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近日發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報告稱,7月全球大米價格平均指數比2022年數值高出近20%,達近12年來最高水平。據日經新聞報道,最近幾周,全球米價飆升至罕見高點,國際市場對糧食通脹的擔憂加劇。
米價走高
近日,印度、俄羅斯、阿聯酋等多國紛紛出臺大米出口禁令。印度消費者事務、食品和公共分配部日前表示,今年強季風降雨對農作物造成嚴重損害,國內大米零售價格一個月上漲3%。據《印度快報》報道,7月初,印度糧食庫存已跌至5年內最低點,印度政府為穩定國內市場供應與糧食價格,宣佈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出口。
阿聯酋《海灣商業》網站報道稱,在全球糧食市場波動的背景下,阿聯酋政府迅速采取行動保護國內市場。7月28日,阿聯酋經濟部宣佈暫停大米出口與再出口4個月,此禁令適用於糙米、全精米和半精米等所有大米品種。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俄羅斯政府在7月29日通報,俄方決定禁止本國大米及碎米出口至今年12月31日。
據彭博社報道,出口禁令引發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大米搶購潮,受市場供需關系影響,大米價格被進一步哄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傢皮埃爾—奧利維爾·古林查斯認為,多國大米出口禁令將推高米價,今年全球糧食價格預計上漲15%。
供應緊張
“全球氣候異常是多國限制糧食出口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今年,全球多地極端高溫和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發,直接影響全球主要糧食生產國的糧食產量。”中國商務部研究室學術委員會副主席張建平接受本報采訪時分析。
日經新聞數據表示,時隔7年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加劇大米短缺風險,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溫升高,導致作為大米主產區的東南亞地區因降雨不足而出現幹旱。
張建平指出,印度是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國,大米出口量占全球總出口量的40%,在大米國際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印度頒佈出口禁令是當前多國接連出臺出口收縮政策的關鍵誘因。主要糧食生產國為優先保證國內供應,陸續宣佈出口禁令。同時,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糧食供應脆弱性與不穩定性,俄羅斯與烏克蘭於2022年7月達成的黑海糧食協議近日終止,“歐洲糧倉”烏克蘭農產品出口渠道受阻,對外糧食供應減少。俄烏沖突後,美西方對俄制裁令國際糧食生產與貿易系統受沖擊,推動全球糧食供應緊張形勢升級。
攜手應對
“從目前情況來看,全球糧食市場供應緊張態勢仍在持續。”張建平指出,“全球糧價將在高位波動,可能繼續攀升。糧食供應不足與糧價飛漲對經濟欠發達的大米進口國影響尤其大。國際社會需高度關註。”
路透社報道稱,印度、泰國、越南、柬埔寨和巴基斯坦是大米主要出口國,中國、菲律賓、貝寧、塞內加爾、尼日爾利亞和馬來西亞是大米主要進口國。非洲許多國傢對進口糧食的依賴程度尤為高,如果糧價繼續上漲,非洲多國由於外匯短缺,可能難以進口充足的食品,饑餓人口將增多。
大米價格高企對全球脆弱的糧食供應結構造成沖擊。彭博社報道稱,受俄烏沖突影響,小麥價格暴漲甚至一度斷供,一些進口商選擇大米等其他曾經價格相對穩定的谷物作為解決方案。而目前大米和小麥供應均出現短缺,糧食進口商難以找到合適替代品,糧食供應鏈脆弱性更加凸顯。
張建平分析,當前,全球應對糧價飆升的壓力較大,化解糧價高企帶來的糧食危機需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一方面,國際社會應攜手努力破除國際糧食生產與貿易系統障礙,推動黑海糧食協議盡快重啟。另一方面,聯合國糧農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應繼續加強國際協調,維持糧食市場基本穩定。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