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離傢帶的行李箱裡,有油炸嗎?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也是個幸福卻又讓人有些苦惱的節日——因為,“每逢春節胖三斤”常常不是一句玩笑話,好吃好喝過後,腰圍和體重都漸長。

這其中的“罪魁禍首”,莫過於那些油炸的食物瞭!金黃誘人的油脂與碳水混合物,散發著濃烈熾熱的誘人香氣,是讓人停不下來的“熱量炸彈”

除瞭油炸碳水,年夜飯餐桌也離不開各色炸食。

不論南北方,開油鍋,幾乎是中國傢傢備年菜的“重頭戲”。早在新年開始前,人們便開始著手準備,平日最普通的食材,在油與火的洗禮中,化身外形精巧,寓意吉祥的春節限定美味。河南的蜜三刀、焦花幹餜子、口酥;山東的炸面魚、炸咋呼;甘肅的炸油餅、油餜子、糖花花;廣東的炸油角、炸煎堆、炸糖環;閩南的炸棗、炸菜餜、炸芋頭……

數量可觀的各色炸物,在新年正式開始前烹制完畢。此後的半個多月裡,它們既是茶幾上的待客小點,新年限定的“豪華版”主食;也是敬神祭祖、走親訪友的必備佳品,更是遊子離傢遠行時最便攜的故鄉味道。

春節炸物兼具,美味與美觀。

這些美味的油炸食物,熱烈地迸開瞭中國人的新年。

01 在北方,真正關心你的人,會讓你“帶包油餜子再走!”

雖然當今物質水平極度豐富,但油炸碳水,依然是讓人感到春節必不可少的美食門類

究其原因,大概要從古時候植物油提取技術落後說起,相比於更加省油的日常煎炒,油炸自帶幾分“奢侈”與隆重,足以體現人們對節日的重視。加上油炸制作過程特殊:炸少瞭不劃算,浪費油;炸多瞭連續吃,容易膩,因此必須要等到傢族成員齊聚,祭祖待客訪友都能用上,才是最佳施展時機

新年開油鍋,常常以傢庭為單位。

難得開瞭油鍋,人們自然不會放過一年一遇的創作機會,被改刀翻出各色花樣的餜兒,在火熱的油溫中定型保存,成為整個新年的最佳氣氛組

開油鍋一般在除夕前進行,具體哪一天各地習俗略有不同。面對一整鍋油的大手筆,每傢都會盡可能多做些種類花樣,而在北方地區,春節炸物幾乎是面食的天下。

火熱的油溫中,藏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盼。

·河南:二十九“過油”,越過越有

作為我國糧食大省,2023年河南糧食產量超1300億斤。在面食烹飪方面,河南人幾乎自帶天賦,場景切換到過年,更是不能馬虎。二十九“過油”,是河南媽媽的新年大事。

在采備年貨的最後一天,支起一口油鍋,人們相信“過油”時會有神仙前來,所以絕不允許小孩靠近油鍋“搗亂”,炸什麼全看媽媽發揮。“過油”的面要加雞蛋、清油來和,以保證炸物入口松軟,久放不會變幹。和好的面團,可以擰麻花,也能炸油餜:直接切分入鍋炸的是普通餜子;改刀切口動手翻出各種造型的是花餜子;加入大量芝麻,對稱翻花的是焦花幹餜子

麻花,風靡南北的炸物“頂流”。

除瞭必備的麻花、油餜,講究人傢還會單另和塊糖面,為制作蜜三刀口酥做準備。蜜三刀,物如其名,從和面階段就有麥芽糖加持,和好的面團切塊劃三刀下油鍋炸,出鍋時還要再裹一層糖漿,最後撒上芝麻,入口香甜綿軟,寓意甜甜蜜蜜。同樣用糖面團成圓球下鍋炸的口酥,油炸之後則要裹一層蒸面粉,使口酥入口酥脆香甜,但又絲毫不油膩,象征團團圓圓

蜜三刀,吃瞭就停不下來的“油糖炸彈”。

·東北:“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把油走”

和河南差不多時間“開炸”的東北,制作新年炸物又被稱作“走油”

“走油”同樣以油餜為主,但油要換成當地特產的大豆油,再加上些玉米雜糧面,兼顧營養和健康。東北油餜花樣簡潔大方,比如:用切成菱形的面片,中間用刀劃出小口,翻過去是套環,疊兩張面片一起翻,就是雙套環。

