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都一路向西,沿著成雅高速飛馳,大約2個小時的車程,便到瞭雅安。

進入雅安地界,漫山遍野蒼茫的綠色,直直映入眼底。

那綠,像被施瞭魔法,帶瞭靈氣,讓呼吸的空氣都變得“負氧”起來。

來到這裡,當地人常說:“清風雅雨建昌月。”

這顆鑲嵌在川西高原腹地的翡翠,因為年平均降雨量充沛,自古便有“雨城”的美稱。

頻繁光顧的雨水,造就瞭雅安獨一無二的氣候特征。

春天,細雨如絲,萬物復蘇;

夏天,瓢潑大雨,生機盎然;

秋天,綿綿秋雨,豐收蔓延;

冬天,雖難得下雪,但一片寧靜。

周公巍峨,青衣婉約,鳥語花香,大自然的和諧與寧靜,在這裡融合成璀璨。

宋代蘇軾曾在《寄蔡子華》裡這樣思念雅安:

“想見青衣江畔路,白魚紫筍不論錢。”

這座中國最滋潤城市,像一首悠揚的詩,一幅生動的畫。

在她獨有的三雅文化中,藏著四川人獨有的浪漫。

雅雨

唐劉長卿有詩曰: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素有“西蜀天漏”之稱的古城雅州,一年大部分的時間裡,雨都是這座城市的常客。

它們,像貪戀一段前塵,懷念一段過往,於不經意間光顧,跳過寒暄與擾攘,獨默默守候一份致遠的寧靜。

身處雨中,便時常覺得這雨像一位朝夕相伴的戀人,懂你的快樂,也明白你的苦楚。

無論是青衣江上的彩虹橋,還是穿越風霜的古廊橋,都是欣賞雅雨的上乘之地。

矗立在這裡,仔細聽——

雅雨有聲,如瑾瑜相擊,如佩環相碰,從這唯美的雨聲裡,竟也聽得出雨滴下落時那完美微曲的線條。

這種聲音,初時還隻是一種享受,進而就成瞭一種震撼。

不禁,在這寂靜的環境裡回首、感受、反思,回首浮雲般飄過的青春年華,感受每一秒的幸福與痛苦,反思這人生局裡走過的每一步棋。

雅雨有韻,有靜有動,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靜時如一曲洞簫,如泣如訴,如怨如慕,是那樣恬謐,那樣悠美,餘音裊裊,不絕如縷;

動時則好似一曲琵琶,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動靜之間,情隨之遷,這世界的大小、遠近、是非,也在雨中朦朧瞭、交融瞭,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來到這座城,一定要耐住性子,去感受雅安的雨。

尤其是春夏時節,這裡的大部分時間,都被雨水浸染。

走在雨城的大街小巷,不經意間就能聞到屬於這座城特有的芬芳。

那是一種綿軟卻延長的韌勁,帶著這座城悠久的滄桑浮沉。

雅雨有情有意,道是無晴卻有情。

在這裡生活的人們,日久天長,性子也分外細膩溫柔。

那雨,像蠶在細細地咀嚼著桑葉,像縷縷茶香溢滿心間,又像矜持的少女含情脈脈時的款款低語。

心靈的塵埃,疲憊的身心,紛雜的思緒,漸趨平靜,逐漸緩和。

雅安的雨,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走進心裡,濡染、滋潤,最後仿佛這世界隻剩下雨和自己。

雅魚

除瞭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雅安豐富的歷史文化,沉淀出一道道令人垂涎三尺的地方特色美食。

