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一項艱巨復雜的戰略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從2021年6月開始,中共中央統戰部和國傢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共同牽頭,支持各民主黨派中央、無黨派人士開展為期5年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這是繼脫貧攻堅民主監督之後,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黨派中央、無黨派人士開展的新一輪專項民主監督,也是第一次對具有流域性特點的國傢重大戰略部署貫徹落實情況進行專項民主監督。
“統戰新語”聯合《中國新聞》報和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推出系列報道“共飲長江水”,全面系統地反映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的成果,彰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優勢。
三峽庫區腹地重慶萬州,民眾在長江消落帶草坪上遊玩。
長江奔湧,流經重慶,蓄養一江秀美。但在三峽大壩修建之後,重慶也面臨瞭一個季節性之問:如何更好地保護三峽庫區消落區? 三峽工程蓄水後,在庫區形成瞭垂直落差高達30米、總面積302平方公裡的消落區。庫區內的植物,汛期會被淹、汛末則挨“渴”;人口密集區附近的污染物如不能被有效攔截,則可能直接沖入水庫;執法者偶爾還會遇到不聽勸阻的垂釣者……2021年9月,臺盟中央調研組就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赴重慶開展摸底調研時,便碰到相似的難題。調研組意識到,盡管三峽水庫消落區的生態治理和修復成效顯著,但要讓江灘綠蔭恒久,非朝夕之功。 一年多後,2023年全國兩會,臺盟中央向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提交黨派提案《關於加強三峽水庫消落區生態保護修復和綠色低碳發展的提案》,建議加快制訂和完善三峽水庫消落區的配套法規,堅持問題導向、科學施策、精準管護,強化風險意識,加強消落區綜合監測研究。至此,有效解決“消落區難題”的方案更明確瞭。 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見成效,山清水秀生態美。但是綠水青山如何變身金山銀山?沿江農戶生計如何保障?這是臺盟重慶市委會調研人員的重要關註點。 重慶是一座群山環繞的“山城”。近些年,每到盛夏,碧綠的巫山脆李掛滿枝頭,成為裝點山坡的亮麗風景,見證著果農們的忙碌和喜悅:他們凌晨上山采果、打包,臨近正午,便將脆李禮盒搬上運往全國各地的物流車。 目前,巫山縣脆李種植覆蓋瞭23個鄉鎮220個自然村,面積達30萬畝,規模居重慶第一,種植農戶收入高於全縣人均的40%以上。為此,臺盟界別政協委員在《關於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建議》提案中提出:突出生態特色,樹立區域生態產品品牌。 臺盟中央社會服務部負責人稱,巫山已具備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特色,下一步,臺盟考慮邀請專傢研究讓脆李品質更優的方法,並期待為臺資企業入駐當地拓寬種植、加工、銷售鏈牽線搭橋。 如今,圍繞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調研,臺盟人在重慶的山山水水間留下瞭他們的印記:在兩江新區果園港國傢物流樞紐考察大宗商品交易、中歐班列運行,登上南岸區“長江風景眼”廣陽島考察生態系統修復治理,舉辦“築夢長江”專項民主監督聯絡員培訓班,圍坐於巫溪縣龍池村周傢院子開起“院壩會”與老百姓拉傢常,調研組聯絡員與當地聯絡員組對保持不間斷交流……持續把“監督過程變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能為保護好重慶生態環境蓄力,在長江上遊築牢一道重要的生態屏障。 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為期五年。截至2023年12月底,臺盟中央對口重慶市累計開展調研訪查24次,召開座談會31場,開展專項課題調研12項,向中共中央提交3份年度專項民主監督報告,並向全國政協提交瞭3份黨派提案和5份委員提案,反饋問題建議120餘條。 《中國新聞》報2024年2月4日系列報道“共飲長江水”版面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