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9日電(陳彩霞) 當地時間19日至21日,七國集團首腦齊聚日本廣島。在這裡,他們將討論烏克蘭危機、全球能源、AI等議題。
然而這場峰會還未召開,“不要G7”“不做戰爭幫兇”的抗議聲就不絕於耳。此次的東道主日本,更是欲借舉辦G7峰會之機夾帶“私貨”,對中俄等國施壓。
到底是政治會議,還是政治表演?這場峰會暴露出多重意圖。
意圖一:
日本欲當“東亞主導者”
眾所周知,廣島是二戰時期原子彈爆炸發生地。從G7峰會舉辦地的選址,就可以看出日本打的“小算盤”。
美國《時代》周刊指出,東道主日本希望能利用“這座城市的悲慘歷史,來說服世界上最強大的民主國傢們。”隻有他們團結一致,才能應對來自所謂的“俄羅斯、中國和朝鮮的威脅”。
但日本似乎忘瞭,1945年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造成數十萬人死傷的國傢,是美國。
日本希望借此次G7峰會提升自身的地區主導地位,向國際社會展示日本深化“印太構想”,彰顯其國際存在感,同時對美國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再次做出呼應與配合,其目的已昭然若揭。
這次,除瞭G7原來的“小圈子”——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和意大利,作為今年輪值主席國的日本還拉來瞭韓國、澳大利亞、印度、巴西等8個“外援”撐場子。
在年初一系列外交巡訪的行程中,岸田不斷與G7及其他國傢領導人渲染“中國威脅”和東亞局勢。他反復強調,日本對現在的地區安全形勢感到擔憂,甚至公然揚言“東亞或將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岸田聲言,日本將成為東亞秩序的“主導者”。他還強調,日本要不斷加深與美國和北約的互動,並將從根本上強化自身的“防衛能力”。
意圖二:
操弄核議題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G7峰會首日將發表核裁軍相關成果文件。其中,將把《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作為核裁軍與核不擴散的基礎,強化核不擴散體制,為岸田提倡的“無核武世界”造勢。
分析指出,日本一邊稱要通過此次G7峰會向世界傳遞廢除核武器的和平信息,一邊又扮演美國的“馬前卒”,竭力謀求與美“核共享”去實現“國傢安全”,顯示瞭日本自相矛盾的心理。
此外,峰會還宣佈將“俄羅斯的核威脅”列為議題。對此,俄外交部發言人紮哈羅娃稱,這一做法是對常識的違背。
“這是在廣島,想象一下,美國的毫無底線遇上日方組織者可悲荒謬的決定,令人震驚。”
紮哈羅娃在新聞發佈會上提到,有檔案證據表明,除瞭廣島和長崎,美國還曾計劃對日本其他城市發動核打擊。
近年來,日本右翼政客不斷操弄核議題,想推動日本社會漸漸拋棄核禁忌傳統,將擁有核武器視為“正常”的國傢安全需要,將部署核武器視作合理安排,最終將發展核武器當作“水到渠成”的選擇。
“他們(日本)的方向很清楚,日本正朝著在五年內成為擁核國傢邁進。”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4月在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采訪時說道,日本一直“想靠近”美國。
意圖三:
美國的如意算盤
此前有消息猜測,由於美國面臨債務違約危機,拜登可能取消G7行程。然而,他還是拋下國內的“爛攤子”,在G7峰會召開的前一天,搭乘“空軍一號”抵達廣島。
分析稱,拜登將在G7峰會上向外界釋放訊號——美國既能保證自己在烏克蘭危機中的戰略利益,又能繼續在亞太地區建立一個“面向中國的統一戰線”。
雖然美國試圖在安全和經濟兩方面雙拳出擊“打壓”中國,但面對國內如今一系列的銀行業危機、債務上限之爭甚至政治暴力”,拜登不得不宣佈縮短亞洲行程,取消原定G7峰會後,對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國巴佈亞新幾內亞的訪問。
《紐約時報》17日發佈分析文章稱,拜登縮短海外行程是“美國國內政治破壞外交政策的表現,而且這發生在關鍵時刻、關鍵地區”。
路透社也提到,拜登縮短亞洲行會打擊對美國在該地區的信譽。
抗議聲四起
G7拉幫結派損人害己
此次G7峰會看起來聲勢浩大,但事實上,成員國之間的分歧和嫌隙愈發明顯。法國總統馬克龍曾表示,歐洲必須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頂住壓力,不再做美國的“跟班”。
分析認為,隨著經濟實力和影響力的此消彼長,G7不可能再一手遮天。如若G7繼續挑動地區緊張神經、拉幫結派搞陣營對抗,將有悖於大多數國傢的意願,最終隻會損人害己。
連日來,日本民眾在廣島召開多場集會,他們手舉各式標語,高呼“不要G7”“不做戰爭幫兇”等口號,譴責G7峰會打著“自由民主”旗號,行“軍事同盟”之實。
也有部分日本民眾稱,G7峰會不可能帶來和平,隻會給全球帶來更深重災難。日本如果不停擴軍、做軍事備戰,甚至謀求去擁有核武器,隻會讓日本再次吞下戰爭的惡果。(完)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