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能經受住44.2℃的炙烤。”來自印度奧裡薩邦的阿拉達娜(Aradhana Brahma)在晌午穿過當地的商業廣場,4月的廣場四下不見人影,街邊的商店和飯館大門緊閉,萬籟俱寂。這個場景被阿拉達娜形容為“奧裡薩的白夜”。在戶外待瞭不到四分鐘,阿拉達娜全身上下已被汗水浸透,空氣在高溫中像凝固瞭一樣,讓她感到喘不過氣。

  一場嚴重的熱浪在今年4月席卷瞭南亞、東南亞、東亞的多個地區,許多國傢再次出現創紀錄的高溫。據英國廣播電視臺(BBC)5月7日報道,越南經歷瞭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44.1℃。此前泰國西部麥省的氣溫達到創紀錄的44.6℃。緬甸東部一個城鎮的氣溫高至43.8℃,是十年來的最高氣溫。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9日,印度新德裡,人們打傘躲避高溫。

  長期追蹤全球溫度記錄的西班牙氣候歷史學傢埃雷拉(Maximiliano Herrera) 在社交平臺上寫道,最近亞洲地區的熱浪是“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高溫事件之一”。

  5月3日,世界氣象組織(WMO)宣佈,今年7月到9月產生厄爾尼諾現象的可能性為80%,並且有60%的可能性將在5月到7月出現。持續三年並導致海洋降溫的長期拉尼娜現象已經結束,厄爾尼諾現象將對全球許多地區氣候產生與拉尼娜現象相反的影響,可能加劇全球升溫。

  這種影響很可能已經顯現。根據全球多個權威氣象統計機構的數據,今年前三個月全球地表溫度僅次於2016、2020和2017年(按照熱的程度排序)。2023年將很有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四個年份之一。

  過早到來的高溫再次凸顯出氣候變化影響的真實性和迫切性。在情況變得更糟糕之前,我們是否有做好準備?越南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專傢蕭永健(Renard Siew)告訴澎湃新聞,關鍵的問題是大多數人往往忽視長時間暴露在極端高溫中的危險,認為這就是日常生活。因此亟需提醒人們應對極端高溫。

  那些待在有冷氣的室內、乘車、點外賣、富裕的人群或許可以輕而易舉地通過各種方式規避高溫。“但更多人必須直面烈日。”關註氣候變化中弱勢群體所受影響的人類學傢麥奎德博士(Katie MacQuaid)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警告道,近期的極端熱浪將進一步加深脆弱人群在氣候變化影響下所承受的苦難。

  困在極端熱浪中的亞洲

  在位於氣候危機前沿的印度,有48個氣象站在4月18日錄得42℃以上的氣溫,其中奧裡薩邦的最高氣溫為44.2℃,相較於前一天的氣溫驟增6.1℃。此前印度剛經歷瞭自1901年以來最熱的12月和2月。印度氣象部門在3月就發出預警,5月底之前該國氣溫將高於平均水平。對於印度今年的氣溫波動,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表示,今年的極端熱浪比正常情況來得早,覆蓋范圍廣闊,持續時間比典型熱浪長得多。

  印度是最容易受到高溫影響的國傢之一。政府報告顯示,相較於2000年至2010年間,在其後十年裡,印度經歷的熱浪事件增加瞭四分之一,與熱浪相關的死亡率增加瞭27%。一項發表於《柳葉刀》(The Lancet)的研究稱,2022年印度經歷瞭122年來最熱的3月和4月。該研究預計,到本世紀中葉,極端高溫的天數將增加兩至四倍,同時熱浪在變得更加頻繁和炎熱的基礎上,會更早到來且停留得更久。

  今年的高溫熱浪不僅在南亞地區早早到來,在毗鄰的東南亞地區亦是來勢洶洶。4月,馬來西亞氣象局在多個州發出熱浪警報,其中馬來西亞中部森美蘭州於4月22日錄得38.4℃的最高氣溫。由於熱浪,馬來西亞教育部下令暫停全國學校的所有戶外活動。4月25日,馬來西亞東海岸吉蘭丹州一名11歲男孩因中暑和嚴重脫水死亡。同一天,當地一名19個月大的幼兒死於嚴重脫水。

