那些留守兒童更容易受到歧視和忽視。他們的父母犯瞭錯,但孩子是無辜的。他們需要有人伸手拉他們一把,把他們從生活的深淵裡拉出來。”

敬敬的情況讓韋懷銀意識到,對這些特殊的孩子而言,經濟的困頓是最簡單的問題,難的是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向刑庭同事和民政部門瞭解後,韋懷銀發現,像敬敬這樣困難的刑事罪犯子女和被害人子女還有很多,他們生活在社會的邊沿,極易出現暴力、自暴自棄、抑鬱厭世、仇視報復等,這些情緒很容易使他們走上輟學流浪,或者違法犯罪的道路。2016年,司法部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服刑人員的未成年子女中70%走上犯罪,82.43%在其父母入獄後輟學,95%的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沒有得到任何救助。這些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幫助,更多的是關心、陪伴和正確的引導。

需要幫助的人太多瞭,韋懷銀第一次感到瞭無力。憑一己之力,不過是杯水車薪。必須團結更多的力量。

韋懷銀從身邊的人開始發動,親戚朋友、戰友同事,從一個人到10個人,到100人……志願者的隊伍越來越大,能幫助的孩子越來越多。

白色大通走過顛簸的鄉村小道,在濮陽縣八公橋鎮燕占村的一個紅色大門前停下。

麗麗的奶奶看到韋懷銀從車上拿出禮物,拉扯著硬要把東西放回車上:“白(別)拿東西瞭,每次都給我一大堆東西,我過意不去,這都是你們自己花錢買的!”

兩人拉扯瞭半天,東西還是被韋懷銀提進瞭院子。

麗麗奶奶說得沒錯,每次傢訪,慰問品都是志願者們自己湊錢買的。雖然救助中心成立後,韋懷銀從省內外幾個基金會拉來瞭一些資助,但這些“化緣”來的錢,每一筆都隻能用作固定的助學金。

要想把這件事做長久,賬目必須清晰。這一點,韋懷銀清楚,仁愛青少年救助中心會計王艷京更加清楚:“我們所有捐款都進入對公賬戶,沒有現金支出。從小學到大學都有固定標準,每年分兩次打入受助孩子或其傢長賬戶。轉賬明細、簽字手印都要留存。我們的賬目,每一筆都可以公開,十年、二十年,每一分錢的去處都清晰可查。”

“我們仁愛的志願者都是義務勞動,沒有一分錢工資、補貼,募來的錢,除瞭給孩子的助學金,沒有任何其他支出。我在這裡做瞭七八年會計,也是純義務的。”王艷京是一傢建築公司的會計,能讓她堅持這麼久的,是對韋懷銀夫婦的信任和對仁愛的認同感,“財務工作很敏感,但凡有一點問題,我不會幹的。民政局和審計部門都來審計過我們的賬目,上次省裡來的領導看瞭我們的賬說‘幹審計這麼多年,這是我見過最幹凈的賬’。”

對仁愛的認同感不僅在於他們賬目幹凈,也在於他們所做的事情本身。“我也經常參加仁愛的傢訪活動。為瞭更好地和孩子溝通,我還學瞭心理學,考瞭心理咨詢師。”王艷京說,“我在網上看到張扣扣為母報仇的事,心裡很難受。如果當初的不幸發生後,有仁愛這樣的志願者幫扶他,張扣扣就不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傢裡出事那年,麗麗隻有4歲,麗麗的弟弟2歲半。在一場激烈的爭吵後,年幼的孩子們親眼看著自己的父親殺死瞭母親。一地鮮血給年幼的心靈造成瞭不可磨滅的傷害。從此,兩個孩子失去瞭母親,父親被判無期徒刑。

“這孩子以前不敢見人,跟她說話也不回應。”張曉娜常來看麗麗,時間久瞭,漸漸熟瞭起來,“後來,一見我就抱著我的腿哭。”

現在上初中瞭,麗麗還是很膽小。“從小到大跟我一起住,學校要求住校,她不敢。”麗麗奶奶說,“仁愛的志願者幫我跟學校說,讓我在學校當瞭個宿管員。麗麗知道我在,就不怕瞭。我還能有點收入,他們學校食堂不要的剩飯我還能帶回來喂雞。”

這麼多年,麗麗奶奶一直想感謝韋懷銀。去年地裡花生長得不錯,她挑瞭些大個的,一個一個的用手剝瞭一大袋想要給韋懷銀送去,怕他不肯收,又怕別人誤會他收禮,就把他“騙”到瞭村裡。

