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亞峰會主題裝置亮相西安街頭。袁景智攝(影像中國)

  5月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峰會在陜西西安成功舉行,推動中國同中亞國傢關系在新時代煥發出勃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青年是中國—中亞關系發展的見證者、受益者,更是建設者和傳播者。近日,5名中亞國傢青年向本報記者講述瞭他們在華的學習生活故事,表示將進一步投身中亞國傢同中國的友好事業,為建設守望相助、共同發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

  “深度融入中國新發展格局”

  本報記者  王  沛

  “這款黑巧克力是哈薩克斯坦原裝進口,有官方認證,吃起來不膩,在我們那裡很受歡迎。”一大早,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哈薩克斯坦國傢館便迎來瞭第一批客戶,哈薩克斯坦姑娘博塔科茲(圖①)用流利的中文向大傢推介傢鄉特產。她身後的貨架上,擺放著琳瑯滿目的哈薩克斯坦產品。

  博塔科茲今年24歲,已經來中國6年。在中國,博塔科茲更喜歡別人叫她的中文名字——葉勝利。去年,葉勝利從上海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畢業,並加入瞭上海合作組織青年平臺(SCOLAR),創立瞭該平臺的上海中心。有一次,她隨團到位於山東青島膠州市的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以下簡稱“上合示范區”)參觀,很快就被那裡美麗的自然環境、獨特的經貿優勢吸引。葉勝利決定留在青島發展,“青島氣候宜居、生活舒適,還有一片美麗的大海,我希望在這裡開始自己的事業。”

  今年2月,葉勝利應聘來到上合之珠,成為哈薩克斯坦國傢館負責人,日常工作是向來訪者介紹哈薩克斯坦文化,對接哈中貿易和展銷活動,並負責哈薩克斯坦產品的線上線下銷售。“這裡是中亞國傢與中國物流、貿易、投資合作的重要平臺,為中亞國傢的發展提供瞭巨大的機遇。”葉勝利介紹,哈薩克斯坦企業對中國市場非常感興趣,在平臺上展銷自己的產品有助於這些企業開拓中國市場。

  從初次造訪至今,葉勝利見證瞭上合示范區日新月異的變化。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去年12月正式開館後,上合國傢客廳、上合“法智谷”等平臺陸續上線,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等大型活動也在這裡舉行,上合之珠已經成為國傢間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梁。

  5月12日,首班中歐班列(齊魯號)“上合快線”商品車整車專列從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中心發出。“貿易合作,物流先行。目前,上合示范區已常態化開行20條國際班列線路,通達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23個國傢、54個城市。”上合示范區管委會產業發展一部副部長臧元奇說。

  哈中兩國貿易往來的繁榮景象,葉勝利看在眼裡,也參與其中。工作之餘,她正在華東師范大學攻讀國際商務專業碩士學位。被問及畢業後有何打算,她說:“我想繼續在上合示范區發揮作用。將來,我希望能從事國際貿易,成為連接哈薩克斯坦和中國的橋梁,為促進兩國文化、貿易深度交流貢獻力量。”

  閑暇時,葉勝利喜歡到中國各地旅遊,已經去瞭山東、陜西、雲南、安徽等地。“中國地大物博,各地風景各不相同。去不同的地方欣賞風景、感受風土人情,可以讓我更好地感受、瞭解中國文化。”每逢傢鄉客商來訪,她也會向他們介紹中國歷史文化和各地風情,推薦他們去看一看。

  “中國經濟發展活力強勁,希望更多哈薩克斯坦客商持續深度融入中國新發展格局,在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談起兩國合作的未來,葉勝利充滿信心。

  “共建‘一帶一路’增進瞭我們與世界的聯系”

  本報記者  萬  宇

  “我很開心,今年的生日正值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舉行!”5月19日,吉爾吉斯斯坦青年娜麗斯特·克雷奇別科娃(圖②)在北京和朋友們度過瞭難忘的23歲生日。