穿越千年,每一道菜肴裡,都藏著一個故事。

首先要提的,就是砂鍋雅魚。

雅魚,又名劍鰍,體形似鯉,鱗細如鱒,是雅安地區特有的珍貴魚種。

它最大特點是魚頭藏有一把寶劍。

相傳,雅魚魚頭的這把寶劍,是當年女媧補天時,不慎將寶劍掉入水中幻化而成。

這道菜,講究砂鍋慢燉,熬出來的魚肉鮮嫩,湯汁濃鬱,盡顯魚的鮮美。

趁熱端上桌,吃進嘴巴的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魚肉的滑嫩和湯汁的醇厚。

仿佛整個雅安的山水,都凝聚在這一口之間。

再比如,滎經棒棒雞。

這道菜,以滎經縣特有的土雞為主料。

土雞用清水煮,煮時講究火侯。

煮出來的雞,熟而不粑,骨紅而不生。

土雞煮好後撈上砧板,一人掌鋒利快刀,一人用棒棒敲擊刀背。

一番功夫下來,雞肉切得薄如紙片,均衡一致,皮肉不離,刀刀見骨,肉質嫩滑。

“棒棒雞”,由此得名。

外地人涼拌雞一般都要放生抽,滎經人卻奉行“雞不醬鴨不薑”信條,認為雞放醬油,就要敗味。

涼拌雞時,再配以當地特色的辣椒和香料,烹飪出的棒棒雞口感鮮美,辣中帶麻,麻中帶香,讓人欲罷不能。

因做工考究,風味鮮美,滎經棒棒雞被評為四川省級“天府名菜”。

再有,是漢源壇壇肉。

這道菜以漢源特有的豬肉為主料,用獨特的壇子發酵,使豬肉的口感更加鮮美。

儲存壇壇肉的陶罐,是用土法燒制,具有濃厚的鄉土味道和農傢氣息。

做好的壇壇肉為塊狀,皮與肉不脫離,整體不松散。

作為傢常菜,當地人喜歡用蒜苗熗炒,炒出來的壇壇肉外酥裡嫩、肥而不膩、香糯適口。

據傳,詩仙李白途經漢源,對壇壇肉贊不絕口:

“一壇二壇三四壇,五壇六壇七八壇。

嘗盡天下千般肉,唯有雪山香壇鮮。”

美食之美,猶如一首頌贊生活的詩篇。

漫步雅安的大街小巷,熱氣騰騰的豆花,口感醇厚,一勺下去,滿口都是濃鬱的豆香;烤魚鮮嫩滑爽,辣中帶甜,讓人欲罷不能。

每一口都是一種享受,一種體驗,一種感動。

雅女

雅安的女子,是雅安一張靚麗的名片。

透過這個滿是詩意的名字,仿佛能看到女子那優雅的身影,聽到那如泉水般澄澈的笑聲。

在這座城中,隨處可見她們的身影。

她們或許正在街頭的小攤前,一邊熟練地翻動著糍粑,一邊和顧客開懷大笑;

或許正在田野間,一邊揮舞著鋤頭,一邊唱著古老的山歌……

大概是因為雨水的滋潤,所以生活在這裡的女性,溫婉中總透著堅韌。

既有傳統意義上的柔美,更有踏破時代洪流乘風破浪的剛硬。

因為雅安特殊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這裡的地質災害頻發多發。

尤其是地震,已成瞭這座城繞不開的一個“傷疤”。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3年的“4.20”蘆山地震……

每一次強震來襲,每一次危急關頭,總能看到雅女沖鋒陷陣、身先士卒的身影。

2013年,蘆山強震發生後,來自寶興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的普通女民警汪建軍,孤身一人,前往地震“孤島”寶興。

當時,地震突發,前往寶興變得艱難。

一路上,山上飛石不斷,路基已完全下沉,汪建軍卻想的是“爬也要爬過去”!

終於在4月20日當晚7時,汪建軍到達瞭靈關鎮,成功為後來的救援隊伍發出瞭第一手災情資料。

還有來自蘆山的“新娘”胡玉婷,地震發生時,她剛剛辦完婚禮,正打算去雲南大理度蜜月。

一場地震,將她的“蜜月之旅”定格在瞭抗震救災現場。

設立服務點,招募青年志願者,胡玉婷僅用兩天時間,便在受災群眾安置點、醫院等地搭建起10個服務點。

同時還組建瞭一支抗震救災志願者服務總隊。

像汪建軍、胡玉婷這樣的“雅女”,還有很多很多。

她們的堅韌,就像雨後破土而出的竹筍,無論風吹雨打,都能頑強地生長。

她們的美麗,不僅僅是外表的,更深深地烙印在骨子裡。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今天的雅安人,用自己的信仰、道義,構成雅安人特有的“精神標簽”。

他們中,有年輕的大學生魯絨近波,奮不顧身,挺身而出,在危難時不顧危險相助,譜寫新時代的正氣歌;

他們中,有孜孜以求的八旬老人吳洪武,全心全意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傳播者,盡己所能奉獻群眾、服務社會。

熱情、爽朗、積極向上,雅安人身上的美美與共,在接續傳承中,代代輪回,不斷向前。

蘇軾在《雅安人日次舊韻二首》裡寫道:

“人日滯留江上村,定知芳草怨王孫。

題詩寄遠方揮翰,扶杖登高獨出門。

柳色忍看成感嘆,花前歸思自飛翻。

浮陽披凍雖才弄,已覺春工漏一元。”

跨越千年時空,一個山水詩意的雅安展現在今人面前。

這顆鑲嵌在巴蜀大地上的滄海明珠,因為絕美的生態聞名遐邇,賓朋紛至沓來;

“綠色發展示范市”的定位,更是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始終把綠水青山放在首位;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更為瞭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步履不停,始終向前。

雅安,她始終安靜,始終內斂,也始終蓬勃向上。

足夠走心,足夠真誠。

在新的一年,如果你恰好來到這裡,一定要坐下來,等倦意散瞭再走。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