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第二十條》聚焦正當防衛,在今年春節重磅來襲。該片主創人員深入檢察院體驗生活,用寫實的手法,將“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進行藝術化表達,展現真實檢察官的樣子,講述老百姓對公平正義的樸素期待和司法機關、檢察機關為維護公平正義所作出的努力。很多媒體采訪瞭導演張藝謀,編劇李萌,演員雷佳音、高葉,從他們的視角講述采風體驗,解析法理與人情,進而瞭解檢察初心、理解公平正義。

電影《第二十條》導演張藝謀(右)和編劇李萌(左)。

追求公平公正是人們最關註的

電影《第二十條》正在全國院線熱映並於近日在海外定檔,該片導演張藝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追求公平公正,是人們最關註的事情。刑法第二十條對正當防衛的規定雖然由來已久,但很長一段時間,它是“沉睡的法條”,很少被適用。張藝謀認為,該法條和人民群眾緊密相關,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能讓人民群眾對正當防衛有更多的瞭解。

張藝謀指出,電影中的故事蘊含瞭千傢萬戶都共同面對的問題,生活、追求、理想,以及大傢的感情,傢庭的幸福、美滿、公平、正義等各方面,不同的傢庭觀看會有不同的感受,並且都可以尋找到共情點。一部作品在創作中除能夠闡釋導演個人的藝術追求之外,還可以跟所有人產生共鳴,他認為是非常難得的。

“你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這句話僅僅幾個字,但體現的是檢察官非常重的一個責任。張藝謀透露,這句話是高葉在檢察院體驗生活的時候聽到的,這句話在檢察系統廣為流傳,因她感受很深就把這句話加進臺詞裡。在張藝謀看來,這句話後來成為《第二十條》的靈魂臺詞,包括最後雷佳音那一場戲的高潮段落,也把這句話繼續重復瞭下去,達成瞭“陽關三疊”的效果。

作為國內第一部以“正當防衛”為題材的影片,《第二十條》以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視角切入,講述時代洪流下的法治進程。張藝謀說,中國人骨子裡充滿瞭愛和溫暖,有天然的古道熱腸,中國文化傳承的深厚底蘊,讓每個中國人本性就有講求公平公正的樸素認知,要讓更多人去認識中國人的價值觀,讓更多人產生共情,讓全世界看到中國故事。

(資料來源:央視網、光明網、《電影藝術》雜志等)

在法理情糾葛中,檢察官如何選擇

電影《第二十條》聚焦刑法第二十條正當防衛條款。我國1979年刑法就規定瞭正當防衛制度,2018年昆山反殺案等一批社會關註度高的正當防衛案件,喚醒瞭正當防衛這一“沉睡”條款。有檢察官跟我介紹,這個法條不光在國內,在國際上也是整個刑法中最有魅力的法條之一,它不僅需要執法者具備很強的業務素質,還需要有共情力。在法律框架下,這個情指的並非人情世故,而是帶有溫度的人之常情。一方面是實打實的法律條文,一方面又是人情與人性的糾葛,這就讓正當防衛這一法條有瞭很強的戲劇空間,而作為一名檢察官究竟又該如何選擇?這一問題便成瞭我創作影片的核心立意。

不少影評提到影片對檢察官形象的塑造“不完美”“很自然”。我想,人的悲喜互不相通,電影或者說藝術的作用就是把這種悲喜傳達給受眾,引發共情和理解。以往的影視作品中,檢察官的形象都是帶有很強的權威感,這來自他們執法者的身份,但脫下檢察制服,他們又是怎樣一群人?在田野調查中,我感受到的檢察官首先也是普通人,他們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並非高高在上。在采訪一些檢察官時,每每涉及法律規定或者案件細節,他們的眼中又都會閃現出一絲亮光,這讓我感受到一種深深烙印在他們內心裡的、無法被隱藏與埋沒的正義感。這兩點,在創作中成為影片主人公最核心的創作依據。

