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上大学的时候,有些坑真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但也不是说这些坑非踩不可,这不就有过来人带来了真情实感的避雷攻略来了!还不快点往下看!

“曲线救国”到最后,只剩“曲线”

 

A同学想要读近年来大热的CS专业,但是他也深知CS专业因为过于热门,申请难度很大,于是在高中做申请时,他选择了“曲线救国”的策略,申请录取率相对较高的大学时直接申请CS专业,而申请那些录取率低的大学时,则选择竞争相对较小的数学或统计专业。

这个策略成功,他获得了Top 30的Offer,尽管录取的不是他最终想读的专业,但是凡事都得一步一步来嘛,先进了好学校再说。在大多数人的口中,在他的心目中, 到了大二再转专业也不是件难事。

直到他满怀希望地开始了大学的学习,去和学校的顾问沟通了解转专业的情况,他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想要“曲线救国”的人实在太多了!而学校想要控制专业的人数,把标准定的很严,在几百人中只选几十个人,不仅GPA要4.0,相关的入门课全要拿A+,转专业的申请材料也得写得够好才能被选中,竞争对手都是同样被好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难度简直比美本申请的难度要高几倍。

在大一,A同学学得废寝忘食,一点拿分的机会都不放过,可以说是道路选得好,天天像高考。他的确有了4.0 GPA,重要的那几门入门课也都拿了A+,可是挤破头想进强势专业CS的人太多,新一年的名额比往年更少,这一次他没被玄学眷顾,忐忑地等了很久,只等到一封以“很遗憾……”开头的邮件。

这下完蛋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得知结果后,A同学难得没去图书馆埋头苦学,而是躺在宿舍狭窄的床上,盯着天花板,绝望地想以后到底应该怎么办——是继续在现在这个专业读下去,用额外的时间自学转码,还是以后再读个CS专业的研究生,或者是转学?要是他一开始不抱着“曲线救国”的想法,他是不是反倒会有更好的结果?

重生之不做冤种

在几年前,“曲线救国”确实是个很常见的申请策略,因为绝大多数大学不在明面上对转专业做出限制,所以这确实是理论上非常可行的一个方法。然而,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转到热门专业的难度,入学后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法如愿以偿的人不在少数。

而这两年来,也有好几所大学在明面上开始限制转专业。比如,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发布通知,从2022年秋季开始,如果没有直接被CSE专业录取,学生将很难转入CSE专业;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宣布,从2022年夏季和秋季学期开始,校内学生不能再转专业进入CS专业,只接受直接申请;佐治亚理工学院官宣,由于学生对CS专业的需求量大,2024年夏季、秋季及以后入学的新生将不能转入CS专业。

就在上个月,UCSD也连发两条公告,一条是限制父母受过大学教育且年收入超过45,000美元的学生就读CS或其他选择性专业,第二条是从2025年夏季起,学生若想在入学后转入选择性专业,将需要通过一个新的积分系统,基本上是直白地说难度会加大了。

“曲线救国”的路是越来越难走了,不是说完全不能走,但是小伙伴们一定要仔细研究转入自己意向专业的难度,做好万全的准备,包括转专业不成功的后备方案~

被教授坑了千百遍

 

B同学在美国大学读了四年,明明到了毕业季,却还没能完全毕业,要他概括这四年,简单来说就是“教授坑我千百遍”。

B同学第一次差点被教授逼疯是在大二,那学期他选的一门课开了两个Section,由两个不同的教授负责,作业、考试和评分标准都由教授自己制定,有所不同。一个Section在早八,另一个Section稍晚一些,他不想受早起的苦,尽管早八那个教授在Rate My Professor上评分4.5,而另一个只有2,他还是不信邪地选了另一个——这成了他噩梦的开始。

那位教授一节课是一直在讲,也不是盯着PPT念,但是就是讲得让人听不懂,可能他有自己的逻辑在,但到了B同学的耳朵里,就是一会儿讲东,一会儿讲西,他听了半天就听了个热闹,一节课上完什么也没学进脑子,只是很想逃也很想睡觉。

