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語者能“開口說話”、癱瘓患者可通過“意念”指揮機械……近年來,隨著腦機接口技術不斷發展,一些以往隻存在於科幻電影中的場景,頻頻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近日,清華大學科研團隊公佈瞭兩個案例,兩位高位截癱患者分別通過無線微創腦機接口實現瞭意念控制光標移動、意念控制手套外骨骼持握,其中一名患者四肢癱瘓14年來,第一次實現瞭“用手喝水”。

截癱患者通過意念

控制光標移動和持握

35歲的截癱患者小白,在去年12月接受瞭無線微創腦機接口植入手術,經過兩個多月康復訓練,目前他已經能夠實現意念控制光標移動。醫生介紹,通過腦機接口,可獲取大腦運動區的神經信號,再通過解碼體現患者的運動意圖,從而實現“意念控制活動”。

另一名患者是四肢癱瘓長達14年的楊先生。他在去年10月接受瞭植入手術,這也是我國首例無線微創腦機植入手術。目前,楊先生通過意念控制手套外骨骼,部分恢復瞭抓握功能,平均能在十秒內把水瓶或者物件拿到指定的位置。

楊先生根據指令將水瓶放到指定位置

不光如此,他還能自如地用腦信號來控制機械手,並在癱瘓後第一次拿起水瓶自己喝水。

楊先生說:“你在想它(拿水瓶)的同時,就能攥上瞭。老幸福瞭,對提高生活質量有很大幫助。”楊先生妻子也對此十分驚喜,她期待隨著科技進步,楊先生可以自主完成更多日常活動。

意念控制動作

究竟如何實現?

專傢介紹,在楊先生頭部植入的僅有硬幣大小的裝置集成瞭腦機接口處理器、無線通信和供電接口以及用來采集腦電波的電極。植入位置位於顱骨外側,隻有電極進入顱骨內,貼在硬腦膜外。此外,這套系統還包括信息采集供電模塊、腦電波解碼翻譯模塊,以及氣動手套外骨骼等。

病人體內外分別有一個線圈,外面的線圈既能夠隔著皮膚供應電,也能夠把病人大腦裡的腦信號傳輸出來,實現瞭無線的供電和無線的通信,再用采集到的信號來指揮氣動手套外骨骼。

專傢介紹,腦機接口分為非侵入式、侵入式、半侵入式三類:

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通過頭皮采集腦電波,安全性最高,但信號質量低,功能有限;

侵入式直接將電極植入大腦皮層,可獲得最高質量的神經信號,但對患者來說創傷大、風險高;

清華大學開發的無線微創腦機接口為半侵入式,將電極植入患者大腦硬膜外,不破壞神經組織,可獲得較高信號強度和分辨率,同時降低瞭免疫反應和損傷神經細胞的風險。

腦機接口應用前景廣泛

或可用於治療癲癇、認知障礙等

當前世界主要國傢都將未來視為“腦科學時代”,我國也在2017年啟動瞭中國“腦計劃”,其中腦機接口是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腦智卓越中心學術主任蒲慕明介紹,目前腦機接口的應用主要是在醫學領域,全球科學傢開展的腦機接口臨床試驗,多數是針對高位截癱患者的功能恢復。

在此次臨床試驗中,除瞭讀取大腦運動皮層信息之外,聯合團隊還專門設計瞭對大腦感覺信息的記錄通道。“不僅運動皮層有記錄,它還有一個感覺區皮層的記錄,可記錄反饋信息。”

當大腦能夠接收到發出動作的反饋信息後,動作思維就形成瞭一個完整的信息回路,將大大提升腦機接口在神經醫學領域應用的效果。蒲慕明介紹:“比如說癲癇治療,在有效果之後就可以停止刺激,是閉環的系統。”

接下來,團隊的目標是通過迭代開發打造一個通用的微創腦機接口平臺,用於癲癇、認知障礙等更多腦疾病的康復。

來源:央視新聞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