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沙特阿拉伯拉夫哈,人們在薰衣草田中煮茶休閑。新華社/法新
近來,隨著沙特和伊朗這對“宿敵”在中國斡旋之下實現歷史性的握手言和,中東地區掀起“和解潮”。無論是阿拉伯國傢之間,還是伊朗、土耳其與阿拉伯國傢之間,高層訪問進入頻繁期,國傢關系明顯好轉,一個多極化的中東正在出現。
“中東迎來和解季”
“中東迎來和解季”,據阿聯酋《海灣時報》報道,中東地區近期出現瞭很多令人歡欣鼓舞的和解氣象。3月10日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簽署聯合聲明,同意恢復外交關系後,兩國和解不斷傳來好消息——伊朗多傢媒體3月19日報道,伊朗總統府表示,沙特國王邀請伊朗總統萊希對沙特進行正式訪問,萊希對這一邀請表示歡迎。而且,據沙特國傢通訊社3月27日報道,沙伊外長同意在齋月期間舉行雙邊會議,以加快恢復兩國外交工作進程。
伊朗和沙特關系的升溫帶動瞭伊朗與其他阿拉伯國傢關系的解凍。據法新社等媒體報道,3月16日,伊朗最高國傢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在阿佈紮比與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舉行會談。消息人士稱,伊朗和巴林正在沒有第三方調解的情況下,就恢復兩國關系進行重要雙邊談判,將很快公佈積極成果。
敘利亞與其他阿拉伯國傢之間的關系也在持續升溫。據路透社3月23日報道,在沙特與伊朗達成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協議後,沙特與敘利亞的接觸勢頭變強。兩國政府準備在4月下旬的穆斯林節日開齋節後重新開放大使館。3月19日,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抵達阿佈紮比,與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本·紮耶德·阿勒納哈揚舉行“建設性”會談。據美聯社報道,阿盟有可能在今年恢復敘利亞的成員國資格。
此外,土耳其外交部長恰武什奧盧3月18日在埃及首都開羅與埃及外長舒凱裡會晤,這是土耳其10餘年來首次派出部長級官員訪問埃及。而且,隨著地區局勢的緩和,敘利亞問題、伊拉克問題、也門問題和巴以問題等地區熱點問題也迎來瞭和平機遇。
不過,不和諧因素依然存在。美國軍方聲稱在敘利亞的基地遭到無人機襲擊後,於3月23日晚對敘境內“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有關聯”的組織實施報復空襲,並引發雙方又一輪針鋒相對的打擊,使敘東部緊張局勢加劇。當被問及沙敘和解的新聞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說,美國對中東國傢“關系正常化的立場沒有改變”,表示不會鼓勵其他國傢與巴沙爾政權關系正常化。此前,美國國務院對阿聯酋盛情接待巴沙爾表示“深為失望和不安”,強調美國“不會取消對敘利亞的制裁”。
中東戰略格局重大變化
分析普遍指出,沙特與伊朗歷史性的握手言和在中東掀起瞭新一輪“和解浪潮”,其擴散速度之快遠超預期。美國《外交》雜志也指出,沙伊北京協議具有裡程碑意義,可能重塑中東的大國關系。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指出,中國促成沙伊復交是中東戰略格局的重大變化。美國外交事務網站認為,沙特與伊朗的復交可能會重塑這一地區,並形成一種新秩序。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坦言,在中國斡旋之下,沙特和伊朗的和解,標志一個新中東正在形成。
“中東‘和解潮’是內外部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2020年以來,除以色列和伊朗關系仍處於激烈對抗狀態外,阿拉伯世界、以色列、伊朗和土耳其這四大力量之間以及阿拉伯世界內部均出現瞭對話、緩和的趨勢。”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德剛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從內部因素來看,中東伊斯蘭世界的教派沖突消耗瞭各國硬實力與軟實力,結果各方不僅沒有獲得安全,反而變得更加不安全,求和平、謀發展成為中東多數國傢的共同訴求。俄烏沖突更是給中東國傢以警醒,即訴諸戰爭和武力隻會導致中東國傢淪為大國競爭的棋子和犧牲品。中東國傢必須站在自己國傢利益的角度,堅持戰略自主,求同存異、及時止血,以合作促安全,以發展促和平。從外部因素來看,歐美大國從中東抽身,減少瞭在中東地區打‘代理人戰爭’的意願。大國戰略競爭背景下,域外大國在中東拱火、澆油的力度減弱,為中東國傢的和解營造瞭良好的外部條件。特別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大國加大在中東的斡旋力度,積極勸和促談,提供正能量,進一步推動瞭中東國傢‘和解潮’。”
