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北京之約,又一次賓朋滿座。萬眾矚目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2023年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向瞭新高潮。

  90多國、130多國、140多國……最後定格於151國,在論壇啟幕前的一個多月時間裡,與會國傢數量仍在不斷攀升;從283項到458項,從640多億美元到972億美元,無論是論壇期間形成的成果總數還是企業傢大會上達成的協議金額,都較上一屆出現瞭顯著增長。對這一串串“令人印象深刻的數據”,國際輿論如是評論:論壇的規模和成果都“超出瞭外界預期”,彰顯出中國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感召力、凝聚力。

  超出預期的不僅是此次論壇的規模和成果,更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發展壯大之路。俄羅斯總統普京坦言,10年前很難想見具有如此全球性規模的大手筆項目能夠成功,但我們的中國朋友做到瞭。新加坡學者馬凱碩感慨:“現在回想起來,非常瞭不起的是,10年前中國就提出瞭有關世界需要什麼的倡議,那就是必須把人類團結在一起。”

  中國為什麼行?“一帶一路”為什麼能夠成功?習近平主席在論壇歡迎宴會上講的一句話道明答案:“共建‘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

  追求發展、崇尚共贏、傳遞希望,這是共建“一帶一路”十年取得輝煌成就的密碼,更是國際社會對它的下一個金色十年倍加期待的理由。

  追求發展的“一帶一路”

  “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提出這一倡議的初心,是借鑒古絲綢之路,以互聯互通為主線,同各國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世界經濟增長註入新動能,為全球發展開辟新空間,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新平臺。”在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首先闡明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初心。

  回到中國倡議的誕生時刻,才能更好地理解這一初心。

  彼時的世界,仍深受國際金融危機後遺癥的困擾,經濟全球化受阻,發展與合作動能不足,發達國傢在尋找避免“大停滯”、實現“再發展”的新辦法,廣大發展中國傢也在探求擺脫貧困、走向繁榮的新路徑。

  彼時的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開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也正以堅實步伐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新形勢下推動中國與世界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重大決策,也是新時代中國為世界貢獻的破解發展難題的新方案。

  從亞歐大陸到非洲和拉美,一個個天塹變通途、“陸鎖國”變“陸聯國”、發展窪地變繁榮高地的合作故事,改變著世界的發展面貌。資源要素的配置優化瞭,經濟運行的效率提高瞭,自主發展的能力增強瞭;發展中國傢獲得瞭越來越多接入世界市場的機會,世界貿易和投資再度活躍起來,經濟全球化進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

  不忘初心,劈波斬浪,砥礪前行。

  面對突如其來的世紀疫情、愈發嚴峻的氣候危機、日益澎湃的新工業革命浪潮,“一帶一路”展現出因勢而謀、應勢而變的“非凡適應性”。從起步探索到穩步推進,健康、綠色、創新、數字絲綢之路等新領域合作如今已是一派生機蓬勃。印度尼西亞《雅加達郵報》在一篇題為《十年進展:“一帶一路”帶來的全球性變革》的文章中寫道,“一帶一路”倡議是一股堅定而又敏捷的力量,反映瞭它所接觸的世界不斷變化的情況。

  今日世界,面對的是一份新舊挑戰疊加的“問題單”:一面是全球經濟復蘇道阻且長的老問題;一面是發展議題不斷被政治化、邊緣化,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進度被各種危機拖累等新情況。在這樣的艱難時刻,“一帶一路”高舉發展合作大旗,為提振全球發展事業註入澎湃動力。

  從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各方形成的458項成果裡,從中方宣佈的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中,世界看到瞭共建“一帶一路”的豐富面向和廣闊前景,看到瞭發展的新機遇、合作的新方向。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論壇取得的成果,對處於困境中的全球經濟是“難得的好消息”。

  有觀察傢敏銳發現,八項行動中“構建‘一帶一路’立體互聯互通網絡”的表述較以往多瞭“立體”二字,認為這表明設施聯通正呈現陸、海、天、網、冰“五位一體”立體化佈局全面推進的態勢。有媒體特別關註到“發起綠色發展投融資合作夥伴關系”的多邊合作成果,指出這將幫助發展中國傢找到具有社會包容性和氣候適應性的增長道路。也有學者作出這樣的判斷:共建“一帶一路”正從修建學校、公路、橋梁、高鐵等基礎設施以滿足經濟發展需要的1.0版,進入到聚焦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產業鏈供應鏈、規則標準管理的2.0版。

  從金秋北京開始新的出發,一幅發展合作的斑斕畫卷已然鋪展眼前。

  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說,未來3年,將新建1300公裡鐵路並建設新的無水港,這些都是哈方大型經濟建設項目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的生動寫照。

  巴基斯坦總理卡卡爾介紹,作為中巴經濟走廊的一部分,瓜達爾港的一座重要機場將很快落成;巴中兩國還在合作建設產業園區,一些清潔能源項目也將在未來四五年內建成。

  肯尼亞總統魯托透露,肯尼亞和中國簽署瞭涵蓋信息通信技術和工程等一系列領域的商業協議,這些協議“表明投資者對富有遠見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有堅定的信心”。

  埃及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穆斯塔法·穆罕默德對共建“一帶一路”的未來則有著更具象的暢想。他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埃及人將乘坐中國企業參與建設的輕軌從開羅老城區前往新行政首都上班,由此開始美好的新一天。

  崇尚共贏的“一帶一路”