  “我的中文名叫柯楠,這個名字是中國老師幫我起的,她知道我的傢鄉森林繁茂,所以我的名字裡每個字都有木字旁。這個名字也飽含著老師對我的期望——像樹木一樣充滿生機和活力。”柯楠目前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國際貿易與經濟專業就讀。

  2018年,柯楠第一次來到中國,方便快捷的高鐵、四通八達的公路等基礎設施給她留下深刻印象。“中國建設者的工作效率太高瞭,一座火車站短時間內就能拔地而起,令人震撼。”柯楠表示,這是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生動體現,“看到這些,就理解瞭中國為什麼能夠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在華留學期間,最令柯楠驕傲的是在第一年就通過瞭漢語水平5級考試。“當時,我每天學習漢語的時間超過10個小時。學習雖然辛苦,但我克服瞭困難,收獲瞭成長。”除瞭自身努力,柯楠也從中國同學身上學到瞭很多,“同學們十分勤奮,給瞭我很多支持和幫助,這也激勵著我不斷成長。”

  在柯楠看來,吉爾吉斯斯坦與中國的合作前景廣闊。“吉爾吉斯斯坦是內陸國傢,沒有出海口,共建‘一帶一路’增進瞭我們與世界的聯系。”她以傢鄉比什凱克為例,“許多市內道路在中國企業的參與建設下煥然一新,回國時我都認不出來瞭。”柯楠笑著說,過去坑窪不平的道路變身一條條嶄新的馬路,兩旁是平坦整潔的人行道,“這些街道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中國路’,身邊的親人、朋友說起這些時都很激動,感謝中國企業給比什凱克帶來的變化。”

  中國—中亞峰會期間,中國同中亞五國達成系列合作共識,其中包括“完成中吉烏鐵路可研工作,推進該鐵路加快落地建設”。“這條鐵路對吉爾吉斯斯坦十分重要。鐵路開通後,會有更多貨物通過吉爾吉斯斯坦流轉,促進國際貿易發展。未來,這條鐵路將成為中亞的一條重要交通幹線。”對吉中合作項目,柯楠如數傢珍,達特卡—克明輸變電線項目、中吉烏公路、奧什醫院……“這些合作項目將為吉爾吉斯斯坦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柯楠認為,吉爾吉斯斯坦可以在與中國的合作中學習建設經驗,規劃國傢發展。

  今年7月,柯楠即將完成在中國的學業回到傢鄉。“未來,我想從事國際貿易工作,特別是中醫藥貿易。中醫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中醫藥造福更多吉爾吉斯斯坦民眾。”柯楠說。

  “為塔中友好作出自己的貢獻”

  本報記者  范昊天

  湖北黃石,磁湖之濱。走進湖北理工學院國際學院辦公室,一面錦旗引人駐足,上面寫著8個字:“救命之恩  永生難忘”。錦旗感謝的對象是曾經在這裡就讀的塔吉克斯坦留學生尤爾達舍夫·阿利舍爾(中文名阿驪)(圖③左)。

  2020年6月5日,走在磁湖邊的阿驪突然聽到有人呼喊“救命”,不遠處,一對母子正在湖水中掙紮。阿驪沒有多想,立即跳入湖中,一手抓住孩子,一手抓住大人,奮力拉扯、托舉,終於將二人救起。等他上岸才發現,自己的手掌和膝蓋都被劃破,手機也壞瞭。那一天正好是阿驪23歲生日。

  事隔許久,已經回到瞭塔吉克斯坦的阿驪和記者談起當年的義舉和這面錦旗,還有些不好意思,“我隻是做瞭應該做的事情。塔吉克斯坦人民和中國人民之間有著深厚的友誼,互相幫助是應該的。”

  2015年,阿驪高中畢業後來到中國求學。“當時,我的很多親戚朋友都在中國。大傢都說,中國學習環境好、發展機會多,所以我也毫不猶豫地來瞭。”到中國後,阿驪先在新疆師范大學學習瞭一年中文,然後考入湖北理工學院,成為一名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

