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2日,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大使接受彭博社佈魯塞爾分社社長凱文·懷特勞(Kevin Whitelaw)和記者湯姆·漢考克(Tom Hancock)專訪。以下是中文專訪實錄:

  彭博社:我想從貿易問題開始。中歐雙方近期宣佈發起反補貼、反傾銷等貿易救濟調查案件,雙方是否正走向貿易戰?如何避免貿易戰?

  傅聰:貿易戰並非中方所願,但我們確實對歐盟采取的一些貿易措施高度關切。據我們統計,目前已有9類中國輸歐產品受到歐方反補貼或反傾銷調查,其中最受關註的是電動汽車。據報道,歐方還考慮對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生物柴油等產品采取類似措施。

  中方反對上述舉措,其本質是保護主義。我們註意到,歐方調查的很多對象都與可再生能源有關。事實上,中歐企業在該領域建立瞭很多合作關系,還組建瞭合資企業。征收高額關稅或采取其他限制措施不僅損害中國企業利益,也傷及歐洲企業,甚至會破壞歐盟綠色轉型努力,損人不利己。西方媒體已有報道,敦促歐盟謹慎行事,呼籲其評估這些措施對歐盟綠色轉型目標的影響。有消息稱,歐洲的一個主要政黨已提議放棄2035年停售內燃汽車的目標。如果歐方在可再生能源領域限制對華合作,必將對歐盟綠色轉型努力產生負面影響。

  我還要強調,中方希望通過友好方式解決問題,貿易救濟、高關稅乃至制裁隻能是最後手段。希望雙方能夠通過友好協商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彭博社:電動汽車調查是大事。你認為歐盟對華反補貼調查是善意、嚴肅的嗎?如果歐方最終決定加征關稅,中方會采取反制措施嗎?

  傅聰:首先,一些歐盟成員國代表表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調查是出於政治動機。我希望情況並非如此。坦率講,歐盟有關調查程序也並非沒有缺陷。啟動類似調查通常需要盟內產業提出申請,但此次系歐盟委員會自主發起。其次,在立案前磋商上,歐方留給中方的準備時間非常有限。第三,在抽樣上,歐盟隻選擇瞭3傢中國本土企業,故意排除瞭中國市場對歐出口量最大的企業,而這是一傢美資在華企業;在對歐洲企業抽樣時,也故意排除瞭產銷量靠前的企業。這必然會扭曲調查結果,對中方很不公平,需要加以解決。

  彭博社:但中國迄今還在與歐盟合作。

  傅聰:沒錯。盡管歐方在程序上存在缺陷,我們仍在同歐方磋商。因為我們希望避免出現雙方不得不相互采取貿易措施的局面。

  彭博社:在你看來,如果歐方最終對電動汽車征收關稅,中國會做出反應嗎?

  傅聰:希望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彭博社:我們註意到中方近期宣佈對歐盟白蘭地發起調查,這被廣泛解讀為一種回應和警告。你認為歐盟其他商品是否也面臨類似調查風險?比如化妝品、奢侈品等。

  傅聰:對白蘭地調查是中國政府應中國國內產業申請發起的。歐盟對華白蘭地出口大幅增長,且價格快速下降。這是中方啟動調查的原因。歐方一直指責中國提供各類補貼。可事實上,從2020年到2022年,歐洲各行業總共接受3.8萬億歐元補貼。如果中國采取歐盟同樣做法,很多產品都可以成為調查對象。

  彭博社:你認為歐盟同中國一樣也在進行補貼,所以歐盟以補貼為由限制對華貿易是雙重標準嗎?

  傅聰:某種形式的補貼是常見做法。美國有《通脹削減法》,歐洲很多國傢也實施補貼,或補給產業,或補給消費者,其目的都是為瞭刺激本國產業。因此指責中國補貼並不公平。至於中國政府是否給予某些產業補貼,我願再次以電動汽車行業為例。中國政府隻在研發階段提供補貼,這完全符合世貿組織規則。但在生產階段,政府完全沒有提供補貼。因此,指責中國企業接受政府補貼,或暗示中國企業依靠政府補貼發展壯大,是不公平的。中國車企特別是電動車企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靠的是中國科學傢、工程師的聰明才智,以及中國工人的辛勤高效工作,並不是因為政府補貼。

  其次,有歐洲政治人物指責中國產能過剩,稱正是因為中國產能過剩和政府補貼,中國的廉價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泛濫”。我認為這種評價不公平。首先,中國電動汽車並不便宜。中國電動車企瞄準的是歐洲中高端市場,汽車價格也與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生產的同級別汽車相當。說到“泛濫”,根據歐盟統計,中國對歐洲出口電動汽車僅占歐洲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的8%。如果這也叫“泛濫”,那麼如何看待在中國市場上占比超過20%的歐洲汽車?

