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港碼頭,世界首臺穿越式雙小車岸橋正在井然有序地作業。作業設備的研發、設計和滾裝由中國華電集團所屬華電藍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電藍科”)歷時十年完成。

這是中國央企創下的又一項新的世界紀錄。

肖強在工作中

“新型岸橋突破瞭行業近三十年來的效率瓶頸,裝卸效率比傳統的單車岸橋提升50%以上,並實現節能、自動化作業,對於提升港口吞吐能力,減少船舶在港停靠時間,降低港口與海運物流運輸成本,大幅提升碼頭岸線利用率等都具有重大價值。”華電藍科副總經理肖強介紹。

自2012年加入中國華電以來,肖強長期致力於智能制造領域、綠色智慧港口相關的高端裝備研發與技術管理工作,主持或主要承擔包括國資委中央企業創新聯合體核心技術攻關項目、華電集團十大重點科技項目在內的多項國傢、省部級及華電集團重點課題,組織研制出包括港口新一代高效穿越式岸橋在內的多項世界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打破“卡脖子”難題,為港口高端裝備科技創新、技術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科技引領,創新驅動。“未來,我們將以港口高效智能裝備為基礎,聯動智慧系統,結合華電新能源業務優勢,以低碳(零碳)港口發展為助力,打造‘綠色智慧港口’原創技術策源地,力爭成為綠色智慧港口的創新者、實踐者、引領者。”肖強說。

結緣“新型岸橋”

在華電藍科會議室裡,談起自己所負責的項目,肖強如數傢珍,言談間流露著自信與熱愛。從入職那天起,他便樹立“要在專業領域有所進步、有所建樹、有所發展”的目標。在初心使命的推動下,他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在創新道路上屢創佳績。

1989年,肖強出生於大別山革命老區——河南省信陽市的一個普通農民傢庭。20世紀九十年代,山區貧困、資源匱乏,交通閉塞。在父母“要靠知識走出山區”的教導下,肖強在成長道路上磨礪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堅韌品格。

2008年,肖強順利考入河南工業大學,攻讀機械專業。大學期間,他參與的饅頭自動化生產線以及太陽能蒸汽發生器等項目,均榮獲發明專利,他的自身綜合素質也得到很大提升。

大學畢業後,肖強順利應聘至華電重工鄭州技術中心,從事電站鋼結構設計工作。在華電“師帶徒”培養機制下,他立足崗位、奮勇爭先,不到半年,便完成30餘個項目的鋼結構施工圖設計工作,成為技術中心最年輕的項目技術經理。

2013年,華電重工在開展傳統優勢業務的同時,積極圍繞前沿技術領域,探索有價值的新業務方向。因創新能力突出,肖強被調至華電重工北京總部工作。“公司充分給予每位員工施展才幹的平臺,為我們成立新業務孵化小組,開展新業務籌備及研發工作,這讓我們備受激勵。”

正是在這一年,圍繞“綠色智慧港口”業務方向,肖強結緣“新型岸橋”研發項目。

“隨著國際貿易量不斷增長,全球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不斷提高,對港口裝卸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岸邊集裝箱起重機(簡稱“岸橋”)主要用來裝卸船作業,是集裝箱碼頭最為核心的裝備。“近三十年來,其單機效率提升已到極限,已成為制約港口吞吐能力的關鍵瓶頸。”

在此背景下,華電重工自2013年開始研發新型高效岸橋。“傳統岸橋采用單小車作業模式,其作業效率已不滿足於港口需求。我們做瞭大量港口調研,進行一系列頭腦風暴,試圖尋找新的技術突破。2015年,我們聯合上海海事大學,共同研發出更具技術可行性與創新性的穿越式雙小車岸橋,並一舉攻克穿越式岸橋核心技術難題。”2019年,在穿越式雙小車岸橋基礎上,肖強與團隊通過技術升級,進一步賦能其高速、節能、自動化等優勢。

為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新型岸橋科技成果首臺套落地,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華電重工與港口用戶、專業技術公司等多方成立科技型合資企業“華電藍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設立公司中,首次實施員工持股,保留和吸引優秀管理人才和技術人員,為中央企業探索中長期激勵機制積累改革經驗。