  5月初,越南北部清化省也錄得瞭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44.1℃。當地官員警告人們為防止中暑最好待在室內。據法新社報道,越南氣候變化專傢阮玉輝(Nguyen Ngoc Huy,音譯)稱,鑒於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背景,越南的新高溫記錄令人擔憂。 “我相信這個記錄會被重復多次。”他說,“它證明瞭極端氣候模型是真實的。”

  5月6日,老撾瑯勃拉邦達到打破全國高溫紀錄的43.5℃,當周老撾首都萬象也達到42.5℃,超越瞭該市的歷史紀錄。

  在泰國,5月6日的41℃創下瞭曼谷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紀錄。根據泰國氣象部門數據,4月中旬,西北城市達克成為該國第一個超過45℃的地方。自3月下旬以來,泰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已在40℃上下,將電力需求推至新高峰。據報道,許多選民在投票站排隊等待泰國大選提前投票時暈倒。泰國總理巴育也對“各地出現危險的高溫”表示瞭擔憂。

  對脆弱人群更致命的高溫

  相比較有錢人,窮人和弱勢群體更容易受到高溫的傷害。如果今年的高溫再創紀錄,亞洲很可能出現由熱應激導致的超額死亡和過早死亡。

  “在有冷氣的地方,人們不需要為熱浪感到煩惱。”麥奎德博士對澎湃新聞說。這也更加凸顯出氣候變化影響下,極端高溫熱浪事件對不同人群的不平等影響。

  過去十年裡多次打破紀錄的高溫使空調成為印度傢庭和辦公室的重要設備——據Statista的數據顯示,印度的空調銷量在2022年到2023年達到近100萬臺。

  即使空調使用率創歷史新高,絕大多數印度人仍然買不起空調。為瞭使空調更加實惠,印度政府在2022年開始實施生產掛鉤激勵計劃(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該計劃旨在通過促進本地制造來減少零部件的進口——進口零部件占空調成本的50%。

  “但人們需要承擔的不隻是購買空調的費用,還有維持空調運作的高昂電費。即使能運行這些設備,也無法保證遠離高溫,因為夏季斷電很常見。”麥奎德博士表示,“在貧民窟和農村等脆弱區域,基礎設施落後的問題仍然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6日,印度新德裡,氣溫飆升至40℃以上,工人運送冷氣機。

  這種情況阿拉達娜有著親身體會。在霍爾達區的皮庫裡村(Pichukuli),等待空調運作時的嗡嗡聲成為當地村民的日常狀態。“村裡大部分房屋都安裝瞭空調。”阿拉達娜告訴澎湃新聞,她在這個奧裡薩邦南部村莊長大,“但煤炭短缺導致的斷電是常有的事,有時等一個小時電就來瞭,有時需要等四五天”。

  在沒有電的日子裡,阿拉達娜和她的傢人會睡在地上或屋頂上,手工扇子仍然是每戶人傢的必備品。即使人們可以借助充電式電扇度過一個停電的下午,但太陽能電池板隻能維持幾個小時,不能解決長時間停電的問題。

  “停電的時候,水是最有效的降溫辦法。”每過幾個小時,阿拉達娜都會用浸濕的毛巾擦拭皮膚。但皮庫裡村正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村民的飲用水大都為井水,當地下水幹涸時,我們能獲得的水就非常少。”阿拉達娜說。不過她仍然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因為皮庫裡村的每戶人傢都有自己的水井。而有些村莊隻有兩三口水井供全村人取水,這意味著人們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在高溫下獲取非常有限的井水。

  雖然熱浪造成的煩惱在印度是常有之事,但不少印度民眾對極端高溫的重視程度仍顯不足。來自印度濱海城市孟買的塔尼婭(Taniya Firoz Khan)告訴澎湃新聞:“在受熱浪影響相對較小的地區,比如孟買,人們容易疏於意識到自己正處於危險邊緣。”孟買地處海岸線,氣候相對較為溫和。不過,隨著全球變暖的影響,近年來孟買也開始經歷愈發頻繁和嚴重的極端熱浪。

