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秒都是震撼,每一幀都是力量感,他們舞出的不隻是矯健的龍姿,更是雄壯的龍魂!”2024《遼視春晚》已落下帷幕,但舞蹈《龍騰》發出的陣陣龍吟依舊回蕩在每個觀眾心裡。傳統文化賦予藝術表達之豐厚底蘊,藝術化的表現手法也讓傳統文化有瞭傳承的力量,這不僅是舞蹈《龍騰》出圈的原因,更是傳統文化走向更廣泛受眾的絕佳契機。這不僅舞出瞭鏈接遠古與現代的文化共鳴,更預示著遼寧騰飛的昂揚氣勢,也展示著中華巨龍的盛世翱翔。

“龍出遼河源”,遼寧與龍有著極深的淵源。1982年,遼寧阜新查海遺址發掘出距今8000年、長近20米的“石堆塑龍”,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且最大的龍形象,被稱為“中華第一龍”。龍,既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也是遼寧人踔厲奮發的精神引領,將矯若遊龍之氣韻生動再現於舞臺,《龍騰》巧思盡顯。

24位身著青色舞服的男性舞者在雲霧繚繞中穩步登場,他們排成“一”字舞向觀眾深處,衣袂翻飛間巨龍舒展的身姿躍然於臺上,舞步遊移灑脫,模擬出巨龍節節蜿蜒的動勢,而後舞者旋轉跳躍聚攏成圈,宛若巨龍盤旋而坐、蓄勢待發的姿態,仿佛下一秒就要騰空而起,扶搖九萬裡。隨著舞者們不斷變化的動作與隊形,360°環繞大屏上的場景也由古跡文物變為山川之巔,而後破雲直上沖出雲霄,最終雲蒸霞蔚,天光四射,當一束“朝陽”射向舞臺,《龍騰》也在舞者們匯聚成為“龍首”後結束。

龍之勢,在於其昂首向上,所以舞蹈最後的“龍首”既是結束,也是開始。舞蹈《龍騰》是龍年的一聲祝願,希望每個人都有龍的力量與龍的精神,勇敢面對未來的每一次挑戰。處在“中華第一龍”騰飛的地方,《龍騰》也在用龍的雄渾威嚴、剛健有力,寓意遼寧在新一年裡飛速發展,龍騰虎躍。

從厚重泥土下掩埋的“石龍”,到舞臺上身姿矯健的“遊龍”,舞蹈《龍騰》堪稱一次傳統文化的進階與創新。舞蹈演員身著青色舞服,隻因青龍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形象,為“天之四靈”之一的東方之神,舞動時衣袂間隱約透出的紅色輕紗,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既是血液的顏色,也代表著民族精神的代代傳承。舞衣背後是龍脊,這是巨龍的骨骼,當舞蹈演員聚在一起,根根龍脊指向天際,不僅形似座座山脈,更象征著中華民族的脊梁永遠堅挺,從不彎曲。正是這些意蘊豐富的設計,讓“石堆塑龍”由靜至動,在舞臺上活靈活現,讓傳統文化有瞭活力,真正走進觀眾內心。

傳統文化之美,恰如月光,帶來的不僅是當下的震撼,更是穿梭千年仍舊不朽的明亮。舞蹈《龍騰》能夠出圈,究其根本是內容與形式上“反差式”的創新,讓傳統文化不再是“故紙堆”“老古董”,而是變得新潮、時尚、有趣味,從而更貼合受眾的審美和喜好。《龍騰》的火爆,是對《遼視春晚》創作實力的又一次肯定,更是一次傳統文化年輕化表達的成功探索。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