  雲南大學研究團隊利用2012年至2021年的衛星圖像分析東南亞11個國傢燈光分佈和移動趨勢後得出結論:大多數東南亞國傢的燈光亮度都迅速增強,最昏暗地區的燈光集中區擴大瞭近50倍。燈光集中度被視為衡量經濟發展程度的可靠指標之一。研究團隊認為,這一變化既得益於當地政府和民眾的努力,也受益於共建“一帶一路”。

  東南亞所有國傢都與中國簽署瞭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夜燈璀璨的東南亞是共建“一帶一路”崇尚共贏的例證,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溢出效應的縮影。

  “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傢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提出攜手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的宏偉願景,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明確瞭努力方向。

  長期以來,西方主導瞭人類的現代化進程,但這並未帶來世界各國的共同繁榮。有統計顯示,二戰後,約200個發展中經濟體中,隻有少數幾個從低收入水平進入高收入水平。當廣大發展中國傢苦苦求索“路在何方”,中國式現代化和共建“一帶一路”讓它們看到瞭新的選擇、新的可能。

  通過建立並深化合作夥伴關系,“一帶一路”將中國式現代化同各國現代化進程聯結起來,在發展戰略對接、發展優勢互補、發展經驗分享中共同推進世界現代化事業。在《加納時報》看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全球南方國傢解決能源、交通運輸、農業和信息通信技術等各個行業的結構性缺陷,推動經濟轉型並打造強勁的經濟,讓變革之風吹遍瞭非洲大陸。亞洲世紀菲律賓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安娜·馬林多格-黃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稱為一項“涵蓋不同大洲的協作性努力”,認為它正給過去數個世紀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被忽略的地區帶來巨大好處,並重塑世界的經濟和政治格局。

  毫無疑問,世界現代化事業正開啟一個新時代,共建“一帶一路”為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傢打開機遇之門、繁榮之門。這既建基於強大的基建能力、完備的工業體系、龐大的經濟體量等“中國實力”之上,更源自於“天下一傢”“世界大同”“四海之內皆兄弟”的“中國胸懷”。

  “經濟發展快一些的國傢,要拉一把暫時走在後面的夥伴。隻要大傢把彼此視為朋友和夥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贈人玫瑰則手有餘香,成就別人也是幫助自己。”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的這番誠摯話語打動瞭現場所有人。

  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有著深切體悟。“在同中方打交道時,我始終能感受到對阿方的極大尊重,這是我決定簽署‘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的重要原因。”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說,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就如同“贈人玫瑰”,這一倡議致力於推動各方之間的合作,促進全人類的共同繁榮。

  “為什麼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理念是很正確的?”匈牙利央行行長馬托爾奇·久爾吉在論壇上提出這一問題,並給出瞭自己的解答:“首先它是公平公正的。對於全球150多個國傢來說,都能夠從中獲益,所以,這確實不僅是雙贏,還是贏贏贏贏贏的合作局面。”

  今日世界,當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再度沉渣泛起,為世界帶來分裂和對抗的風險,共建“一帶一路”所展現的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愈發凸顯出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越來越多國傢更緊密地擁抱“一帶一路”,共同唱響“一帶一路”的“大合唱”,這恰恰證明,團結合作、互利共贏才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傳遞希望的“一帶一路”

  共建“一帶一路”,是發展的故事,也是文明的故事;承載著世界各國共同實現現代化的宏願,也傳遞著人類大傢庭克服偏見、超越差異、攜手創造美好未來的新希望。

  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這一希望的圖景被愈發清晰地勾勒出來。

  它是開幕式現場為每一位領導人的真知灼見響起的熱烈掌聲,是歡迎宴會上向共建“一帶一路”所有的參與者、建設者的真誠致敬;

  它是回蕩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的中外名曲的繽紛交響,是駐足於中國工藝美術館《四海騰歡》展廳對非遺之美的靜心感悟;

  它是智利總統博裡奇登上長城後對偉大中華文明的由衷贊嘆,是巴佈亞新幾內亞小夥傑弗裡·羅伊在民心相通專題論壇上對與中國“乒乓情緣”的傾心講述;

  它還是舉辦“良渚論壇”的倡議,是“絲路心相通”行動,是活躍的智庫交流,是更多的留學機會;

  ……

  古絲綢之路被認為是人類建構世界秩序的一次偉大嘗試,它以駝隊和善意、寶船和友誼在廣袤的大陸和大洋之上締造瞭和平,創造瞭富足。如今,自歷史深處走來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不但成為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也為21世紀的人類如何建設和平和睦和諧的地球傢園提供瞭寶貴的思想啟迪。

  “當今世界尤其需要和諧,不然就會產生更多沖突、更多緊張局勢。而‘一帶一路’倡議在和諧方面作出瞭重要貢獻。”在塞爾維亞前總統塔迪奇看來,“中國就是希望”,有機會在全球通過推動建設和諧的國際關系,為人類創造更多機遇。

  不同文化文明如何相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命題,共建“一帶一路”給出瞭“和而不同”的答案。阿根廷學者塞瓦斯蒂安·舒爾茨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擁有不同文明、民族、宗教的國傢一視同仁,大傢以平等姿態在這一框架下展開對話和合作。“這一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高度契合,都指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最終目標。”

  我們相信,當世界各國被共建“一帶一路”這項追求發展、崇尚共贏、傳遞希望的偉大事業越來越緊密地團結起來,當這項偉大事業不斷取得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新發展,人類將在這樣的共同努力中創造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美好未來。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 記者郝薇薇 參與記者:吳寶澍、李德欣、丁靜)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