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中國”正成為一張閃亮的名片,吸引著各國青年人。本報記者近日采訪瞭3名曾在或正在中國留學的外國留學生,請他們介紹在中國留學的所學、所得、所感。

  “把中國的脫貧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留學讓我對中國有瞭更深層次的認知。”津巴佈韋小夥米萊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臉上洋溢著極富感染力的笑容。他說,傳承非中友誼、促進民心相通如今已經是他不懈的追求。

  米萊在津巴佈韋東北部鄉村長大。有一次,他到叔叔傢裡玩,通過電視第一次瞭解到瞭遙遠的中國。“我在電視上看瞭中國電影,還有不少關於中國的紀錄片,對這個東方國度產生瞭無限向往。”2017年高中畢業後,米萊決定來中國留學。他先在浙江科技學院應用物理專業學習,後進入浙江大學攻讀國際事務與全球治理專業碩士學位。

  “剛到中國時不會中文,生活中也遇到不少困難,但老師和同學們的熱情幫助讓我很快適應瞭一切。”米萊說,他和同學們在課堂上一起學習討論,課外大傢一起踢球、劃龍舟、做志願者,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中國的教育環境和學科水平,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留學生的目光。”

  學習之餘,米萊總是尋找機會參加社會實踐,特別喜歡到中國的鄉村去看看。中國取得脫貧攻堅勝利的秘訣是什麼?中國鄉村振興的經驗是什麼?中國的經驗能否為其他發展中國傢所借鑒?帶著這些問題,米萊走訪瞭浙江、江西、山西、廣東、江蘇等省份,有時在村裡一待就是一個月。

  “浙江麗水市縉雲縣投資成立品牌建設辦公室,打造富民增收和經濟發展的‘金名片’;山西呂梁市興縣沙壕村基層幹部設身處地為村民著想,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談及在中國鄉村的所見所聞,米萊如數傢珍。在他看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和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是中國鄉村振興源源不竭的動力。

  帶著對中國的觀察和思考,中共二十大勝利閉幕後,米萊隨浙江科技學院和浙江大學師生走進企業、校園,進行主題巡回宣講,分享他眼中的中國式現代化。米萊表示,“中國的實踐向世界證明,現代化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中國式現代化向世界提供瞭一種現代化的新范式,即從自身實際出發,適合本國國情,發展為瞭人民、依靠人民。我自己就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我要把中國的脫貧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更多的人也能富起來。”

  今年秋天,米萊將在浙江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談及未來,米萊表示:“生活在中國,學習在中國,成長在中國,我珍惜在中國的每一天。學有所成後,我將為推動構建非中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力量。”

  “留學中國給我帶來瞭更大的發展空間”

  高樓林立,綠樹成蔭,古寧安地區是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著名的商務區,中國電建印尼代表處就在商務區內。代表處市場開發經理黃朝欽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求學在中國,工作在電建,發展在印尼。自己身上體現著中國與印尼之間的合作、交流,也時時感受著中印尼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共建國傢擘畫瞭廣闊的合作前景。在大學擇校時,我和傢人不約而同地選擇瞭中國的大學。現在回頭看,留學中國給我帶來瞭更大的發展空間。”黃朝欽說。2014年,黃朝欽進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專業學習。在中國留學的4年間,黃朝欽不僅學有所成,也對中國有瞭較為深入的瞭解。

  “作為一名留學生,我能切身感受到什麼是‘中國速度’,中國各個領域的快速發展總讓我感到心潮澎湃。”黃朝欽說,“我乘坐過京滬、京津高鐵,在快速且平穩的列車上,窗外掠過的風景賞心悅目,就連高鐵本身也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目前,中國企業正在承建雅萬高鐵,中國正助力印尼鐵路開啟‘高速時代’。”