  來中國之前,阿驪隻會說“你好”“再見”等最基本的中文詞匯。“本來擔心因為語言不通和文化差異,無法適應在中國的生活,但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熱心地幫助我,有時在街頭遇到困難,一些陌生人也會主動幫忙。這些都讓我特別感動。”阿驪說。

  說起當年在中國的日常生活,阿驪仍然十分懷念:“黃石是一座有山有水的城市,風景美,人也熱情。”美麗的磁湖,俊秀的東方山、西塞山,黃石國傢礦山公園的“礦冶大峽谷”……阿驪和同學們一起,在繁忙的課業之餘,打卡城市美景、體驗特色美食,感受這座老工業城市的獨特魅力。

  除瞭黃石,阿驪還去過北京、廣州、深圳、武漢等城市。“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制造業發展水平令人贊嘆,我特別喜歡買中國產品。”阿驪告訴記者,自己腳上穿的鞋子就是中國制造,價格是外國同類鞋子的一半,但是質量很好,穿瞭3年多一點問題都沒有。

  2021年6月,本科畢業後,阿驪回到瞭塔吉克斯坦。在傢鄉,阿驪深切地感受到塔中兩國各領域交往日益密切。“很多中國企業來到塔吉克斯坦,參與各種項目建設,幫助我們改善基礎設施。商場裡,中國的服裝、百貨、傢具等很受當地人歡迎。”

  回國已經快兩年瞭,阿驪時常想起在中國留學的時光。“那是一段難忘的經歷,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友好氛圍令我印象深刻。”阿驪經常向身邊朋友講述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希望更多傢鄉人到中國走走看看,實地感受這個東方大國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親身參與兩國的交流合作,讓塔中友誼之樹常青。未來,我希望能回到中國攻讀研究生,為塔中友好作出自己的貢獻。”

  “做土中友好交往的使者”

  本報記者  崔  琦

  “中國是文明古國,來到這裡後,我深深愛上瞭中文、愛上瞭中國,一切仿佛是跨越歷史長河的相遇。”土庫曼斯坦青年古拉麗·博裡耶娃(圖④)這樣形容自己與中國的緣分。

  2019年9月,博裡耶娃來到位於陜西西安的西北大學學習俄語。“當年在傢讀書時,我曾在教材上看到中國氣勢磅礴的長城、奔騰不息的黃河,也對中國人民的勤勞勇敢與智慧有所瞭解。但我不想僅僅滿足於文字與畫面帶來的感受,更渴望擁抱這個古老又充滿朝氣的國傢。最終,我選擇來中國學習。”博裡耶娃說,閑暇時間,她會與好友相約遊覽中國的名勝古跡、山川河流,進一步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理解,陜西渭南、湖北武漢、山東臨沂等地都給她留下瞭非常美好的回憶。

  給博裡耶娃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城市還是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包括華陰老腔、華縣皮影戲等眾多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裡耶娃曾在學校擔任“非遺講解員”,與非遺傳承人深入對話交流,對非遺保護與傳承有瞭全面的瞭解,“西安的非遺保護做到瞭與時俱進,在創新中發展,讓中國傳統文化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作為歷史愛好者,博裡耶娃平時喜歡去西安的各大博物館。最近,她參觀瞭中國首傢民辦一級博物館——大唐西市博物館,看到瞭不少見證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傢貿易交往的古幣,“感覺很親切,就像回到瞭土庫曼斯坦的博物館一樣。”除瞭古幣,還有許多與古絲綢之路相關的展品。唐代粉彩舞馬俑讓博裡耶娃感觸頗多:“馬在中亞歷史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賽馬是土庫曼斯坦的傳統。歷史上,中國的絲綢、茶葉通過古絲綢之路進入中亞,我們的名馬也經古絲綢之路來到中國。”