岸橋上岸合影

“該創新機制、員工持股均是在集團內首次探索,時間緊、任務重、流程多。”在合資公司籌備過程中,肖強組織並負責合資公司組建方案制定、發起人協議草擬與談判、可研報告編制、員工持股方案制定、集團審批流程跑辦等工作。為快速完成合資公司籌備,肖強組織團隊成員成立多個工作小組,制定精細工作計劃,“有的流程事項甚至精確到按小時來計算”。尤其在發起人協議、可行性研究報告、員工持股方案等文件編制環節,肖強需要與各發起人、律師、咨詢公司、上級單位等主管部門反復溝通、征求意見、討論修改,前前後後形成兩百多稿,最終各個事項順利通過集團決策程序,獲得集團批復。

歷經一年籌備,華電藍科於2021年6月正式成立,成功在集團內探索出企業深化改革與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創新相結合的新路徑。華電藍科作為創新型企業,以綠色、高效、節能、環保、低碳、智能、安全可靠為重點發展方向,遵循“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切實發揮科技創新在公司高質量發展中的核心地位。肖強主要負責公司科技創新和技術管理工作。由他高標準編制出的華電藍科“綠色智慧港口”發展規劃,被列入華電科工戰新業務。

“驚心動魄”的技術攻關

在肖強看來,唐山港新型岸橋項目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意味著華電藍科綠色智慧港口佈局第一顆戰略棋子“塵埃落定”。

“唐山港新型岸橋項目是集團十大重點科技項目、華電科工‘三新業務’中首個實現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項目,同時也是新型岸橋的首臺套示范項目,工期緊、任務重、質量要求高、技術難度大。”作為該項目技術經理,肖強說。

2022年11月16日,新一代穿越式雙小車自動化岸橋首臺套在華電曹妃甸制造基地成功下線。尚未來得及享受收獲的喜悅,肖強和團隊就立刻投身岸橋滾裝發運的緊張準備工作中。

面對公司大型岸橋滾裝的經驗空白,華電藍科迅速組建技術攻關“青年突擊隊”,平均年齡隻有29歲。團隊發揮“團結一心,拼搏進取,奮勇爭先”的青年突擊隊精神,夜以繼日,攻堅克難,不斷與時間賽跑。

唐山港新型岸橋項目,是國內外迄今為止最大的岸橋。根據滾裝方案,岸橋整機需要從安裝場地,轉運至碼頭岸邊再上船。經核算,曹妃甸轉場區域基礎承載力不足,急需在一周內解決,否則將影響船期發運。

“青年技術團隊經過連續十幾個小時集體研討,快速確定瞭雙軌道轉場至頂升區域,整機頂升轉向後,再四軌道轉運至岸邊的轉場方案,以及采用火車軌道枕木方式的‘枕軌減載方案’。”肖強說,團隊經過4天、每天長達15個小時的反復計算、模擬、優化,最終完成工裝用量最少、轉運效率最高的枕軌佈置方式,成功解決轉場及滾裝場地基礎承載力不足問題。

在解決完岸橋轉場難題後,團隊又面臨另一個突發狀況。“受疫情影響,岸橋綁紮的核心部件、6套150t型號拉索,到貨時間將延遲到2月份,屆時將會錯過運輸船租賃期。”此時,如果換船,短時間難以找到此類大型滾裝船,且針對新船需重新做岸橋綁紮方案,發運時間將嚴重拖期兩個月。

在決斷是否換船的關鍵當口,技術攻關青年突擊隊主動擔當、迎難而上,快速組織修改綁紮方案,根據廠內現有拉索、材料,反復調整、論證、計算、評審,不分晝夜,連續作戰,僅用7天就完成瞭全套綁紮方案的設計、計算、修改出圖工作。不僅為搶在船期前如期發運贏得時間,同時節省拉索及材料成本近百萬元。

針對唐山港岸橋上岸區域承載力不足問題,青年突擊隊再次選擇采用枕軌減載方式,使得岸橋落軌高度提高一倍達到1米。2700多噸整機需要從1米高度上頂升垂直落到地面,極易發生傾覆風險,業內從未有過類似案例。“我們從京張鐵路人字形火車軌道中找到靈感,創新提出折返式斜坡落軌方法。”團隊經過緊鑼密鼓的方案細化、計算、推演,最終形成安全可實施的技術方案及應急預案。

