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先恩

西醫學對血小板的研究,非常精細,成果卓越,但認識有誤區,臨床上對血小板增多癥,血小板減少癥等,也缺乏有效療法。古代中醫學裡沒有血小板的概念,但按臟腑氣血理論,用中醫藥宏觀調理的方法,卻能治愈難治性血小板疾病,值得思考。


血小板的透射電鏡(線粒體及顆粒等)與掃描電鏡成像(偽足變形體)

血小板增多癥例

53歲男性,肉店老板,5年來,感疲勞乏力,腳冷痛,3年前被大學附院診斷為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血小板數高達1600 x109/L),用羥基脲、阿司匹林等治療三年,血小板依舊超過正常值一倍,疲勞、冷汗、胃痛、腳痛等癥狀加重,不能正常工作而求助中醫調理。停用化學藥物,改用疏肝養血的中藥制劑,一個月,癥狀及血小板數量改善,三個月後血小板數變正常,病癥消失,鞏固三個月,恢復正常工作,未再發。

血小板減少癥例

48歲女性,主訴失眠焦慮,頭暈無力,難以站立兩個月。經檢查血小板數25 x109/L,γ-GTP增高,被認為病危而緊急入院,行輸血、輸血小板、激素等治療,一時回復傾向後更加降低。改用疏肝補腎中藥制劑替代,一個月後為血小板數90 x109/L,三個月後125x109/L,癥狀改善,鞏固數月,恢復正常工作,一年後復查,血小板穩定在150x109/L前後。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細胞

血小板以前被認為是血液中無用的細胞碎片,1882年發現其在血管損傷的止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命名為血小板。隨著電鏡等深入觀察,血小板並非板狀,而類似變形金剛,是靈活變形的最小血細胞,稱血小球更合適,數量上僅次於紅細胞,比白細胞多。血小板正常值因統計不同而不同,大致120~400 x109/L(即12~40萬個/μL),我以為比較理想的是150~350x109/L,如果低於100或高於450 x109/L,可視為數量上異常。當然質量有時比數量更重要。如果無身體不適,弱高弱低,不必擔心,生活調理即可。

血栓癥責任不在血小板

血小板壽命約一至兩周。血小板雖然小,構造上比紅細胞復雜得多,紅細胞沒有產生高能量的線粒體,而血小板有線粒體,還有很多顆粒,顆粒中含物質很多,可簡單地概括為兩類,一類物質促進血栓形成以止血和及時保護傷口,二類是生長因子等以促進組織修復。形成血栓以止血是血小板的天職,正常情況下,損傷修復後,血栓會自然溶解。常見的心腦血栓問題,主因是毒素等損傷血管的因素持續存在,責任不在血小板。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不能及時阻止血管傷口,更容易引起血管夾層。實踐表明,血栓問題可以通過調整內臟功能而得到根本解決。

總之,血小板是全身損傷組織,特別是血管系統最重要的修理工,應當得到維護,而不是對抗,心梗腦梗的責任不在血小板,故抗血小板的提法有誤。實踐中體會到,內臟正常,氣血就正常,氣血正常,血小板也就正常,所以維護血小板的數量與功能,除急救需要輸血小板或輸血外,大部分情況,靠正確的中醫藥調理。肝硬化等引起的血小板減少,關鍵也在調理肝臟。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