“大大方方”,貫徹在東北生活的各個方面。

除瞭炸幹餜,用粘面子(糯米面)加餡制成的油炸糕,和自傢用紅薯團成的炸紅薯丸子同樣是“走油”重點。油炸糕,有著步步高升的好意頭,紅薯丸子,則象征團圓、圓滿。幾樣固定的炸物外,再炸什麼全看各傢喜好,加瞭南瓜泥和面的炸南瓜餅,葷素可選的炸油丸……炸好放入東北規格的大盆,吃過十五完全沒問題。

剛出鍋的油炸糕,熱乎甜香。

·甘肅:二十八把面發,打糕蒸饃貼花花

當新年油炸碳水遇上西北,從年頭到年尾都堅持用油餅待客的甘肅率先出列。

無論是面食烹飪,還是油炸絕活兒,甘肅人都能信手拈來。首先,要炸待客送禮必不可少的油餅,樸實無華的面餅中間劃上兩刀下鍋,出鍋後表面金黃,微微膨起,可以做正餐主食;也可以是圍在熱炕上喝罐罐茶的佐茶點心。

油餅,甘肅走親訪友必不可少的伴手禮。

其次,便是花樣繁多的油餜。在資源匱乏的年代,人們對新年的熱情全都寄托於巧手之上,哪怕是同一塊面,也要炸出幾種花樣。而其中最特別的當數糖花花。常見的糖花花有盒裝扭花形和花朵形兩種,外形略有不同,但同樣繁復美觀。

制作糖花花需要同時使用發面和糖面兩種面團,將糖面餅夾在兩塊發面餅中制成面胚,切塊後手工卷花,最後油炸定型。更講究些,可以用紅糖做糖面,炸成的花花更加美觀,炸好的糖花花滋味甜蜜,外邊酥脆,內裡喧軟,隻有過年才值得費心思做它

造型美觀的糖花花,是甘肅新年餐桌一景。

·新疆:馓子、油香、包爾薩克

新疆飲食文化多樣,受少數民族文化影響,同樣的油炸碳水到瞭新疆,統統變成全新模樣。

拿在我國分佈極廣的炸馓子來說。新疆馓子,制作時要用花椒水、皮牙子水,加蛋和面,熱油下鍋,炸至酥脆金黃,有經驗的維吾爾族媽媽,隻需一雙筷子,就能炸出粗細大小分毫不差,且能規矩盤在碩大圓盤中的馓子。在新疆越是隆重節日,馓子盤得越高,層層相摞,很考驗手藝。

新疆巴音郭楞,人們為瞭慶祝節日,特別制作瞭“彩虹馓子”。

來自回族的油香哈薩克族的包爾薩克,同樣是新疆的春節常客。外形和油餅相似的油香,因為有小茴香和花椒粉加入,帶著獨特香味,和面時加入的油酥,也讓油香多瞭幾分油滋滋的香味。哈薩克族早餐常見的包爾薩克,則是甜口炸物主力,小方塊狀的包爾薩克做法和油餜相似,但和面時會加入酥油、蜂蜜,別有一番風味。

小個頭的包爾薩克,也是絕佳茶點選擇。

除此之外,還有山東的炸面魚、炸咋呼、翻葉;北京的江米條、糖耳朵、炸餎馇盒;陜西的米方塊等各地特色炸物。在北方地區,走親訪友總少不瞭提一袋油餜,真正關心你的人,也總不忘叮囑:“帶包油餜子再走!”

哪個北方孩子的童年,沒有甜蜜蜜的江米條?

02 在南方,每一個炸物,都承擔著自己討口彩的使命

到瞭南方,碳水的種類變得豐富瞭,米粉、糯米粉、芋頭、土豆……統統加入瞭春節炸物的清單。

在南方,春節油炸碳水種類也相當豐富。

南方春節,炸物有多重要?