肖強告訴記者,新型岸橋技術攻關團隊幾乎全是“90後”年輕人,在項目中充分發揮青年員工主人翁精神。“面對疫情和工期雙重壓力,團隊經過一個月、超過五輪的高強度攻關,攻克多項突發技術難題,形成近70套圖紙、20餘項計算書,完成並掌握大型裝備滾裝運輸全套技術,為岸橋滾裝發運安全、進度、節資提供有力保障。”

在嚴冬碼頭的寒風中,肖強與團隊成員拿著電腦現場改方案,現場指導施工,和工人一起搬物資,連續十多天工作到深夜。

在這“驚心動魄”的一個多月裡,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在各級領導全程組織推進下,新型岸橋於2023年1月7日成功上岸,1月11日安全落軌於唐山港碼頭。“這是公司首次滾裝發運整機2500噸級以上的大型裝備,在行業內創造瞭多個‘第一’,為公司後續大型裝備的滾裝發運積累瞭寶貴經驗。”肖強說,“通過項目實踐,華電藍科青年團隊已經具備港口大型裝備的自主設計能力,鍛煉瞭一批能擔重任的青年技術人才。”

“十年磨一劍。”新一代高效穿越式岸橋的研制成功,填補瞭我國在研發新型高效集裝箱岸橋領域的空白,對提升公司高端裝備核心競爭力、促進我國港口裝卸技術革新具有重大推動作用。2023年成功獲評北京市“國際首創產品”。2023年12月,新型岸橋首臺套完成調試,於唐山港正式投運,為助力國傢交通強國、制造強國、科技強國戰略添磚加瓦。

解決港口高端裝備核心材料“卡脖子”風險

“創新的基因,一直根植於企業發展之中。”采訪中,中國華電群團工作部團青工作處副處長張宇飛說。在他看來,中國華電從制度設計、人才培養、調研實踐、文化氛圍等方面,都給予青年勇於創新、奮勇爭先的優良平臺。在創新環境的影響下,肖強和團隊持續攻堅克難、銳意創新,推動一項項科創成果落地“生金”。

新型門架式鏈鬥卸船機,便是其中之一。“該智能裝備可實現全程卸料不見料, 徹底解決散料接卸的環保難題。1臺新型卸船機的船時效率相當於3臺傳統卸船機;同時還可進行遠程控制,實現無人值守,具有環保、高效、節能和自動化等優勢。”肖強介紹。

在新型鏈鬥卸船機研制過程中,其核心部件不粘料、耐磨、高強度鏈鬥,是團隊需要攻克的關鍵難題。肖強與團隊針對最核心部件——鏈鬥取料頭,開展瞭原尺寸試驗研究,並聯合鋼鐵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成功申報國資委中央企業高端金屬材料創新聯合體攻關項目。

“我們首先研發鏈鬥不粘料塗層,保證鏈鬥填充率,提高生產率;其次研發出高耐磨、超高強度新材料,鏈鬥使用壽命延長1.5倍以上,遠超國際先進耐磨鋼水平;三是鏈鬥減重27%,大幅減低卸料能耗。”

通過一年技術攻關與試驗,這一新型鏈鬥實船作業試驗目前已在曹妃甸礦石碼頭順利完成,解決港口高端裝備核心材料依賴國外進口的“卡脖子”風險,實現自主可控。

“同時,核心材料可大范圍推廣至采礦、掘進設備中,大幅提升采運裝備安全、高效運行,提升設備核心部件使用壽命,滿足千萬噸級高產高效工作面開采需求,保障煤炭、礦石等戰略資源供應安全。”肖強說。

公司首臺全自動化場橋,是肖強和團隊在綠色智慧港口創新領域的又一次嘗試。肖強說:“它有兩個關鍵技術難點,一是精準動作,由於場橋結構跨度大,存在結構彈性變形和鋼絲繩變形、晃動疊加因素,場橋精準動作是一個世界級技術難題;二是要大腦足夠聰明,就是控制反饋要足夠快,因為場橋對位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實現高速控制反饋才能實現精準動作。”

