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则新闻登上全球热搜:Apple宣布推出了「苹果智能」AI服务,和OpenAI强强联手,把ChatGPT全方位嵌入在写作、图像、问答等功能里。

而且,完全免费。

不久后,马斯克在X上泼了一盆冷水:「如果是这样,我所有公司将禁止使用所有Apple设备,因为有着难以预估的安全风险。」

大佬们动作频频的背后,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AI引领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如火如荼。

■今年3月,曾经参与OpenAI创立的马斯克将奥特曼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奥特曼和其他高管违反了公司的创始协议,他们追求私人商业成功,而不是致力于造福人类」(图为外国网友做的梗图)

对于去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来说,下一个大热的风口自然就是高科技尖端的人工智能领域。

意外的是,近期一个消息让无数家庭陷入了焦虑:美国禁止中国人从事AI工作,下了禁令了!留美惨淡了!

这事,部分是真的,只不过目前仍然是法案,仍未落地生效——

5月初,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一项《加强海外关键出口限制国家框架法案》,旨在扩大白宫监管人工智能(AI)系统出口的权力。

这份提案需要参议院的批准才能成为法律,若通过,持工作签证H1B的外国人,在美国需要特殊许可才能做AI(人工智能)/ML(机器学习)相关工作。

那么,这究竟是个怎样的法案?到底什么时候会生效?科技大厂有什么反应呢?

《加强海外关键出口限制国家框架法案》,英文名Enhancing National Frameworks for Overseas Critical Exports Act,简称ENFORCE 法案。

法案从名目上虽并未明指中国,但一言以蔽之,针对中国的意味不言自明,对中国留美的AI人才之影响也不言自明。

法案主要发起人、众议员迈克尔·麦考尔在法案的国会辩论中更明言:「AI引发的一场技术革命,这将决定美国是否能继续保持世界领先超级大国的地位,还是会被中国超越」。

人工智能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飞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的未来。

毋须讳言,中美两国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此法案为中美科技竞争再添一个重要变量。

先来看一下该法案提案本身。

其被提名者称之为新时代「曼哈顿计划」(原指二战原子弹计划),目的是「要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又要防止美国公司「无意中」推动了他国的进步。

「海外关键出口限制」从来就不是个新东西,此提案就是对2018年「出口管制法案」的最新修订,此次「加强」实则就是「加强在限制AI海外出口上」,而这个「海外」,则是不言自明的竞争对手中国。简言之:

提供人工智能管控法律框架: 管控「可以或有可能被改造成具有高性能任务能力的AI系统。这些任务可能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构成严重风险」,基本涵盖了「任何人工智能系统,含软件或硬件」。

对「开源AI大模型软件」,提案承认难以界定,但「如果被认为具备潜在能力,也可能会被纳入控制范围」,并将在其后细化定义。

对总统和商务部更大赋权:

包括赋予总统更大的权力来控制涉及人工智能系统和新兴技术的美国人的活动。商务部管制权限进一步扩大,对涉及国家安全的AI系统进行出口管制,不仅包括现有的先进技术,还涵盖了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

防止人工智能技术外流:

管控美国公民、公司与外国合作开发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AI系统,防止技术通过合作或其他形式流向对手国家。如Open AI、微软、谷歌、Meta这类顶级AI公司的AI技术出口,将受到更为严格的安全与许可审查。

特定人员的从业限制:

将限制H1b签证持有者等相关人员在美国从事与AI/ML相关的工作,除非他们获得特殊许可。

最后一条限制H1B签证持有者从事相关工作,也是目前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通过抽签持有H1b签证,是留学生在美工作的主要途径,而与IT专业相关的毕业生大多不难找到工作,薪酬也较高,是无数人美国梦的起点。

其中中国人与印度人,是H1b签证最大的两个抽签群体。

近些年来,美国在AI领域对中国的种种限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卡芯片供应、打压相关企业到加征关税,不一而足。

只是此次美国一些议员的提案,欲将之变成正式的法案。

目前这个法案(Bill),准确地说还只是个提案,要成为正式的法律(Law),还有一段路要走,至于路有多长,不是简单一个因素决定的。

一些媒体称该法案已获众议院通过了,实则为它目前是在众院的外交事务委员会以43:3通过了。

美国国会每年收到的提案数以千计,真正能成为法律的却并不多。一个提案成为法律的流程,大致如此:

在美国,任何一个普通公民有一个「想法」,都可以推动其称为「提案」。他要做的就是联系自己选区的议员,说服其认同这个想法,并起草草案带上国会。

因为只有议员才能提案,众、参两院的议员均可提案。议员会将草案投进一个被称作「The Hopper」信箱中,自此成为提案,进入国会辩论与投票流程。

第一个流程是先过两院的各专门委员会表决。

此次的法案,由众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德州众议员迈克尔·麦考尔发起,所以它目前在外交事务委员会首轮过关。

接下来,众院全体议员将对法案进行简单多数票决,即法案需获得两党计435名众议员过半数赞成。之后,将被送往参院辩论表决。两院立法有一个重要的规则,就是参、众两院无论是哪一方提出的法案,最后通过时必须版本完全一致。