近年來,“謀和平、求發展”已成為中東各國的主流心聲。巴基斯坦《論壇快報》文章稱,中東地區人民已經認識到,美國在該地區的行徑引發瞭數十年動蕩,戰爭和沖突隻會進一步破壞地區穩定。正如埃及外交委員會執行主任伊紮特在接受采訪時所說,中東人民長期以來飽受戰爭之苦,對和平渴望已久。英國“中東眼”新聞網等媒體則指出,新冠疫情的暴發及其造成的損失,也使中東國傢更加務實,開始優先考慮貿易等基於利益的議程。俄烏沖突使得東地中海地區的區位優勢及其油氣資源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從而為土耳其、以色列和埃及等國達成共識創造瞭積極氛圍。
“中東‘和解潮’是由更廣泛的國際形勢變化決定的”,半島電視臺等媒體在分析中東國傢加速和解時都指出,美國持續將戰略重心轉向亞太,逐漸改變其在中東地區的戰略重點,放棄其對阿拉伯盟友的傳統承諾。這導致美國的中東盟友逐漸認識到華盛頓不可信賴,於是開始努力使其安全和軍事夥伴多元化,實施更多對沖戰略。沙特和伊朗都希望加入金磚國傢合作機制,而伊朗已經是上合組織觀察員國。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中國成功斡旋標志著中東地區開啟新時代。新現實是:在美國日益關註烏克蘭和亞洲的當下,中東地區正在努力解決過去的沖突和緊張局勢,過往的地區分裂正在翻篇。
和解能走多遠仍是未知數
時值中東國傢加速和解之際,美國對敘利亞境內組織實施報復空襲,遭到敘利亞和伊朗方面的譴責。美聯社提到,該事件可能會破壞各方為緩和整個中東地區緊張局勢所做的努力。黎巴嫩“廣場電視臺”網站則撰文指出,美國此舉雖聲稱是為瞭報復,但更是在向敘利亞、伊朗以及地區國傢發出警告,對地區穩定構成破壞。
長期以來,中東一直是世界上最動蕩的地區之一。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進入21世紀以來,該地區的武裝沖突占世界武裝沖突總數的1/3。目前,中東國傢的和解進程讓人看到瞭該地區和平的希望。但是,復雜的環境讓和解進程充滿變數。
“二戰結束以來,中東地區交替出現沖突周期與和解周期,中東‘和解潮’也具有脆弱性。”孫德剛分析指出,“第一,中東伊斯蘭世界內部的隔閡難以在短期內消除,信任赤字問題突出。第二,沙特等國同伊朗和敘利亞復交,並不是美國和以色列所希望看到的。中東‘和解潮’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和突發事件的幹擾,甚至出現逆轉。第三,中東國傢如何將和平赤字轉化為發展赤字,解決日益嚴重的債務、失業、糧食安全、高物價、高通脹等問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經濟和民生問題解決不好,中東國傢的‘和解潮’恐將被打斷。”
《紐約時報》、英國“中東眼”新聞網等媒體也認為,中東國傢和解的可持續性和關系正常化進程的韌性仍有待觀察。促成該地區國傢加速和解的國際和地區局勢容易發生變化,各國內部也存在不確定因素,因此和解能走多遠仍是未知數。
分析普遍指出,中東國傢形成共識和合力需要時間。對於中東這個具有特殊地緣戰略價值的地區,美西方不但不會輕易放手,而且很可能會試圖破壞地區和解進程。正如英國《經濟學人》報道指出的,白宮政策制定者試圖告訴中東夥伴國,美國不會離開該地區。
“中東局勢的發展,需要在域內外國傢共同努力下,繼續推動中東國傢關系正常化,如促進也門不同政治派別的對話,重啟巴以和談,促進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的關系正常化,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開啟伊朗和以色列的政治對話,建立中東多邊集體安全對話機制等。”孫德剛指出,“中東問題積重難返,但由易到難、逐步解決不僅有利於中東區域經濟一體化,而且對於全球其他熱點問題如俄烏沖突的解決,能夠提供新思路。”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