  彭博社:但這些都是中國生產的,不是嗎?

  傅聰:現在很難說哪輛車是哪裡生產的,因為其零部件可能來自世界各地。我要強調,剛才提到的8%和20%這兩個數字是不同的。8%隻是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而20%則是歐洲汽車占整個中國汽車市場的份額。

  產能過剩的說法更是站不住腳。大型企業在設計產能時不會隻關註國內市場,而是放眼全球。再以德國汽車為例,去年德國生產瞭360多萬輛汽車,其中280多萬輛銷往國外,但沒有人說德國汽車產能過剩。毫無根據地指責中國產能過剩是不公平的。

  彭博社:你到佈魯塞爾以來,是否感覺某種程度上中歐貿易關系的矛盾面在上升,正在走向類似中美關系的局面。一些人稱之為貿易戰風險。

  傅聰:這種情況並非我們所願。我在同歐盟官員、成員國駐歐大使接觸時,他們都表示歐洲與美國不同,不會采取同樣做法。但我們確實對歐盟提出的一些政策和措施相當關切。今天,歐盟委員會將出臺經濟安全一攬子計劃,主要針對中國。我們面臨很多挑戰。

  盡管如此,我認為到任以來,中歐關系呈現向上態勢。中歐高級別代表團多次互訪,米歇爾主席和馮德萊恩主席去年底赴北京出席中歐領導人會晤,將中歐高層交往推向高潮。今年初以來,習近平主席已同數位歐洲領導人舉行實體或視頻會晤,幾天前李強總理訪問瞭瑞士和愛爾蘭。這一良好勢頭無疑將為雙邊關系提供政治指導和前進動力,希望雙方繼續保持。

  中歐關系當然也面臨一些挑戰。我認為經濟問題隻是表象,最大挑戰來自相互認知。歐洲或歐盟對中國仍有許多誤解。現在歐洲有很多關於地緣沖突的討論,一旦涉及中國,往往都基於誤解。我到任以來反復重申,很多針對中國的批評都毫無依據。比如,有人稱中國意圖顛覆現行國際秩序,這與事實相去甚遠。中國是現行國際秩序的受益者,我們自然要維護它,為什麼要破壞它?事實上,中國是現行國際秩序最有力、最堅定的捍衛者之一。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公認的五核國之一;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獲益良多,實現瞭經濟繁榮。中國有什麼理由破壞這一秩序呢?人們應當認識到這一點。

  彭博社:歐盟經常談論“去風險”,這成瞭一個熱詞。當歐盟官員、歐洲領導人、美國領導人都使用同一措辭時,你有什麼看法,是否有所擔憂?

  傅聰:坦率講,“去風險”戰略已經對中歐關系產生瞭阻礙。我們完全理解歐方加強經濟安全的願望,但問題是邊界在哪裡?如何平衡經濟與安全?這是人們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歐洲要想發揮更大作用,就必須擁有強大經濟。而隻有保持對外開放,才能實現這一目標。歐洲過去一直是全球化和自由經濟的堅定倡導者,但坦率講,如今歐方展現出的更多是內顧傾向和保護主義。這對歐盟並無好處。這就是我對“去風險”的看法。

  彭博社:所以你認為這更像是一種不同的政治戰略,而非基於保護供應鏈和經濟的合法需要?

  傅聰:我們理解保護經濟安全的願望,但要有明確界限。走得太遠,隻會反噬自身。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很成功,主要經驗之一就是,要發展必須開放。閉關鎖國、拒他人於門外,不可能 “保護”自身經濟,隻會害瞭自己。歐盟應該認識到這一點。歐盟采取的政策措施,如投資審查工具,顯示其似乎認為損害歐盟安全的因素無處不在。如果歐方排除所有外部投資,特別是來自中國的投資,就不可能真正實現經濟繁榮。此外,還有關於高新技術出口管制的議論。許多科學傢和學者告訴我,中歐科技合作是雙向互惠的,阻止與中方開展科技合作不僅不利於中國,歐盟也會遭受損失。

  另一件事是對外投資審查。這已遠遠超出“去風險”范疇。禁止對其他國傢投資怎麼能維護自身經濟安全或“去風險”呢?對高科技企業來說,放棄超大規模的中國市場,還能興旺多久?很高興看到不少成員國正在抵制歐委會官員相關做法。希望常識和理性最終能夠占據上風。我們願與歐盟實現合作共贏。限制相互投資和高科技出口將造成雙輸。任何一方都不願看到這種局面。