肖強和團隊通過系列創新技術,解決關鍵難題,研發瞭能夠實現無人值守、具有毫米級高精度精準動作的全自動化場橋。“基於研發成果,我們與黃驊港簽訂瞭5臺全自動化場橋項目,目前已完成設計,正在工廠制作,今年能投入運行。”肖強說,全自動化場橋的研制成功及首臺套應用,拓展瞭公司新產品序列,對推進公司戰新業務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此外,肖強和團隊還研發瞭中國華電首套港口智能任務調度系統,研發瞭港口智能任務調度系統的智能算法,突破瞭港口自動化裝備與上層碼頭運營管理系統(TOS)接口難題,實現多機交互、高效智能調度。

由於創新成果突出,華電藍科成立一個月即獲評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北京市“兩區”建設重點企業;成立一年,獲評國傢高新技術企業;成立一年半,取得國傢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行業最高級別的特種設備生產許可證,涵蓋所有型號港口裝備。同時,獲評北京市“創新型”中小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北京市知識產權優勢單位。

“如今,通過三年發展,華電藍科已成功構建以智能裝備、智慧系統、零碳港口三輪驅動的‘綠色智慧港口’業務佈局。”肖強語氣中充滿自豪。

爭做綠色智慧港口的創新者、實踐者、引領者

一路走來,肖強積極為華電集團戰新業務開拓、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重大技術難題攻關貢獻青春智慧。期間,雖面臨種種困難挑戰,但他百折不撓、積極進取,逐步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復合型人才。

謀事看擔當,成事看作為。肖強認為,“幹事創業不能隻停留在表面,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切實把青年人的擔當作為轉化為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源動力,才能在平凡崗位上不斷發光發熱”。多年來,他一直保持著繁忙的工作節奏。“尤其是近兩年,綠色智慧港口戰新業務籌備及華電藍科快速發展,我負責技術、業務籌備、流程跑辦、企業改革等多項任務,經常帶領團隊夜以繼日地工作。”

在助力企業蓬勃發展的同時,肖強也見證瞭華電青年“創新奮進、奮勇爭先”的風采。“華電青年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銳意進取、務實肯幹的精神面貌,以及比學趕超,拼搏奮進的良好氛圍。”

到達唐山港港池

“目前,華電藍科的員工隊伍裡,青年占比高,大多都是海外留學歸來的碩士生,具有敏銳思維,開闊視野。”談起如何帶領青年隊伍,肖強有著自己的見解。“一是要幫助團隊青年樹立堅定理想信念,強化教育引導,立足工作實際開展工作,傳承弘揚‘同創文化’,增強青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榮譽感和使命感;二是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在工作中做好表率,提升團隊凝聚力;三是要給予團隊青年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不拘泥形式,以結果為導向,讓青年員工承擔重要角色;四是要完善青年擔當作為的工作機制和激勵機制。敢於給員工做事的機會,也要有相應的容錯機制,推動青年員工在試錯中不斷成長,勇於擔責。”

近年來,憑借突出成績,肖強帶領團隊先後獲得華電集團“標桿班組”,華電科工、華電重工“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肖強個人曾獲華電集團“先進個人”、華電科工“先進個人”、“優秀指導老師”、華電重工“先進個人”、“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編制並發佈國際標準1項,獲得PCT國際專利授權6項,國內專利授權91項,軟件著作權6項……

“這些成績和榮譽離不開中國華電黨組和華電科工、華電重工各級黨委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公司為我們廣大青年提供的廣闊舞臺,也離不開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肖強說,接下來,他將根據“綠色智慧港口”發展規劃,做好智能裝備、智慧系統、零碳港口相關的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組織做好藍科公司的新產品研發、項目設計、科技管理、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等方面的工作,為藍科建設成科技創新型企業、實現經營目標提供支撐;加強技術團隊建設和人才培養,內聚合力、外聯大腦,逐步培養、提升藍科研發設計力量,為藍科公司的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

“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堅定目標,再接再厲,以隻爭朝夕的拼搏精神、勇往直前的豪邁激情,踐行華電青年的擔當和責任,努力成為綠色智慧港口的創新者、實踐者、引領者,為集團公司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業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肖強說。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