藝術源於生活,生活錘煉藝術綻放出獨特的魅力。現實中的檢察官有“煙火氣”,這為創作提供瞭豐富素材,也增大瞭韓明這個角色最終轉變的戲劇張力。而呂玲玲則被定義為韓明心底的那層烙印,也就是將精神層面的導師外化成一個具體的角色,也正是在呂玲玲不停地喚醒下,才終於讓韓明完成蛻變找回初心。其實韓明與呂玲玲這兩個角色原本就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這也是我在接觸過的每個檢察官身上感受到的。

大部分法律題材的影片都會把視角聚焦在案情本身,但在呈現上通常會導致一個結果——就案論案,形成一個自洽的閉環。從觀眾角度來看,很難代入,案件與我何幹?

本次創作中,我們從與檢察官的大量互動中受到啟發,采用以檢察官的生活來帶出案件,除瞭證據外,將決定案件的關鍵因素“定義檢察官”——作為一個普通人作出的良心選擇,讓它與每一個觀眾的良心、道德相呼應。把這個自洽的邏輯交到每一個觀眾手裡,讓他們從道德、情感方面去作出評價,這也體現瞭法律的權威來自人民群眾最樸素的情感期待。

影片中的檢察官雖然帶有一定戲劇成分,但這個角色身上的特質,或多或少都來自我們采訪過的檢察官,創作中我們其實更在意檢察官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作為一個普通人的選擇,影片中的很多細節也都來源於此。

我們搞藝術創作,是憑空創造一個人,左右他的命運和人生,而檢察官面對的是一個個真實的人,一個判決、一個定論,對當事人來說可能都是命運的轉折點。這些案子放到整個社會,影響可能微乎其微,但一名檢察官告訴我,聚沙成塔,當足夠多的這種轉折讓公眾看到、感受到時,一定會形成一股力量,推動全社會的法治建設。這番話代表的是一種責任和信仰,我希望每一位檢察官,或者每一名法律工作者,都成為法治建設的一顆種子,種進普通人的心中,生出法治希望。

(作者為電影《第二十條》編劇李萌)

“公平正義”刻在他們心裡

演員雷佳音在電影《第二十條》裡扮演檢察官韓明。他說,跟韓明這個角色相處瞭幾十天,他身上的一些特質很有吸引力。

韓明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雷佳音去檢察院體驗生活,跟很多檢察官交流,觀察他們以及他們的生活。在他眼裡,檢察官的生活確實有其特性,如他們是法律專業畢業的,他們再接地氣,但表達方式跟大多數普通人在某些方面也會有偏差。一位檢察長告訴他,其實檢察官在生活中跟普通老百姓沒有差別,讓他放手去演,還原一個真實的人就好。

通過接觸和研究,雷佳音塑造瞭一個以“人”為核心的、接地氣的檢察官。他認為,檢察官首先是一個能與群眾產生共情的人,不能被身上的檢察制服限制住,否則也失去瞭拍這個電影的意義——普法,不能教條式地講大道理。

最後一場戲是韓明對正當防衛的慷慨闡釋,雷佳音坦言,他就是按現實中的檢察官演的,而前面95%則都是按照普通人演的,他也希望演出的檢察官形象能讓檢察官們喜歡。這場戲讓雷佳音非常感動的是,在他表演的時候,除瞭其他演員情緒的推動,確實是體驗生活時那些檢察官帶給瞭他秉持公平正義的力量。

電影是具有社會屬性的,講到一些社會問題,也給出一些案例。電影裡主要講的是王永強案,以及韓明兒子制止霸凌的事,但其實張貴生的故事,給雷佳音的感觸更深。張貴生的去世是一個轉折點,促使瞭韓明的轉化。而郝秀萍這個角色給雷佳音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她是撥動韓明轉化的一個重要閥門。雷佳音感慨道,郝秀萍比劃說活不下去瞭的場景,他看到後就想哭,腦子裡全是郝秀萍絕望的畫面。