  我還想強調,中國高度重視與歐盟的關系。當前,世界進入動蕩期,地緣政治局勢緊張。我們認為,歐洲在政治和經濟上都是一支重要的全球性力量。

  彭博社:中國也有自己的自給自足政策,習近平主席經常談到要“自力更生”,中歐的做法如出一轍。這應該是各國主權的一部分。

  傅聰:每個國傢都需要考慮自身安全,這沒有問題。問題是把界限劃在哪裡。我們確實需要加大自力更生。美國在一些歐洲國傢的支持下,正在切斷某些領域的對華供應鏈。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光刻機。面對“斷供”,中國難道隻能坐以待斃嗎?我們當然需要強調自力更生,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與他國合作。

  外界對中國“雙循環”發展格局存在疑慮。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發展經濟必然首先依靠自身市場。但正如習近平主席多次指出,凡是願同中國合作的國傢、地區、企業,我們都會積極開展合作。我們正在采取各種舉措吸引外資,最新例子是給予歐洲七國免簽待遇。我們願為更多遊客和商務人士來華提供便利。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還出臺瞭許多措施,改善外國投資者的營商環境。

  再舉一例,中國是世界上唯一舉辦進口博覽會的國傢。我們希望通過舉辦進博會,為潛在的外國投資者和出口商提供展示產品和技術的平臺。這是一個年度展會,吸引瞭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美國企業也很踴躍。中國並沒有與世隔絕,閉關鎖國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

  彭博社:你提到瞭光刻機。很明顯,荷蘭服從瞭美方壓力。你是否擔心歐盟在更大范圍采取此類做法?

  傅聰:確實。歐盟委員會正就出口管制提出建議,想在歐盟層面推行。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好信號。這將阻礙雙方科技和經濟合作,以及歐洲企業發展進步。相信大傢都清楚,荷蘭阿斯麥公司高管對限制對華出口頗有怨言。沒有中國市場,不知道他們的優勢地位還能維持多久。永遠不要低估中國科學傢和工程師的聰明才智。

  彭博社:對於阿斯麥公司,中國會怎麼做?荷蘭剛剛在一月份實施瞭更為嚴格的限制措施。

  傅聰:是的,在美國的壓力下。

  彭博社:你是否認為,荷蘭是在美國壓力下實施這些舉措,所以沒有必要對其采取反制?還是說,正是因為荷蘭跟隨美國,所以恰恰需要進行反制?

  傅聰:正如我所說,貿易措施是最後的手段。我們不希望看到中歐相互采取貿易措施。這將造成雙輸局面。這不是我們的政策。

  彭博社:你去年到任時談到希望改善中歐之間的政治氛圍。你能談談具體取得瞭哪些成果嗎?

  傅聰:具體成果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地理標志協定(GI)。這是一項互惠互利的協議,首先惠及廣大農民,後續還可能擴展到工業產品領域。其次,中歐之間的對話已經恢復。不能低估對話的重要性。剛才談到供應鏈問題,歐盟擔憂對華依賴,中方已提出建立對話機制,確保雙方都不會把依賴武器化,中方甚至願意做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承諾。希望中方的誠意能夠得到對等回應。

  談到依賴,不能誇大這個問題。首先,中歐之間的依賴是相互的,而非歐洲單方面依賴中國。中國在許多產品和技術上也依賴歐洲。這是經濟全球化的結果,很正常。其次,歐洲對華依賴有被誇大之勢。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朗格曾援引歐盟調查報告稱,歐方隻有0.2%的中間產品和1.4%的最終產品明顯依賴中國,不應過分誇大。根據中方測算,中國對歐依賴遠遠高於這一比例。人們對此應有正確認識。現在歐洲政客總是炒作這個問題,似乎歐盟對華依賴已變得不可接受。事實並非如此。

  彭博社:但在一些領域歐盟確實存在對華依賴。歐盟委員會去年發佈的報告提到,歐盟特別依賴中國的60種產品,大多是很小的東西。你說中國希望與歐盟談一些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東西,是承諾不把依賴武器化嗎?

  傅聰:中方希望建立相關對話機制,目的是討論供應鏈穩定性。如果歐盟真的關心這個問題,就不應拒絕中方提議。我們確實願意做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承諾,期待歐盟方面做出同樣回應。當然,現在談承諾的具體內容為時尚早,雙方應先進行對話。中方提出對話建議已有一段時間,希望歐方能夠接受。我們願與歐方開展對話,以消除彼此疑慮。

  彭博社:說到對話,最近歐盟稱其駐華外交官面臨約見難的問題。你怎麼看?

