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共促全球發展,構建共同未來。2023年11月18日至1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與通州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首屆“通州·全球發展論壇”成功舉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洪俊傑受邀在學術對話會一:“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環節參與研討。現將發言內容整理發佈如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 洪俊傑

我演講的題目是《貿易數字化和國際競爭新優勢》。不論是高質量發展,還是中國式現代化,開放的話題都離不開。對於中國式現代化來說,我們要走和平發展道路,高水平的開放是必由之路。在開放當中遇到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傳統優勢,要素成本和稟賦優勢,正在慢慢消失。這是一個重大課題,相關部委領導非常關心,在新的形勢下,怎麼來構建中國新的合作和競爭優勢,這是這個話題的背景。

第二個背景,全球范圍內有幾大趨勢深刻影響著所有的國傢,有人歸結為五化,數字化、綠色化、區域化、服務化和安全化,最重要的已經展現出它的巨大影響力就是數字化和綠色化,這是兩個巨大的優勢。綠色財政需要研究,數字化深刻影響著每一個領域,包括貿易領域。今天我主要從這個角度談談我對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我們經歷瞭三次全球化,現在我們正處於第三次全球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在新的轉型當中,學術界有不同的理解。前段時間我們邀請瞭原來聯合國的副秘書長作演講,他演講的題目是從全球全球化到多元全球化,大傢理解不一樣,但是現在處於非常重要的變化時期。

不管未來全球化怎麼發展,數字化都是最核心的方面。數字化每年推進2%的全球經貿發展,所以值得我們關註。

大傢關註到全球不確定性在劇增,世界的不確定性指數,尤其在金融危機之後波動非常之大,包括受一些大國博弈的影響,以及地緣政治的影響很大。所以安全性和風險管理,對於高校研究者、高校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最新數據顯示,數字經濟占比是41.5%,很多發達國傢超過60%。總體來說,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上半場做得比較好,下半場處於第二方陣。數字經濟的發展是個大背景,它是一場革命,對於我們經濟學研究來說也是一場革命,沖擊非常大。

理論上,很多概念和邊界需要重新定義,包括企業的概念重新定義。我們認為企業是個黑盒子,他幹什麼看不見,我們看得見的是投入和產出。現在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技術的發展,企業越來越變得可視,和市場邊界變得非常模糊,包括數據,以及國際競爭的關鍵生產要素也在發生變遷。

理論上,很多經典的理論也都需要重新定義,比如國際貿易領域,假設它是邊際效益遞減,但是在數字經濟條件下可能是相反,數據越多之後價值越大,帶來的效益越高。

內涵上也發生很大變化,傳統的市場經濟已經很成熟,但是在數字經濟條件下變得不是那麼確定。現在爭議非常大的,數據的產權問題,到底是歸消費者,歸平臺,亦或是歸數據公司,還是歸其他所屬,誰也說不清楚,全世界范圍內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各個國傢都在摸索,數據確權非常重要。

我們要推進數據交易,交易起來才有數字經濟的發展,最大的矛盾在這裡。短期來看這也是一條路,但是從中長期來看,產權問題不解決,始終是一個重大的瓶頸,市場經濟的基礎就是產權制度。若所有權不清晰,交易、定價,其他很多問題都不能解決。此外,數字經濟條件下的反壟斷問題,其跟實體經濟的反壟斷條款是不一樣的,因為數字經濟下很多平臺企業天生就具有一定的壟斷。若用傳統指標來定義,平臺企業就是壟斷企業,但是很明顯它不符合數字發展的基本特點。很多東西的內涵發生瞭深刻的變化,在方法上也已從第一范式轉到第四范式,因果關系變得不那麼重要,相關關系就能看出很多深層次的問題。

中國的數字經濟總體規模第二,從宏觀的數字經濟規模還是從微觀的數字企業排名來看,基本是這個特點。中國的平臺經濟做得相對較好,得益於中國傳統的優勢,相對比較落後的是產業數字化的問題,產業數字化對應的是貿易數字化,它是一個更全面的概念。

中國有很多機遇和優勢,包括先發優勢,我們能把上半場的優勢轉化成下半場,也是有可能的,包括企業傢精神,以及規模、設施、場景、勞動力的優勢。國際上,目前中國的成本高於發展中國傢,但是勞動者素質高於發展中國傢,這是我們的綜合優勢。

中國主要還是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比如說快而不優,大而不強的問題,無論從大數據還是從細分市場、獨角獸企業,亦或是從全球的算力分佈來看,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同時中國的治理體系,普遍的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比如我們有一些相關的制度,但是一些細則相對少一些,導致底限不清、預期不穩。全國范圍之內,我們探索發展瞭一些數據交易公司,數據交易所,整體來看做得還不是太令人滿意。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底線不清和預期不穩的問題,包括標準問題、數據深加工能力不足,還有國際化程度不高。

