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佈魯塞爾6月13日電(記者李驥志 胡加齊 李超)圍繞歐盟對外關系等議題,歐洲智庫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近來在德國、法國、西班牙、波蘭、保加利亞等11個歐盟國傢對1.6萬人展開問卷調查。多數受訪者認為,歐洲應該與中國保持良好經貿關系,在政治問題上不應在中美間選邊站隊。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抱持冷戰思維,挑動陣營對抗,不斷對歐洲施壓,妄圖拉小圈子強化對中國圍堵打壓,以此維護自身霸權。但這份民調顯示瞭歐洲人的真實心態: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不符合歐洲利益,多數歐洲民眾對此並不買賬。美國讓歐洲“二選一”隻是一廂情願。

  5月6日,人們在比利時佈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總部大廈外休息。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中歐經貿關系密切

  中國與歐盟互為重要貿易夥伴,貿易結構日益優化,鋰電池、新能源車、光伏組件等綠色產品的交易規模正快速擴大。中企在歐綠地投資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在歐中資企業有力支持瞭歐盟綠色、數字、智能產業轉型。截至2022年底,中歐雙向投資存量已超2300億美元;2022年,歐洲對華投資121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70%,汽車領域繼續成為最大熱點;同期中國對歐投資111億美元,同比增長21%,新增投資集中在新能源、汽車、機械設備等領域。

  今年3月以來,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國總統馬克龍等相繼訪華,歐企赴華考察再掀熱潮。中國駐歐盟使團公使彭剛說,歐洲企業高管紛紛赴華推動合作項目,展現瞭在華投資發展的堅定信心。

  5月4日,一列中歐班列從二連浩特鐵路口岸駛出。新華社發(夏亮 攝)

  在中歐經貿合作走實走深的同時,美國一直在極力拉攏歐洲,試圖打壓中國企業,阻礙中歐合作。但此次民調顯示,隻有約22%的受訪者認為歐洲與中國開展貿易和投資合作的風險大於收益。報告作者指出,這說明多數歐洲人不願看到為瞭所謂的“去風險”而減少與中國的合作。

  歐盟中國貿易協會主席哈克馬告訴新華社記者,民調結果真實反映瞭歐中之間的相互聯系。多年積累的歐中貿易和投資成果使雙方相互倚重,歐盟理應與中國建立良好關系,在美國和中國之間保持務實的平衡地位。

  中歐共同利益廣泛

  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的這一民調顯示,43%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是歐盟“必要的戰略合作夥伴”。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美國在歐中關系中不斷制造矛盾、挑動對立,強迫歐洲國傢成為其對華博弈的棋子。這份民調表明,美國的這套做法在歐洲不得人心。中歐關系有堅實的民意基礎,有廣泛的共同利益。

  這是2022年11月4日在匈牙利佈達佩斯拍攝的吉利幾何C型電動汽車。中國吉利汽車集團與匈牙利格蘭德汽車中歐公司4日在佈達佩斯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標志著吉利汽車將首次進入歐盟市場。新華社發(弗爾季·奧蒂洛攝)

  今年是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中國政府發表首份對歐盟政策文件20周年。如今,中歐關系日臻成熟,雙方建立瞭70餘個磋商和對話機制,涵蓋政治、經貿、人文、科技、能源、環境等各領域。

  在國際舞臺上,中歐都是維護世界和平、支持多邊主義、倡導經濟全球化的關鍵力量,也是一系列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合作方。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認為,歐中應該為共同的利益而合作,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解決最不發達國傢債務問題等方面,歐盟都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

  歐洲進步研究基金會主席羅德裡格斯說,歐中是戰略合作夥伴,在制定全球規則等方面應加強合作,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數字轉型、人工智能等領域。近年來,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等,歐中可以在這些領域加強合作。

  歐洲求自主拒選邊

  此次民調提出一個問題:“假如中美之間發生沖突,歐洲人應如何選擇?”高達62%的歐洲人選擇“中立”。報告作者指出,美國及其主導的北約宣稱歐洲東部與印太地區兩地的安全問題緊密相連,但民調表明歐洲人並不認同這一說法。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研究員塞巴斯蒂安·孔廷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有人試圖給歐洲民眾灌輸一種印象,即美國“為歐洲安全作出瞭犧牲”,歐洲應該感恩戴德,為美軍提供更多軍事基地、購買更多美國武器裝備、與美方共享軍事情報等,但正如民調顯示的那樣,這並非多數歐洲人的想法。

  2021年10月13日,人們在德國法蘭克福歐元雕塑前自拍留影。新華社記者 逯陽 攝

  民調還顯示,74%的受訪者認為歐洲軍事防禦不應一味依賴美國,需要發展自己的國防能力。這一比例比2020年高出8個百分點,當時正值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宣佈從阿富汗撤軍。分析人士認為,從特朗普到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其“美國優先”的立場本質上沒有改變,這使歐洲人增強戰略自主的心情日益急迫。

  孔廷說,在諸多領域,美國隻考慮自身利益,從不考慮歐洲利益,美國此前出臺的《通脹削減法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歐盟應加強戰略自主,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制定更加主動和獨立的對外政策,加強與其他大國的合作。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