簡單來說,是能讓一整年都認為油炸“熱氣”(上火)要少吃的兩廣人民,一轉口風說出“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的獨特存在。在南方,春節油炸碳水的魅力不止好吃,還有說不完的吉祥話和祝福語,任何一款能出現在新年餐桌上的炸物,都帶著自己討口彩的節日使命。

·嶺南:煎堆碌碌,金銀滿屋

在廣東,趕在春節前炸好寓意吉祥的年餜,被稱為“趕春”。而其中最重要的吃食當屬煎堆,廣東人將煎堆作為節日吃食的傳統由來已久,《廣東新語》載:“煎堆者,以糯粉為大小圓,入油煎之,以祭祖先及饋贈親友者也。”用糯米粉制成的煎堆球,外皮金黃酥脆,富有團圓、發財之意。

在廣東,煎堆被廣泛用於慶祝和祈福。

新年有瞭煎堆,自然少不瞭代表傢肥屋潤的油角。造型酷似小荷包的油角,以豬油、雞蛋和面做酥皮,內餡包入芝麻砂糖花生碎,切記包得要鼓,周圍要卷起花邊,取荷包鼓鼓之意。炸好的油角外皮酥脆,充滿果仁香氣,深受小朋友喜愛。

而過年必備的糖環,則要相對簡單好做一些,隻需將糖糯米面團,放入模具打樣下鍋炸成,因為外形別致,既可以象征錢財,也有環環相扣,生生不息之意

使用模具制作的糖環,外形更為規則。

到瞭廣西玉林,過年還得制作炸米花,用以供奉神明、走親訪友、招待客人。將蒸好的糯米趁熱放入刻有“福”、“壽”、“囍”、“吉”等吉祥字的木模中,攤平,壓實,脫膜後多次翻曬至幹爽,在煮好的糖水中浸勻,再次晾幹,等水汽散盡再進行油炸。象征圓滿的圓形米花糖,帶著壓好的吉字,瞬間使餐桌年味大增。

制作米花糖,需要十足的耐心。

此外,還有圓乎乎,象征笑口常開的笑口棗又名旺耳的油炸貓耳朵等,你光是聽好意頭,就必須要嘗嘗的應節小吃,畢竟誰不想新年發達呢。

·閩南:向來是炸物的天堂

閩南地區日常生活就少不瞭炸物點綴,到瞭春節更是火力全開。有“多子多福”之意的炸芋頭,是新年燒金拜拜、祭祖的不二之選,選上好的檳榔芋切塊,下鍋炸熟,粉粉糯糯除瞭直接炸食,吃火鍋、煮米粉時也可以當作配菜。

福建人對芋頭,向來愛得深沉。

外皮金黃的炸棗,圓滾滾的外形象征闔傢團。地瓜、白糖、糯米粉做成的外皮,可以用芋泥、花生碎、白糖做甜口,也可以用筍丁、肉末、蔥丁做咸口,或者什麼都不加,隻吃地瓜的純粹香氣。

閩南新年隨處可見的各種粿中,有一味需先蒸後炸,口感獨特的便是菜粿。用白蘿卜和大米混合成漿狀,先上鍋蒸熟,在放入熱油之中炸到外皮金黃,入口鮮香酥脆,極富春日氣息。

在蔬菜的加持下,炸物也變得“清爽”起來。

·江南:過年總要炸點什麼才好

在“一卷不成春,萬卷春如醉”的杭州,春節和立春,杭州人都有吃春卷迎春的習俗。薄到幾乎透光的春餅皮,卷入時令的芥菜、香菜、筍,配合香幹、雪菜包好油炸,炸好的春卷外皮夠脆,餡料鮮嫩,喜歡甜口的也可以卷紅豆沙等食物。

因為春卷皮薄,炸制需要特別留意火候。

當然,中國太大,這些食物遠不是全部,再比如到瞭西南地區,則是糖油果子、炸洋芋和各種粑粑的天下。同樣支一口油鍋,有人愛油香酥脆,有人喜喧軟香甜;同一個春節,就是能如此和而不同,精彩紛呈。

街頭灑滿芝麻的糖油果子,是“年味”的具象化。

03 油炸碳水,承載著關切的故鄉味道

在大多數美味都能在平日得到滿足時,故鄉滾燙的油鍋,那些一盆盆、一筐筐滿滿的新年炸物裡,有著預制菜復刻不來的熱烈氣息,也藏著對“年味”的堅守。

外表金黃的炸物,是冬日一抹亮色。

小小炸物,是新年伊始,遊子歸傢倡導的第一口傢常味道;也是不得不出門謀生時,伴隨媽媽叮嚀囑咐,塞在背包上路的旅途佳品。

那些年輕人離傢前的推辭或婉拒,在真正踏上旅途後都變成對媽媽的英明崇拜。先不說油炸碳水幹爽方便攜帶,光是不需要二次加工,就能征服一眾吃怕外賣的打工人,即取即食的油餜,是故鄉最後一點溫情陪伴。

今年動身離開傢鄉的你,帶瞭什麼油炸碳水?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