但是,和他在同Section一起受苦的同学也都想逃,他晚了一步,想换Section的时候,早八的那个Section已经满了,他只能选择Drop这门课,下学期再修,或者是继续坚持下去。他犹豫了几天,由于怕麻烦,还是没有Drop。很快,过了可以不在成绩单上留痕迹Drop的日期,他是想逃都逃不了,陷入了上课听不懂、和上课内容看似毫无关系的作业不会做、好不容易做完了、拿了个低分、担心自己要Fail的无限循环。

期末考试前,他用了一半的时间来复习这门课,才终于在及格线上方低空飘过,可是这学期他花了太多的心思在这门课上,其他课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大一期间他完美的GPA 4.0,终究是保不住了。

一转眼,来到大四的第二学期,B同学还差最后几节课的学分就能毕业。原本一切顺利,奈何他又碰到了坑人的教授,而且他还教只开了一个Section的必修课,直接经历了一个“噩梦重现”。

听说这个教授的期末很难且不会Curve,没想到竟然直接给了他一个不及格的大惊吓,要是在其他学期,下一个学期重修也不是大问题,可偏偏是在他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就因为这门课,他没有办法按时毕业,学签又马上要过期了……

重生之不做冤种

如果有再来一次的机会,B同学会选择好好调查每个Section的教授,尽量给自己选一个好点的教授,这样不仅能学到更多,而且还能学得更轻松。早八又如何?不过是早起一会儿,抱着时时刻刻想逃的心思上课,才是度日如年、如坐针毡、如鲠在喉……不顾及学长学姐的评分,吃苦在眼前。

其次,他也会洗心革面,好好提前做规划。通常,大学的必修课都不必拖到最后一学期再上,如果他早点上完必修课,最后一学期能更加灵活地选择课程,就不会再遇到一不小心翻车毕不了业的情况。

年少不知Office Hour香

 

在大三之前,C同学从来没去过Office Hour,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是TA还是教授的。她总觉得课程重要的内容在课上和Tutorial中肯定已经讲了,剩下的内容自己总能钻研出来。特别是线下的Office Hour,走到特定地点,还要等上一段时间,只为和教授或TA聊个十来分钟,完全得不偿失。

直到某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她的朋友在和她约饭之前想去Office Hour问个问题,她跟着去听了一下,这才发现Office Hour好像真的有用!TA不仅把问的那道问题的疑惑给解答了,而且看没有其他人在等,还举一反三列举了其他几个相似的题型,C同学还没来得及看Assignment,可就因为顺便听了这些讲解,后来做题的时候简直如有神助,哐哐几下写完,用的时间比往常少了一半,再也不用和ChatGPT聊来聊去聊不出个答案了。

后来,她慢慢养成了去Office Hour的习惯,从一开始不好意思问太多问题,到后来想问啥问啥,主打一个厚脸皮不在怕的,不但时不时能直接得到Assignment中一道大题的重要思路,而且还意外和教授混了个眼熟,后来申请研究生要推荐信,也靠着这个人脉顺利解决了。

C同学回头想想自己大一大二时独自一人与Assignment斗智斗勇的日子,觉得自己真是年少不知Office Hour好,交了那么多学费,不就是用来让她去用一堆大大小小的问题骚扰教授和TA的!

重生之不做冤种

这里要写什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了。

一觉醒来,C同学重生了,重生到了她刚进入美国大学的那一年,她决定改头换面,尽早开始薅Office Hour的羊毛,她相信知识和智慧是能通过Office Hour传播的!

当然啦,可能有些小伙伴还是不太习惯Office Hour的方式,但推荐小伙伴们一定要去试试,适不适合自己只有去过不同课、不同教授/TA的Office Hour才知道~

写在最后

 

除了上面写过的这些,还有不少可以注意的小地方,比如在校内的宿舍之外,也可以看看校外租房,说不定能找到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除此以外,校内的Meal Plan虽然买的金额越高的越实惠,但是很多人都会碰到学期快结束了用不掉的情况,而且还不能转出去,到最后反而成了浪费,还是要在买之前大概计算一下自己的需求,按需购买~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