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3日,全國統戰部長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理論的創新發展,推動黨的統一戰線理論在堅持“兩個結合”中開辟瞭新境界。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如何將學習貫徹這一重要思想作為重要任務抓緊抓好,推動統戰工作更好緊貼大局、融入大局、服務大局?“統戰新語”將陸續刊發各省區市黨委統戰部部長學習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文章,敬請關註!

全國統戰部長會議是新時代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強共識的動員會,是新征程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心聚力強信心的部署會,是新形勢把握百年變局應對風險強責任的落實會,進一步強化瞭理論認識,明晰瞭工作舉措,明確瞭統戰形勢。寧夏各級統戰部門將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學習貫徹全國統戰部長會議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寧夏篇章貢獻統戰力量。

突出黨的領導,在不折不扣抓落實上走在前作表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統戰工作各項決策部署,推動新時代統戰工作高質量發展。強格局,落實黨委(黨組)統戰工作責任制,修訂自治區黨委統戰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等制度,完善統戰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目標管理考核體系,明確基層黨組織特別是黨組織書記統戰工作具體職責,一體納入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體系,加大“三察(查)一體”力度,匯聚強大工作合力。強機制,完善“六項閉環機制”等各項工作制度,從政策制定的供給側、問題倒逼的需求側雙向發力,消除“最後一公裡”,切實做到覆蓋無空白、要求不空泛、運行防空轉。強督導,落實定向包抓責任,既督責任又教方法,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落實。強能力,深學細悟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化“四大”活動,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和專業訓練,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突出使命重責,在雷厲風行抓落實上走在前作表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把準區情實際,推動民族宗教工作在全國第一方陣爭先領跑。緊緊圍繞主線建設示范區,以“抓牢工作主線強共同體意識、抓實主線工作強共同體建設”工程為載體,深化“七抓七促”活動推進認識提升,建設“一院一中心”推進理論研究,建好基層社區推進“三交六共”,打造實踐基地推進鑄牢教育,培育特色品牌推進擴面成勢,聚焦根本方向推進示范創建,切實在維護民族團結和睦、促進交往交流交融、完善評價指標體系、確保各項工作抓實、形成常態長效機制5個方面作出示范。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深入實施伊斯蘭教教義教規中國化闡釋、教職人員素質提升、信教群眾思想教育“三項行動”,持續開展“三愛”、“五史”教育,推動“五進”宗教活動場所標準化建設,積極穩妥解決宗教領域突出問題,著力提升宗教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引導宗教界和信教群眾在政治上自覺認同、文化上自覺融合、社會上自覺適應、時代上自覺跟進,不斷增強“五個認同”、“三種意識”。

突出主線引領,在求真務實抓落實上走在前作表率。站位黨的中心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緊緊圍繞主線,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強大法寶作用,在固守圓心中擴大共識、在堅守初心中匯聚力量、在服務中心中貢獻作為。著眼充分發揮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效能,支持民主黨派實施助力高質量發展獻良策、助力社會治理作貢獻、助力民生改善辦實事“三大助力行動”。著眼促進“兩個健康”,開展民營經濟人士政治引領、思想引導“雙引”行動,深入貫徹中央和自治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促進營商環境大優化大提升。著眼黨外知識分子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建功立業,深化政治引領、價值觀引領、事業引領,引導“兩個群體”愛黨感恩、愛國奮鬥、愛崗創業,立足美麗新寧夏建設實踐平臺,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著眼深化港澳臺海外統戰工作和僑務工作,實施思想政治共識凝聚、助力美麗新寧夏建設、新生代培育、服務能力提升等工程,為維護國傢安全、促進祖國統一爭取人心、凝聚力量。

突出改革創新,在敢作善為抓落實上走在前作表率。正確把握“四對關系”,以改革方式、創新思維開創工作新局面。改“見事不見人”之弊、創思想政治引領之新,強化理想信念和政治共識教育,開展“牢記總書記囑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賦予每項工作以凝聚人心、加強團結的意義。改“重線下輕線上”之弊、創網絡統戰工作之新,升級“寧統·e+”網絡統戰平臺,優化上情下達、工作交流、建言資政、聯誼交友等功能,通過互聯網凝聚人心、爭取人心。改“重治輕防”之弊、創風險防范化解之新,堅持周排查防范、月分析研判、隨時調度化解,早抓先機、快速響應、聯動處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