“懷銀呀,我最近遇到點事,心裡有些話想跟你說說,你能不能來一趟。”麗麗奶奶笑瞭,“我這麼一說他就來瞭,說送花生他肯定不來。”

韋懷銀說什麼也不肯收。這可把麗麗奶奶急壞瞭。“我都氣哭瞭,也不是啥值錢的,恁幫我們這麼多,這是我一點心意。”見老人急瞭,韋懷銀最終收下瞭這袋“心意”。

“我們會以別的方式還給老人的,如果堅持不收,老人心裡難過。”韋懷銀說。

快到麗麗奶奶去學校宿舍上班的時間,韋懷銀一行告別瞭老人,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傢。

愛會幾何式生長

白色大通“爬”上瞭黃河堤壩,左右搖擺著,像浮在水面的小船。

這是位於濮陽縣渠村鄉王窯村的一個光禿禿的小院,紅磚砌成的三間平房前,豎著一個高高的桿子。

“叔,恁要的國旗我給您帶來瞭,我幫恁升上。”

出來迎接的是一對瘦小的老人,見到韋懷銀,兩人黝黑的臉上擠出瞭深深的溝壑。

老人是壯壯的爺爺奶奶。壯壯天生殘疾,雙腿無法走路。10年前,壯壯的爸爸外出幫人裝修,因搶活和別人發生沖突,被對方殺害。

那一天,這個傢垮瞭,壯壯的天塌瞭。

“剛見到這個孩子時,也是不說話,看人的眼神總是惡狠狠充滿仇恨。”韋懷銀說。

壯壯的情況揪著韋懷銀的心,他隔三岔五來看這一傢人,跟孩子講他幫扶過的孩子的勵志故事。慢慢地,孩子的心結打開瞭。

“那段時間,感覺好虛無,就像一場夢。”壯壯如今已經從安陽師范大學畢業,參加瞭工作,不僅可以自立,還能往傢寄錢貼補傢用,“韋叔一直安慰我,鼓勵我,讓我向前看。”

壯壯並不知道,爸爸走後,他媽媽也曾想要離開這個傢,是韋懷銀和志願者們的堅持改變瞭她:“你們這些陌生人都沒有放棄我的孩子,我怎麼能放棄。”

“上大學我腿不方便,韋叔找到我們學校,幫我爭取瞭一間一樓的宿舍,並允許媽媽陪讀,照顧我的生活。”壯壯開朗地笑瞭,“我很幸運遇到瞭韋叔,他改變瞭我的人生。沒有他,我可能上不瞭大學,也無法自食其力。”

“我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現在我有能力瞭,也可以幫助別人瞭。”壯壯為現在的自己驕傲,“疫情期間,仁愛之傢搞瞭個雲陪伴,我報名參加瞭,我也成瞭一名志願者,幫助瞭一個小妹妹。”

真正做瞭才知道,當志願者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要考慮怎麼和妹妹聊,怎麼讓她接納我,願意和我說說心事;怎麼發現和解決她的困惑、遇到的問題,這是件很費時間和精力的事。”

晴晴和壯壯有著相似經的歷。“我初一那年父親被判死刑,我感覺生活一下暗無天日。”晴晴今年已經大三,馬上要開學回校瞭,臨走前專門來看看“韋叔”,“我學習一落千丈,高中都沒考上,是韋叔幫我聯系瞭一傢民辦學校,我才有機會考上大學,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晴晴也報名參加瞭仁愛之傢的“雲陪伴”,從一名受助者成為瞭志願者。

“我也是,現在做些兼職,已經可以不用仁愛繼續資助瞭。寒暑假都會和晴晴姐一起參加仁愛之傢的活動。”在天津濱海上大一的佳佳是晴晴高中的師弟,“如果沒有韋叔,我可能已經成瞭一個小混混。我很幸運遇到瞭韋叔,我要像他一樣,在保證自己基本生活的前提下盡力幫助更多的人,把他對我的愛傳遞下去。”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這些孩子的人生會因你的一點善舉徹底改變,這是我做志願者最大的意義。”濮陽市紀委監委駐濮陽中院紀檢組綜合室主任趙志偉,也是仁愛青少年救助中心的監事,已經跟著韋懷銀做瞭9年志願者,“我感覺我們做得很少,得到的卻很多。每次傢訪,毫無血緣關系的人拉著你的手不放,對你比親人還親,那種滿足感,無法用語言形容。”

“不僅我是志願者,我全傢都是。兒子在鄭州大學上學,小時候我就帶他參加志願者活動。現在一到寒暑假,不用我說,他自己就穿著紅馬甲跟著志願者們傢訪去瞭。”趙志偉嘴角上揚,“有什麼比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有愛心、善良的人收獲更大?”

