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學校的時候,相信大部分留學生也許都曾面臨過一個選擇:而僅僅靠著一些官方數據、隻言片語的描述我們很少能有真正的概念去看看文理學院或者大U裡的生活是怎樣的。

今天的文章是來自於Karen同學的一篇投稿,從她在30分鐘極限內申請到Colby College後,已經轉眼是她在科爾比的第二年瞭。她用自己的故事與體驗,給我們帶來瞭對文理學院的思考。

如果你也對文理學院的學習生活細節感興趣的話,那就一起來看看吧~

30分鐘申到Colby的Ta,

現在怎麼樣瞭?

  一 轉眼的時間,我已經完成瞭在Colby的 第二年瞭。 現在的我,雙修歷史和國際關系,輔修女性,性別,性行為研究 (women, gender, sexuality studies),並準備在下一個學年study abroad。 而秋季,我會參加Carleton College的性別研究項目,在荷蘭,德國和捷克上課,進行學術研究和開展自己的independent research project。 春季的時候,我會前往非洲的肯尼亞,學習非洲歷史,社會學,性別研究,斯瓦希裡語,還有機會參加保育長頸鹿的項目。 兩年前,我選擇Colby的原因,有些宿命的味道:它是唯一一所在東部錄取我的學校。 當時的我對大學的期望是能挑戰自己,走出舒適圈。 所以盡管對科爾比和文理學院一無所知,我仍然選擇瞭這所學校。 說到文理學院,應該大部分在文理學院的學生都被問到那個尷尬的問題,這是野雞大學嗎?學院是專科的意思嗎?為什麼從來沒聽過這個學校?你打算轉學嗎? 對於在緬因的我,還有一個不可避免的的問題就是,緬因在哪? 所以在錄取之後,以及整整第一年,每次別人問我在哪裡上學的時候,我心裡都會有一絲絲的羞恥心。 因為我知道,無論我怎樣形容我的學校,在別人眼裡這仍然會是一所名不見經傳的“破學校。 ” 所以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在大學征程已經完成一半的時候,我終於克服瞭曾經的不知所措。我也想告訴大傢,我對自己的母校有多麼驕傲。

像傢一樣的文理學院

  文理學院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它聽著像一個“偽大學”,一個Wannabe,或者半吊子。但是有這些思想的人,完全不瞭解它的特殊之處。 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是指四年制本科院校,以藝術、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為重點,采取更廣泛的教育方法。 它們的專業並不像University一樣那麼具體,因為它的本質是培育學生的能力去追求各類學科,以及鍛煉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們更適應各類職業發展。 因此,學校的師生人數,以及比例都極低。例如Colby隻有兩千個學生左右,師生比例是1:8。而就是在這樣的學校,我收獲瞭最“有機”和鮮活的大學生活。 初來乍到的我對Colby是恐懼的,一方面是對大學體制和文理學院的盲目無措,另一方面是對新環境的不適應。盡管如此,我還是在導師的幫助下摸索出瞭我自己大概感興趣的學術范圍,於是我選修瞭Gender and Sexuality in East Asia (東亞的性別和性問題)。 作為我的結課project,我制作瞭一個30分鐘的紀錄片,我采訪瞭15個不同年紀,性別,傢庭背景的中國人,並詢問瞭他們對“賢妻良母”這一成語的理解,如何看待丁克和不婚這兩個逐漸收到追捧的婚戀狀態,以及對女權的定義和現如今其社會處境。 從來沒有做過這樣大型的項目,我非常的焦慮和手足無措。野心勃勃的藍圖,在現實中卻惘然卻步,無從下手。在我一度都要放棄的時候,我第一次拜訪瞭教授的Office hours。 教授非常支持我,幫助我從可行性和思想兩個方面出發,修改瞭project的大綱和范圍。從此之後,我幾乎每周都去她的Office Hours尋求幫助,也慢慢和她還有歷史系的其他教授熟稔瞭起來。 我對最後的成果非常滿意,我的教授也同樣替我感到開心,甚至問我能否轉發給她的妹妹,“我想她會像我一樣感受到它的力量。” 第二個學期的時候,我開始參與更多的校園內的活動,但是也逐漸的發現在學校內存在的一些不公,尤其是種族和性別歧視。 於是,在我的Intro to WGSS (性別研究入門)課裡,我和我的兩個同學Lily和Leah決定發起一個倡議,讓學校提供免費的月經用品。 在我們教授的鼓勵,學生會的幫助,以及和校長的面談支持下,我們最終成功地讓這件事落地瞭。 文理學院的特點在於小而精,它擁有最優秀的師資,但是卻不會過度招生從而剝削自己的資源。 正是因為這是如此小的校園,而大部分人的吃住行都在一起,我們都相互認識,或者打過照面,所以沒有人會覺得學校是陌生的地方。這樣的環境自然而然就生出瞭密織性,學生和學生,教授和教授,學生和教授。 所以,我們才會懷揣著對學校的熱枕,希望它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讓所有的師生都得到應有的幫助和資源。