  4月18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瞭一起發生在孟買新城鎮的悲劇——在頭頂烈日參加完一場政府贊助的活動以後,至少13人死於中暑,多人被送往醫院。當地媒體報道稱,當天該地最高氣溫達到38℃。但活動圖片顯示,仍有數千人直接坐在陽光下,沒有采取任何防曬措施。

  另一方面,在作為歷年熱浪必經之地的奧裡薩邦,熱浪似乎不再是當地人眼中的威脅。阿拉達娜對此深有體悟:“正是因為經歷過多次極端熱浪,人們會認為即將到來的熱浪隻是每年夏季如期而至的尋常高溫。”她的祖父是一位經歷過饑荒的農民,不久前因為在令人窒息的高溫下持續勞作而當場昏厥。在昏厥之前,子女曾再三勸告他擱置農活,但他仍在高溫天一頭紮入農田。

  阿拉達娜補充道:“他們的行為動機往往取決於個人感受。”據瞭解,阿拉達娜的祖父通過電視瞭解到馬哈拉施特拉邦有多人死於熱浪,但他認為自己能夠憑借過往經驗和強健體魄捱過高溫。

  當地時間2022年4月24日,印度普拉亞格拉傑,高溫持續,很多孩子因中暑在醫院治療。

  個人感受真的可靠嗎?科學傢發現,普遍存在於沿海城鎮的高濕度是極端熱浪的一種重要危險因素。“濕熱”相較於“幹熱”有著更大的危害。較高的濕度不僅會使人體散熱困難,還可能導致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人體感受到的溫度高於實際溫度,從而使人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維持正常體溫,進而產生虛弱、頭暈等癥狀,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塔尼婭和阿拉達娜所言並非一己之見,一項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al communications)的研究顯示,當極端熱浪發生時,社會傾向於依據他們最近經歷過的類似事件來應對當前的災難。因此,考慮到極端熱浪日益加劇的趨勢,印度可能會低估當前災難的嚴重性。此外,該研究還發現,即使在已經經歷瞭創紀錄高溫的地區,當地居民仍可能沒有為未來的極端熱浪做好準備,因為年平均氣溫依舊是溫和的。

  科學傢就人類能夠生存的氣溫上限已經提出“濕球溫度”的概念,即自然風作用下濕潤物體的溫度。研究表明,在約31℃的濕球溫度下,出現腦損傷和腎衰竭的風險幾率攀升。而持續暴露於35℃的濕球溫度被認為是致命的。據世界銀行在去年11月發佈的報告顯示,印度可能會成為濕球溫度頻繁超過35℃生存閾值的首批地區之一。

  此外,加劇高溫影響的另一個問題是夜晚比以前也熱瞭很多。夜間較低溫度通常是人們緩解、預防中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越來越炎熱的夜晚會擾亂人們睡眠並使身體緊張,增加中暑的幾率。

  高溫下農民生計堪憂

  除直接威脅生命以外,這種提早到來的高溫壓力正在顛覆越來越多人的生活和生計。

  蕭永健告訴澎湃新聞,熱浪對人們造成瞭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對那些必須在戶外工作的工人(建築業、農業)。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工作,可能會導致工人們熱應激,並對身體狀況造成損害,這也會影響他們的生產力水平。

  以印度為例,一項發表於《柳葉刀》的最新研究稱,2021年極端高溫導致印度人損失1672億個小時的潛在勞動時間,造成的收入損失相當於該國生產總值(GDP)的5.4%左右。而據權威研究預測,到2050年,受極端高溫影響,印度人在白天的戶外工作能力將減少15%,印度的GDP和生活水平將下降2.8%。

  印度是全球重要的糧食供應國,直接或間接依賴農業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人群占印度14億人口的近60%,小麥減產將引發人們長期以來對糧食安全和收入穩定的擔憂。據印度氣象部門稱,2月份部分小麥產區最高氣溫連續幾天突破39℃,比常年高出近10℃,持續的高溫可能會對小麥產生不利影響,因為小麥正接近對溫度敏感的生殖生長期。小麥開花期和成熟期時的高溫會降低小麥產量。