“我們幫助的都是些特殊的孩子,他們比一般的貧困孩子更脆弱更敏感,我們溝通交流時盡量不讓他們感覺是‘施’與‘受’的關系。要讓他們感覺是一傢人,所以我們都自稱‘仁愛之傢’志願者而不是救助中心。”濮陽市黨風廉政教育中心副主任郝浩東說,“韋懷銀考慮得很周到,他約法三章:每次每傢的禮物價值不得超過200元;不得在傢訪時給受助人現金;每次傢訪人數不得超過5人,且對接每個孩子的志願者相對固定。這樣便於瞭解孩子情況,使幫扶更有針對性,也避免瞭一次去太多人、總是生面孔,給孩子和傢長帶來壓力和不適。同時,也避免給志願者帶來額外的經濟負擔。”

郝浩東是仁愛之傢的元老級志願者,因為周末常常要傢訪,顧不瞭傢,一度引得老丈人不滿。“他沒有明說,去找瞭他們單位也是我們志願者的同事,想讓人傢勸勸我少參加活動多顧顧傢,結果反被我們志願者教育一番。跟他講瞭我們做的事後,老丈人從不滿變成瞭為我驕傲,現在他也成瞭我們的志願者。”

“我們幫扶的很多孩子都很優秀,已經有44人考上大學,其中28人考入985、211高校,他們現在也都成瞭仁愛之傢的中堅力量。”韋懷銀掩飾不住的驕傲,“追警車的敬敬已經大學快畢業瞭,他在學校還成立瞭自己的志願者團隊,經常去養老院陪老人聊天,幫老人洗衣服。”

如今,仁愛之傢在冊志願者已經有1700餘名,活躍志願者200餘名;共幫扶孩子204名,無一人因貧困而輟學,無一人犯罪。

五星紅旗在紅色磚瓦房前升瞭起來,把兩位老人的笑臉映得紅紅的。

白色大通迎著夕陽緩緩駛出村莊。麥田西邊枯黃的樹上,一縷金光穿過樹枝,把零星的幾片嫩芽照得格外顯眼。

耳旁,響起瞭《希望你被這個世界愛著》溫暖的旋律:

希望你 被這個世界愛著

希望你 笑瞭是真的快樂

希望你 遇見過山的混濁

眼裡依然有海的清澈

……

希望你 捱過一路風雨曲折

心裡依然 載滿夢的炙熱!

“成瞭!”韋懷銀的喊聲打破瞭車內的寧靜,“亮亮的學校解決瞭!免學費、免費吃住。明天就可以上學!”韋懷銀笑瞭,笑得像個孩子。

(文中受助孩子均為化名)

手記——帶黑暗中的孩子走向黎明

韋懷銀在做一件什麼樣的事?

刑事罪犯和被害人的子女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需要的不僅是經濟援助,更多的是關愛和引導。韋懷銀和仁愛之傢堅持“資助為起點,關懷陪伴為重點”,他們的愛,改變瞭204個孩子的人生軌跡,改變瞭他們的命運。

韋懷銀做的事看似與法院工作無關,卻是法院工作的延伸。他幫助的那些孩子,是判決書中不會出現的“隱藏的受害者”。韋懷銀讓這些被命運毒打的孩子眼裡充滿瞭愛與感恩的光芒,充滿對未來的希望。他們,沒有一個走向犯罪。

“對這些特殊孩子的幫扶,有效防范瞭社會風險,減少瞭社會對立。”河南省濮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尚學文說。韋懷銀和志願者們將社會潛在矛盾融化為愛與善。這愛像星星之火,在孩子們心中燃起燎原之勢。

濮陽中院立案二庭副庭長張成文,也曾因慈善資助才圓瞭大學夢,在整理仁愛之傢孩子們的資料時他還是被震驚瞭。他沒想到,在同一片天空下還有這麼多急需幫助的孩子。“我們力量有限,能幫一個是一個。”

“小韋做的事,補足瞭法律的短板。”濮陽市紀委監委駐濮陽中院紀檢組原組長左獻民幫扶的孩子已經成為北京某三甲醫院的一名醫生,“司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沿陣地,小韋在這片陣地上開辟瞭一片愛的土壤。”

希望有更多韋懷銀,更多仁愛之傢,牽著黑暗中孩子的手,帶他們走向黎明。

來源:人民法院報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