對雷佳音而言,呂玲玲是獨立自主的新時代女性,她堅持案子正當防衛的走向,她帶給韓明的就是對正義的堅持、對檢察官初心的堅守。他認為,韓明與呂玲玲的工作方式方法不同,這與他們的生活境遇不同有關,但每一位檢察官在心裡都有一個公平正義的底線。

檢察官有自己的底線,但不能證明他們生活中沒有瑕疵。雷佳音表示,電影突破的是觀眾對檢察官的固有刻板印象,演員要讓角色長出血肉,所以作為檢察官,韓明與呂玲玲其實又都是一類人,心中都刻著公平正義這四個字。

“有一場戲是兒子問我,見義勇為不對嗎,難道下回我就不做瞭嗎?我說你得做。拍電影的某種意義也是要把這種情況展現給大傢,其實是想帶給大傢共鳴、探討和反思。”雷佳音說,“我覺得電影裡‘法不能向不法讓步’這句臺詞特別好,所以檢察官既是專業的法律人,又是社會的普通公民,在專業理性辦案的同時,不能忘記每個普通公民心中樸素的正義感。”

社會需要更多“呂玲玲”

演員高葉在電影《第二十條》裡扮演的是檢察官呂玲玲。高葉介紹,呂玲玲是一個比較擰、比較軸的檢察官,她堅持正義的韌勁兒特別吸引人。演到中後期的時候,她覺得呂玲玲這個人物已經開始在自己身體裡生長瞭。

此前,高葉其實認為呂玲玲這個角色是刻板的,她對檢察官的印象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沒有落地的形象。為能演出一個活生生的檢察官,高葉去檢察院體驗生活,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看檢察官到底是怎麼辦公的,他們平常在想什麼、玩什麼。體驗之後,高葉最大的感受是,她一直被檢察官感動著,被他們的這份堅持和韌勁所感動。高葉透露,她去檢察院的第一天,幾乎一直是在克制著自己的哽咽,因為檢察官在剛毅的外表之下,也有很多柔情的方面,包括他們遇到困難時或開心時的情緒波動,她要把這些感受放進呂玲玲這一角色中。高葉說:“我也要向這些檢察官們表示深深的感謝。”

剛拿到劇本時,高葉對郝秀萍的慘隻是想象,是對劇本裡面文字的解讀,直到她走進郝秀萍破敗不堪的傢這樣一個場景。“我的確被震懾到瞭,這是怎樣的一種絕望啊?那一刻我感受到,呂玲玲對於拯救郝秀萍的傢,或者說堅持正當防衛這件事,就源於‘盡己所能懲治犯罪,為弱者鳴冤,為蒼生請命’。”高葉說,“這句話也是我在體驗生活中看到檢察官筆記上記錄的一句話,非常震撼。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眼眶濕潤瞭。”

現實中的檢察官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是“法不能向不法讓步”,還有“我們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高葉表示,一定要把這些有力量的話用到這部電影裡,傳遞給觀眾,這就是檢察官肩負的使命。而呂玲玲也把自己的使命交到韓明手裡,她希望點燃韓明心中維護公平正義的火種。

在高葉眼裡,刑法第二十條講的正當防衛,就是保護那些與不法犯罪作鬥爭的人。這部電影並非填鴨式地告訴大傢正當防衛這一法條,而是用一種敘事方式去講故事,是讓所有看這部電影的老百姓在嬉笑和煙火氣中能學到保護自己的方式,這是電影《第二十條》特別重要、特別有意義的方面。

在體驗生活的時候,高葉遇到兩位女檢察官,便問她們在現實辦案中會有什麼樣的困難或者阻力。讓高葉印象最深的是,女檢察官說辦案時會遇到所謂的惡勢力。“我覺得她們非常‘勇’,我是在她們身上汲取到瞭‘勇’的能量。我演著演著就油然而生一種使命感,我想讓更多人知道檢察官的不易、檢察官的浪漫、檢察官的理想主義。這個社會需要更多‘呂玲玲’,也希望法律工作者中有越來越多的‘呂玲玲’,堅守法律初心,捍衛公平正義。”高葉說。

來源:檢察日報·先鋒周刊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