中國式現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數字經濟的發展跟共同富裕到底是什麼關系?一方面它是能夠促進數字紅利,但是它對收入分配有什麼影響?我做瞭一個研究發現,這個問題確實是非常值得我們關註的。從現在的數據來看,數字企業的集聚,導致瞭地區收入差距和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數字經濟企業聚集在先進發達地區,或者聚集在城市中,聚集效應進一步地釋放以後,就會導致這個問題。

我們做瞭一個嚴謹的論證,用中國所有的登記企業做瞭一個研究,結論就是顯著擴大瞭地方間收入差距。數字化如此重要,我們要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共同富裕,所以構建一個兼具發展和包容的數字治理體系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包容性納入進來。

從國際競爭優勢來看,貿易數字化與傳統的跨境電商平臺是兩個概念。一個是貿易全鏈條的數字化賦能,包括平臺的問題;另一個是外貿主體的數字化轉型,浙江打造瞭數字自貿區,北京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大傢都在積極探索。外貿主體聚焦數字化轉型,它改變瞭外貿的模式,改變瞭跟誰做貿易的方式,改變瞭貿易的格局。包括降本提質增效、產業競爭力、安全穩定,都發揮瞭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現在講中國特色,在外貿有一個中國特色,這是一個典型事實,就是大量中小微企業參與到國際貿易當中,90%—95%的外貿企業主體是中小微企業,用傳統的理論很難解釋。傳統的從事外貿的企業應該具有一定的優勢,至少在生產效率、規模上具有一定優勢,但是中小微企業看似並不具備這樣的優勢,到底是什麼原因推動大量中小微企業從事外貿?我發現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一個就是電商平臺構建的虛擬網絡,和中國高速發達的公路網,構建瞭一個物理網絡,把大量的中小微企業聚集在一起,使得它能夠展現出綜合優勢,節約瞭銷售成本、運營成本、存貨成本,最終提升瞭他們的出口傾向和出口規模。我們有一個研究,非常明顯證明瞭這一點,虛擬網絡降低瞭中小微企業的銷售成本和運營成本,使得原本在傳統概念下不具備出口能力的企業,現在能夠進行出口。

最近有一個調研,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到底面臨什麼困難。我們總結一下,主要就是缺人才,第二個缺規劃和設計,其實也是人的問題,缺少方法,最缺的就是人才。在數字經濟大背景下,教育界背負著很重要的責任和擔當,我們要培養適應數字化背景下的高層次人才,高校也在做探索。我在學校經常說,我們至少需要培養學生有一個技能,未來不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你才能有價值,要實現這個挺難的。因為人工智能連接著量子計算,連接著大數據,要跟企業結合,有什麼事它不能幹?而且它越來越聰明。現在有一個說法,Chat-GPT變量是100億,當它達到700億左右的時候,它有可能就會有自主意識,現在已經接近人類瞭,所以未來對各行各業的沖擊非常大,包括教育。

國際上,我們講國際規則的時候,數字規則很重要,美國強調跨境自由流動,歐盟主要是對消費者隱私比較重視,中國關註平臺方面。規則背後就是實力和比較優勢,各國都要推行有利於自己的規則,但是最終什麼樣還是實力的對比。在知識產權保護,跨境流動,隱私產權,包括平臺責任,以及關稅等領域,全世界正在進行激烈的博弈,包括在WTO框架下博弈。

關於對策,第一,從政府角度來說,構建發展和包容為導向的治理體系。治理是國內的問題,規則是國際上,這兩個是緊密相關的,因為數字經濟具有天然的跨境特點,很難說把數字經濟限制在一個區域內,所以規則和治理是緊密相連的。比如說我們能不能在一些自貿區對標CPTPP先行先試,在確權、交易、產業發展、共享、仲裁、統計等方面,已經有些地方在做探索,可能試點做的還不夠,我們還要進一步思考,進行探索。

第二,發揮數字經濟要素和平臺作用,推動貿易數字化。包括從人才角度,從企業、模式、主體、數據的流通,以及產業鏈等領域,整體推進貿易數字化的發展。商務部也在探討貿易數字化園區,影響力還不夠,建議商務部把它提高到國傢層面來做。

第三,是關於三核問題,即核心技術、核心環節、核心企業。技術方面,我們還存在卡脖子問題。關鍵環節和頭部企業方面,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就是全球價值鏈的問題,一方面中國已經深度融入瞭全球價值鏈,我們再進一步采取舉措,進一步融入發達國傢全球價值鏈的同時,也要積極構建自己的價值鏈。在這個過程當中,核心的難點是什麼?我們缺少頭部企業。縱觀全球所有的價值鏈都是被一到兩傢頭部企業控制,他們具有話語權和分配能力,中國在頭部企業方面較為缺乏,未來我們積極構建自主價值鏈的時候,一定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跨國公司,提升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一定要兩面說,我們不是單純建立自己的體系,我特別反對隻說後面一個,我們需要積極融入發達國傢行列。在學習的同時,在一些領域,一些地方,比如說“一帶一路”,慢慢地構建以我為主的價值鏈,它還是一個相互聯通的體系。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