如果两院均完全通过,法案将送给总统签署成为法律。如果总统拒绝签署,或超过10天不签字,法案也将流产。

这时国会有两个选择:

  • 对法案投票,此次则要求2/3多数票决了。无论总统是否签字,法案都将成为法律;

  • 重新修改法案,以符合总统的要求。不过这样就将回到原点,重走一遍立法程序,再来一轮在众参两院辩论、投票。

■一项法律如何形成的

在目前美国会两党对涉华问题空前一致的大气候下,此法案在两院通过具有相当的可能性。

不过,面对法律与现实的博弈,什么也都可能发生。

想想之前特朗普任上就要禁Tik Tok,如今8年过去了,「懂王」竞选归来,不仅入驻了Tik Tok,面对拜登政府对「不卖就禁法案」,却表示「他要是上台绝不会禁Tik Tok」。

而Tik Tok的法律诉讼大战眼下刚刚拉开大幕,又将面临怎样经济和政治的博弈?

说回ENFORCE 法案。

与中文自媒体的喧嚣相比,身处法案所涉中心的一众硅谷AI巨头,却反应平静,对提案几乎没有回应。

在硅谷,中、印两国的计算机科学人才占据了科技大厂的半壁江山。以OpenAI为例,在GPT4的完整贡献者名单中,有32人来自中国。其中,核心贡献者名单的计算机视觉领域,1/3的成员来自中国。

所以,网上有人调侃说:如果不允许雇佣中国人,这么优秀又勤奋的员工,硅谷大厂的门都难开。

■OpenAI 各专业领域中国人才分布

美国是一个以移民立足的国度,200年历史就发展成世界第一号超强,是因为吸引了全球的精英。

美国在STEM领域更是依赖、也很好地利用了外来人才。在研究生教育中,有1/3是外国学生。不过这几年来,各种原因下,硅谷因为前20多年高歌猛进的过度扩张和AI迅速发展带来的结构性调整,时有裁员的消息传出。

实则,大厂每年招聘仍在进行,仍有机会。同时在H1B抽签中,高科技公司雇主的背书效最强有力的。

所以也有声音说,诸如芯片行业一些岗位本来就需要工作许可证申请,至于现在这个法案可能扩大AI/MI岗位工作申请许可证范围,主要还是取决于雇主对外籍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意愿有多强。

■H1B抽中率科技公司遥遥领先。

也许,这也是目前硅谷AI巨头对此提案均沉默以对的原因之一。

当然,完全不起涟漪也是不可能的。

前一阵沸沸扬扬的「微软中国AI团队整体搬迁」一事,微软说「这是公司一次常规的员工国际轮岗」。而放在美国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限制不断加码和对AI人才争夺下看,或许能读出一些微妙的信息。

有人打趣说,「这几个议员的提案就是神助攻啊,助力中国AI人才回流。应该给议员们写信,告诉他们‘这不符合美国利益’啊!」

一再加码的限制终将会伤到美国自身的利益,而人才的回流必将助力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美国雪城大学社会学教授马颖毅就在智库网站Brookings上发文,美国对华的敌视政策正在促使一些顶尖人才回流中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的STEM领域。

该法案的发起人众议员麦考尔恩将人工智能技术比作「曼哈顿计划」(原子弹计划),并在明言法案的主要目的是「要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又要防止美国公司「无意中」推动了中国的进步。

事实上,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深度依赖合作。

有业内人士指出,比如美国想要限制开源项目的出口,但只要是开源项目,就不太可能把范围框定在美国范围内而限制在全球传播,复杂的许可要求和安全审查可能会妨碍新技术的研发和传播。

就像非盈利机构OpenAI创办时所倡导的那样,普惠全人类,现在诸多AI工具都是免费的。

当ENFORCE法案的消息刷屏的时候,还有两则新闻,更不应被忽略。

5月14日,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首次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在中美对抗如此激烈的当下,两个世界大国依然愿意为人工智能进行政府间对话。

6月初,两位斯坦福两名本科生和南加大的学生套壳了清华背景的国产大模型成果,连模型结构和代码都几乎一模一样,震惊了AI圈,斯坦福AI Lab主任发推特开喷,直至其抄袭。

这一次,也让我们意识到中国大模型或许被忽视了,打破了一些成见。

量子位报道,在模型一对一PK的视觉大模型竞技场中,来自零一万物的Yi-VL-Plus排名第五,超过了谷歌的Gemini Pro Vision,智谱AI和清华合作的CogVLM也跻身前十:

「从横向来看,我们显然仍与Sora和GPT-4o有显著差距;从纵向来看,我们已经从十几年前的nobody,快速成长为AI创新的关键推动者。」

当然,新技术不仅是机遇,也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前段时间比尔盖茨在一次访谈时提到:如果机器人取代了大量人类的工作,那么谁来交税?没有税国家如何运转?

失业被淘汰的人又何去何从?是否会出现超级人类与普通人类的进化与隔绝?当隐私完全被暴露后,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

所有科幻电影和小说用无数次预演的悲剧告诉我们:封锁和利己永远会带来更大的灾难,唯有携手合作,才会智能向善,走向共赢。

科技与政治的较量永不落幕,多希望这一次,多元的全球化还能再赢一回。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