  在西安,博裡耶娃時常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化交流活動。2021年,她參加瞭“多彩絲路,歡樂西安——走進土庫曼斯坦”主題展演活動。現場,博裡耶娃與其他土庫曼斯坦留學生一起身著民族傳統服飾載歌載舞,“很多人被我們的表演和服飾吸引,這也讓我感受到瞭自己留學中國的意義——增進土中兩國人民相互瞭解、促進民心相通。”

  5月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成功舉行。“峰會舉辦期間,西安著名商圈和旅遊景點的大屏上一直滾動播放著峰會的宣傳片,街頭也多瞭好些象征中亞國傢與中國友好交往的元素。作為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西安見證瞭土庫曼斯坦等中亞國傢與中國友好交往的歷史。峰會的成功舉行意味著中亞國傢同中國的傳統友誼再次從這裡出發。”博裡耶娃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土庫曼斯坦“復興絲綢之路”戰略在理念和實踐層面相近相通,“土中兩國合作交流將越來越頻繁,不斷增進彼此瞭解與友誼。未來,我希望從事翻譯工作,做土中友好交往的使者。”

  “在社交平臺上講述中國故事”

  本報記者  劉軍國

  最近,烏茲別克斯坦青年阿森貝克(中文名李辰陽)(圖⑤右)每天都很忙碌——一邊忙著準備與大學畢業相關的事情,一邊忙著制作講述中國故事的視頻,還要在電商平臺直播帶貨,“在中國的生活豐富多彩,充滿瞭驚喜。”

  阿森貝克是杭州師范大學的一名大四學生。小時候,他總聽父母說起一句阿拉伯諺語——“求知,哪怕遠在中國”,那時,他便對中國充滿瞭向往。2018年9月,他來到中國西安,開始瞭求學之路。

  一到中國,阿森貝克就被數字經濟的發展程度所震撼。“我想要學習電子商務,把網購和移動支付方式帶回傢。”在西安學習瞭一年中文之後,阿森貝克報考瞭杭州師范大學電子商務專業,並順利收到錄取通知書,還獲得瞭全額獎學金。

  在杭州師范大學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阿森貝克努力抓住每一次實踐機會。他嘗試直播帶貨,拍攝Vlog。慢慢地,他在社交媒體上有瞭不少粉絲。後來,他被邀請參加世界青年發展論壇、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青年友好故事會等活動,還報名擔任杭州亞運會志願者。

  “對我來說,在中國最奇妙的經歷是成為一名直播帶貨主播。希望能夠運用我所學習的電商知識,為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傢與中國的貿易往來牽線搭橋。”如今,阿森貝克利用學到的直播經驗,在跨境電商平臺幫助中亞客商采購中國優質產品,也向中國客戶推介中亞精美的手工藝品。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瞭不起的倡議,深受包括烏茲別克斯坦在內的中亞各國人民歡迎。”阿森貝克認為,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為烏茲別克斯坦發展帶來瞭新機遇,期待烏中兩國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合作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在中國生活瞭近5年,阿森貝克去過20多個城市,交瞭很多中國朋友。“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歷史、風俗習慣。我喜歡聽中國朋友講他們的故事,從他們的角度感知中國。”

  在中國走訪的過程中,阿森貝克萌生出一個想法——讓更多人瞭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從今年3月開始,他每周都會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發佈一條介紹中國的視頻。“烏茲別克斯坦和中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兩國人民對彼此充滿好奇。我制作的視頻在烏茲別克斯坦和其他中亞國傢非常受歡迎,很多人留言催我更新,還有不少中亞年輕人看瞭視頻之後,決定來中國學習。”阿森貝克表示,“在社交平臺上講述中國故事,可以促進中亞國傢和中國人民相互瞭解,推動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

  最近,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成功舉行,阿森貝克每天都關註著峰會新聞報道,“中亞國傢和中國不斷續寫友誼的故事,期待峰會取得的豐碩成果能夠進一步推動中亞國傢與中國各領域合作。”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