  當地時間2023年4月24日,克什米爾查謨地區,農民在收割小麥。

  而這種情況在去年的高溫中已經發生。印度旁遮普邦農業部主任古爾溫德·辛格(Gurvinder Singh)告訴印度的環境保護門戶網站Mongabay-India:“在2022年,由於熱浪影響,旁遮普邦的小麥產量從2021年的1700萬噸下降到1390萬噸。我們預測今年的小麥產量可能也不會超過去年的數字。”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世界氣象組織預警今年厄爾尼諾現象發展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它的再次出現不僅“可能會加劇全球氣溫升高”,還可能會破壞印度的季風降雨,使印度的農業雪上加霜——印度將近一半的農田靠雨水澆灌,而且受季風影響。提供天氣服務的大型私營印度公司Skymet在一份聲明中指出,自2000年以來,印度出現的6個厄爾尼諾現象年中有5個發生瞭幹旱,其中兩年出現“嚴重幹旱”。

  鑒於極端高溫影響下的作物經濟損失,提早到來的極端熱浪意味著更多的減產。對小農戶而言,背負巨額債務是普遍現象。由於當前全球變暖使農業更不穩定,這些農民不知如何償還債務。

  除卻降水不足導致的額外灌溉資金投入,印度農民還面臨工作時間縮短引起的收入減少。“大部分農業公司以利益為導向,在農業不景氣的背景下,被雇傭農民的工作時間減少意味著他們能為企業創造的價值減少。即便知道高溫下長時間的戶外工作是致命的,為瞭生存,許多農民還是這樣做瞭。”阿拉達娜對澎湃新聞說。

  農業危機將許多人推向城市。然而,由於印度經濟結構的失衡與斷層,經濟增長的利好並不包含就業機會的增加。而且大多數城市崗位都是戶外工作,今年的極端熱浪使其面臨更大的風險。一種找不到出路的恐懼情緒長久籠罩著印度的農田——據印度國傢犯罪統計部門透露,自1995年以來,印度自殺的農民人數超過瞭29萬,但這些數據沒有具體說明自殺原因。

  雖然印度政府保證會為農民提供社會保障,但這些承諾至今仍停留在口頭上。來自印度北方邦的黑茲爾(Hazel Borkar)告訴澎湃新聞:“事實上政府不會向農民提供任何實質性幫助。即使我們設法取得瞭一些補償,這些錢也隻是出於政府名譽的維護。”

  “印度現有的農作物保險覆蓋面很低。”班加羅爾農業研究基金會主任桑迪潘·巴克西(Sandipan Baksi)在接受Mongabay-India采訪時說。據印度農業研究基金會稱,2012年至2013年間,隻有不到5%的種植水稻和小麥的農戶有農作物保險;從2018年到2019年,種植水稻和小麥的農戶的相應比例分別略微增加到8%和7%。

  來自新德裡的農業專傢戴維德·夏爾馬(Devinder Sharma)在接受Mongabay-India采訪時表示,印度現有的農作物保險計劃旨在讓私人保險公司受益,而不是農民,“除非改變這種方法,否則農民將繼續受苦,而且現在極端天氣事件將更加頻繁”。

  夏爾馬在印度雜志《展望》(Outlook)中進一步補充說:“農民的大部分需求隻有政府能解決。氣象局應在每年的1月提出溫度預測,這樣農民就可以做相應的準備,政府的應急計劃和政策舉措也可以提前形成。”該報道稱,盡管印度政府已於2019年啟動瞭國傢氣候變化和人類健康計劃,但其努力尚未見效。

  應對高溫亟需更多舉措

  極端高溫天氣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的背景下,我們該如何應對?