小小校園,

看遍大大天地

  在第三學期的時候,我上瞭一個會改變我一生的課。我選修瞭Professor Konya的Gender,Sexuality and Feminism(性別,性和女權主義)。 它的特別之處在於,我們是和緬因州立監獄的學生一起上課。 幾乎每個周三,我們都會開車去到監獄裡和那邊的學生們一起討論這些課題,周五的時候則會Zoom見面。 課上一共有5個學生,加上教授,我們會租一輛SUV,然後我開著車帶著所有人一塊,每次來回都要五個小時左右。 上課的時候,我們就像正常的班級一樣,坐在一塊。 我有瞭在監獄裡的好朋友Matthew,盡管在課程開始之前我們都在心裡有先入為主的想法,但是開始之後,我們摒棄瞭對監獄和罪犯的刻板印象,他們也摒棄瞭對外面世界未知的恐懼,以及對大學生的看法。 我們每周的兩節課是很純粹的閱讀女性主義學者的作品,並進行研討。看似兩組風馬牛不相及的人,但是我們因為對性別,性和女權主義的共同興趣坐在瞭一起,上著同樣的課,聊著同樣深度的問題,分享著盡管來自不同的背景的不同看法。 在這一節課裡,我們成為瞭朋友,Colby的學生一邊回答著他們的大學生活的好奇,一邊詢問我們對監獄生活的問題。 就這樣,每周我仿佛都在和同學們還有教授進行一次迷你自駕遊。我們聊天聊地,一起去逛農貿市場,去教授傢裡吃飯小酌,見她的男朋友。 最後一節課,關掉Zoom的那一瞬,我仍舊感到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文理學院的魅力,不止於此。          
它是申請Study abroad項目時候的琳瑯滿目,仿佛這世界就如同我的牡蠣; 是完成瞭三個學期的美術館實習,回看我收集和整理的資料,以及做最終匯報時的滿足感; 是在Colby的symposium上做瞭兩個不同的presentation,看著臺下的教授和學生為我歡呼時的榮譽和成就感。 文理學院對我的影響遠不止於學術,而是找到瞭一個真正的community。 我的教授和上司會來帶著他們的朋友和傢人來支持的我的鋼琴演奏會,我和他們在學校的咖啡館小敘,又或者一塊出去吃飯; 我找到瞭志同道合的朋友,做最瘋狂的大學生,去遊行,尖叫,穿著單衣在緬因的冬天蹦蹦跳跳; 但是也可以一起潛心鉆研學術科目,分享各自領域最新的技術突破,研究成果。 文理學院像一個真正的社區,裡面的學生們,對這個世界充滿憧憬。而通過我們的教育和在科爾比的connection,每個人都可以擁有改變世界的意願和能力。

寫在最後

 

回看過去的四個學期,從剛開始的不知所措,到如今的遊刃有餘,文理學院改變瞭我很多。 在新的環境裡,我找到瞭自己的熱愛。 這個community裡的所有人,都對我非常的支持, 他們不斷鼓勵我嘗試新的事物, 提供給我珍貴的機會,並且對我的錯誤永遠保持著耐心和寬容。 這是一個健康的環境,一邊鼓勵學生們正面競爭,同時疏解內卷所帶來的壓力。 學術上,通識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接觸到瞭各個領域的知識,更獲得瞭學習知識的能力。我學會瞭主動提問和探索,不再滿足於表面的答案,而是深入追求真理。 這樣的平臺,當然伴隨著的是外界的質疑,傢人的不理解,以及時不時的自我懷疑。          
但是當我站在巨人肩上,總結我在文理學院的體驗,我感受到的更多是滿足與感激。          
曾經的那場“失敗的”申請季,陰差陽錯地指向瞭柳暗花明。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