  2018年春,為瞭滿足用人單位的國際化人才需求,同時方便外國留學生實習、就業與創業,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舉辦瞭“來華留學人才招聘會”。當時讀大學四年級的黃朝欽正面臨畢業,招聘會為他提供瞭難得的就業機遇。招聘會上,黃朝欽向中國電建投遞瞭個人簡歷,並經過層層選拔,成功收到瞭錄用通知書。

  在工作中,黃朝欽主要負責與印尼政府機構和當地企業聯系,幫助中國電建在當地尋找合作夥伴並開發當地市場。由於工作勤奮,黃朝欽進步很快,得到同事們的肯定。“我很高興能成為中國企業的一名員工,在這裡工作的每一天既充滿挑戰又激動人心。”黃朝欽表示,中國企業講求高效協作,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大傢為瞭完成同一個目標共同奮鬥,這種精神極大地鼓舞瞭我。”

  黃朝欽說,印尼正努力加快基礎設施、能源、水資源和礦業等領域發展,這為印尼和中國的合作開辟瞭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企業紮根印尼,為印尼發展創造瞭寶貴機遇,也推動兩國關系不斷向前發展。”黃朝欽表示,他將立足本職工作,為推動印尼與中國的友好交往貢獻力量。

  “為兩國人民相互瞭解架起友誼之橋”

  “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是我和中國故事的起點。”大衛·海納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他熱愛中國文化、熟悉各種中國手機應用程序,如果不是面對面交談,很難想象這個小夥子是個地地道道的哥倫比亞人。海納表示,當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所展現的中國傳統文化魅力,讓還在上中學的他深深著迷,“當時我就想,未來有機會一定去北京看看!”

  2009年,海納就讀的新格拉納達學校開設瞭哥倫比亞第一所孔子課堂。“在那裡,中國老師不僅耐心教我說中文、帶我瞭解中國文化,還為我介紹中國發展現狀,鼓勵我前往中國求學,並幫我準備相關留學材料。”多年過去,海納對此仍然感激不已,“中國老師的鼓勵和幫助讓我邁出瞭留學中國的第一步。”

  2012年,海納前往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求學。5年後,他又被清華大學政治學專業錄取。“哥倫比亞是我的祖國,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在中國,我感覺安心也開心。”回想起在中國的時光,海納表示,中國高校國際化程度高,優質教育資源豐富,對外國留學生也非常開放包容,中國人民的熱情友好在學校裡就能真切地感受到。

  “我剛到中國時,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不少問題和挑戰。當時我中文不好,不知道怎麼坐地鐵去學校,也不會網上購物,更不曉得如何去醫院看病。每當我遇到困難時,中國的老師和同學們都會伸出援手。”海納說,老師們不僅指導他提升學術水平,還鼓勵他勇於接受挑戰、堅定追尋夢想。時至今日,海納還和老師們保持著聯系,經常向他們訴說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喜悅和困惑,征詢他們的建議。

  2019年獲得碩士學位後,海納帶著在中國的所學所感,回到哥倫比亞開辦瞭一傢咨詢公司。他把日常對中國的觀察和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向更多人介紹中國的現狀和哥中關系的發展前景。海納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哥倫比亞第二大貿易夥伴和最重要的投資來源國之一。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和經濟實力不斷提升,越來越多哥倫比亞企業想要進入中國市場,許多中國企業也來到哥倫比亞投資興業,“通過開辦咨詢公司,我可以讓更多哥倫比亞企業和機構更好地瞭解真實的中國,也讓想來哥倫比亞投資的中國企業更快適應哥倫比亞市場,幫助雙方開展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以前,我身邊的同學和朋友傾向於去歐美國傢留學;現在,越來越多的親朋好友咨詢去中國留學和旅遊。”海納說,在他的推薦下,許多朋友踏上瞭中國的土地,並對他的推薦表示衷心感謝。“今年下半年,我計劃回一趟中國為自己充充電,瞭解中國的最新發展變化。中國的良師益友們為我架起瞭一座瞭解中國的橋梁,我也要為兩國人民相互瞭解架起友誼之橋。”海納說。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