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倫(左一)和創業夥伴們
納倫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陳惠婷)因為向往,他們來到中國;因為夢想,他們選擇留下。當外國人“遇見中國”,究竟會碰撞出怎麼樣的火花?
中國-中亞峰會上周在陜西西安舉行,取得豐碩成果。今天,我們帶您認識一位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小夥納倫。納倫在中國從事國際貿易多年,在這裡賺到瞭人生的第一桶金,並一步一步實現著人生理想。接下來,就跟隨總臺記者陳惠婷,一起來聽聽納倫“遇見中國”的故事。
初夏的廣州,陽光明媚。在辦公室裡見到納倫,襯衣短褲的打扮,一身輕松愜意。今年是他來華第九個年頭,納倫已經非常適應嶺南的氣候和生活。“在我們國傢,要穿比較正式的。在廣州,大部分穿短褲,因為天氣比較熱。我們的首都有一個很大的市場,大部分衣服就是從中國進貨,在廣州的沙河頂、十三行(下單)。”
納倫是90後青年,對中國的最初印象來自小時候觀看的成龍電影和李小龍電影。電影裡,功夫巨星動作幹脆利落,場面詼諧幽默。2011年,十七歲的納倫隨當地孔子學院研學旅行來到中國,看到秦始皇陵兵馬俑、西安城墻等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給他帶來深深震撼的同時,也在他心底埋下瞭一顆要再來中國的種子。
三年後,他來到中國求學。從國際關系到教育學,在課堂上他認真求索。在中國生活期間,琳瑯滿目的中國商品為他提供瞭觸手可及的商機。“大一的時候,堂姐打電話給我說想買兒童外套。然後,我去北京的雅寶路,有好多批發市場,去那邊拍照片,她說買這個吧。批發瞭兩三款,一共是1000件這樣子。”
後來,從服裝貿易開始,納倫的商業觸角很快延伸到珠三角產業鏈比較完善的傢具和電子產品。最近,他也開始緊隨潮流,在談幾筆新能源汽車的生意。“我這邊現在有好多買車的。今天有一個人,俄羅斯的,想來中國買新能源車。我大概下午3:00接他,然後去白雲區買車,他想買6臺(新能源車)。比亞迪大部分,還有埃安、小鵬、極氪。”
對於納倫而言,中國制造不僅有完整的產業鏈,還有完善的貿易服務配套。從第一筆生意為親戚代購兒童服裝,到進入俄羅斯貿易公司學習國際貿易,再到現在與其他吉爾吉斯斯坦年輕人一起創業,開展跨國采購業務。納倫的生意漸漸步入正軌,蒸蒸日上。
“納倫:第一筆生意就是賣衣服,總共貨值3萬人民幣。今年就是電子產品,大概有15個箱子,40萬,已經發貨瞭。”
“記者:去年公司的貿易額?”
“納倫:大概200萬。”
在采訪中,納倫透露,他有一個理想,那就是影響世界。他把人生理想的目標分成瞭三個階段,包括回國建立工廠和發展現代農業等。他說,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前進著,每一個階段的“小目標”都離不開中國的發展。“我的第一步就是做貿易,然後賺多一點錢,第二步就是開一個工廠,第三步就是農業。我自己做工廠的時候,機器在哪裡買?在中國。然後客戶在哪裡找?在中國。做農業的時候,材料出來在哪個市場賣?中國市場。”
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是山水相連的友鄰,擁有約1100公裡的共同邊界。今年是中吉建交31年,納倫很關心上周召開的中國-中亞峰會,他希望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經貿合作方面再上一個新臺階。“吉爾吉斯斯坦和中國是好鄰居、好朋友。我希望,兩國經貿往來越來越密切,文化交流越來越多。希望中吉烏鐵路早日建成!也歡迎中國朋友多多到吉爾吉斯斯坦走走看看!”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