  為應對極端熱浪,印度政府早在2013年就啟動瞭高溫行動計劃(HAP),即通過規定印度各地區預防措施、災難響應和災後響應措施以減少極端高溫的破壞性影響。目前已有的高溫行動計劃已經擴散到該國多個司法管轄區,它們敦促不同解決方案類型的健康組合。例如,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不僅有效降低瞭城市高溫風險,還能保護和恢復有助於應對社會挑戰的生態系統。

  據印度政策研究中心(CPR)在今年3月底發佈的HAP影響評估結果顯示,在審查的37項高溫行動計劃中,相當一部分幹預措施是長期措施,如急救設施的健全、冷卻屋頂的建造和日薪勞動者工作時間的調整等,這些措施可以降低兩個或更多炎熱季節的高溫風險。在奧裡薩邦,當地政府在發佈高溫預警的同時還立即要求學校暫停線下教學。“這隻是從線下到線上的教學模式轉變,學生的課業不會受太大影響。”阿拉達娜說,“負擔不起電子設備的學生可以向政府申請免費的電子設備支持。”

  與此同時,評估報告還提出瞭這些計劃的不足之處——報告稱,37項高溫行動計劃對極端熱浪的看法過於簡單化,且並未做到因地制宜。高濕度的印度沿海城鎮和印度中部的礦業城鎮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熱浪現實,但對照的高溫行動計劃卻毫無二致。至關重要的是,沒有任何計劃將氣候預測納入規劃,這限制瞭對何時何地對印度不斷擴大和密集的城鎮進行結構性改革的理解。

  另外,評估表明,幾乎所有的高溫行動計劃在識別和幫助脆弱群體方面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老年人可能被困在他們的房子裡或缺乏社會支持,性別不平等在氣候適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難民群體在獲取國傢支持的過程中可能面臨諸多困難。”麥奎德博士說,“相較於其他社區,居住在貧民窟的人群更容易受到熱浪影響。”由此,她進一步提出,脆弱區域需要建立專門應對熱浪的社區中心,“這些避難所可以為中暑的住民提供降溫和急救服務。”

  當地時間2023年5月10日,印度艾哈邁達巴德,人們走在幹涸的河床上。

  據悉,在印度的艾哈邁達巴德,已有市政公司提供類似救助服務。但麥奎德博士認為他們可以做得更多:“雖然一些地區建立瞭降溫中心,但他們沒有考慮到獨居老人和殘疾群體的出行不便。”除對脆弱群體缺乏關註以外,研究人員還認為,大多數高溫行動計劃還存在資金不足、法律基礎薄弱、透明度低等問題。

  巴爾汗博士在接受CNN采訪時表示:“過去五年裡,印度在擴大高溫行動計劃方面發揮出巨大的效力。但隨著印度和印度次大陸的熱浪提早到來並且逐漸加劇,我們有必要重新評估該國氣候脆弱性的指標。”

  在此基礎上,麥奎德博士進一步補充,評估人員和政策制定者需要直接接觸脆弱群體,以確保他們的需求和看法在氣候政策和規劃中得到充分體現。“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瞭解誰在氣候政策中受益,而誰被這些計劃排斥。”

  高溫行動計劃是相對較新的公共政策項目,因此一直都在不斷更新發展。2022年12月,印度政府表示,印度國傢災害管理局(NDMA)和印度氣象部門正在與23個易受熱浪影響的州合作制定州級行動計劃。今年4月18日,印度焦特佈爾市啟動瞭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高溫行動計劃。該計劃是拉賈斯坦邦第一個包含脆弱性評估的項目,評估納入瞭對各地熱負荷的考察、對脆弱人群的氣候敏感性分析以及對社區資源分佈圖的繪制。

  全球變暖已非遙不可及的前景。在不遠的未來,隨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日益常態化,“奧裡薩的白夜”或將在更多國傢和地區隨處可見。在亞洲國傢,貧窮、糧食安全、健康等社會問題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愈演愈烈。頻繁發生的極端天氣事件意味著國傢面臨更大的災害風險和嚴重的經濟損失,這些都使得後疫情時代下政府在促進經濟、恢復民生等方面的發展道路更加困難重重。

  “氣候變化的影響是真實的,政策制定者需要盡快制定方案,以確保社區準備好面對越來越惡劣的天氣。 我們需要政府所有部門、整個社會一起參與。各方需要形成更強有力的共識和巨大的緊迫感,就這一問題采取行動。”蕭永健說。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