  傅聰:我不知道這種說法從何而來。從歐盟駐華代表團網站上可以看到不久前會見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和復旦大學學者的消息。

  實際上,中國到訪佈魯塞爾的團組很多,包括高官、學者、企業傢等。部分歐洲國傢公民也享受赴華免簽待遇。如果我們邀請別人訪華,卻又避而不見,邏輯何在?但也不能指望想見誰,第二天就能安排上吧?我也沒有這種待遇,我在歐盟也有很多想見卻見不上的人。

  彭博社:這正是我想問的。你也存在約見難的問題嗎?

  傅聰:作為中國駐歐盟大使,我的職責是促進和改善中歐關系。我確實遇到一些困難,但我認為需要從積極的角度加以處理。我曾告訴歐方對話者,我沒有公開抱怨,就真的代表我沒有怨言嗎?

  這是因為我願意展現中歐關系的積極面,比如我們都倡導多邊主義。當前,世界進入動蕩期。去年底,中國就對外工作召開瞭一次重要會議,會上提出瞭一些基本外交原則。我們提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當前,世界從單極走向多極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中方主張多極化進程應是有序的,就是要遵守國際法,支持聯合國和聯合國憲章,這是中國外交的一項基本原則。就全球化而言,中方主張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我們希望維護全球化進程,同時不否認全球化帶來瞭一些發展失衡問題,主張對此做出改變,實現人人受益。

  中歐有如此多的共同之處,因此我們高度重視中歐關系。相信隻要歐洲堅持戰略自主,世界就不會重蹈冷戰和集團對抗覆轍。希望歐盟、歐洲國傢及歐洲民眾能夠增進對中國和中方政策的理解。我們應為穩定和擴大雙邊關系做更多事情。我到任以來見瞭很多人,包括政治傢、外交官、智庫學者和商界人士等,深刻感受到許多人都對同中國發展良好關系抱有強烈願望,都希望同中方攜手為雙邊關系和世界註入穩定性。中歐就此開展合作大有可為。

  彭博社:關於烏克蘭問題,中方一直談論和平。但為何中方近期缺席瞭一些重要涉烏和會?為何中方沒有同烏方積極接觸?

  傅聰:中方對烏克蘭危機的態度是一貫的、明確的,歸結起來就是勸和促談。我們願意推動和談。無論俄烏雙方有何分歧,都應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關於中方立場,我們強調四點:各國主權、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都應該得到遵守,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都應該得到重視,一切有利於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該得到支持。這是中方處理烏克蘭問題的根本遵循。

  中方同包括俄羅斯和烏克蘭在內的各方一直保持著接觸。習近平主席與烏總統澤連斯基通話,中烏兩國外長多次舉行會晤,兩國大使也都很活躍。中俄元首也舉行瞭會晤。中方始終傳遞的一個信息是,我們敦促通過談判解決問題。我們在以自己的方式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人們可以放心,中國不會缺席任何和平努力。

  彭博社:歐盟曾考慮以規避對俄制裁為由將一些中國企業列入制裁名單,但最終不瞭瞭之。中國企業已停止向俄出售相關產品瞭嗎?中歐是否正積極討論如何滿足歐方要求?

  傅聰:事實上,中歐雙方已經解決瞭上述問題。關於出口,中方立場非常明確,不向俄羅斯提供包括武器在內的致命性援助。中方也嚴格控制兩用品出口,不久前還加強瞭無人機出口管制。當然,中俄是友好國傢,保持著正常貿易往來,這種關系仍將持續下去。但中方不會為烏克蘭危機“火上澆油”。

  彭博社:關於紅海問題,通過紅海運輸的貨物大部分是中國商品。中方對近期紅海襲擊造成的安全問題是否感到擔憂?是否考慮采取更多措施來保護過航貨物?

  傅聰:中方從一開始就明確表示反對任何針對過航紅海商船的襲擊。我們公開表明瞭態度,也在幕後做瞭很多工作。與此同時,各方應認識到,紅海緊張局勢是加沙危機外溢效應造成。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應向以色列施加更大影響和壓力,敦促其停止對加沙尤其是平民的無差別濫炸。這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紅海問題上,各方也應尊重也門主權。我們不支持美英對胡塞武裝采取軍事行動。這隻會令緊張局勢升級,不僅不會提高航路安全,反而會令過航更加危險。我不理解美英這麼做的原因。常識告訴我們,緊張局勢升級隻會讓情況進一步惡化。

  彭博社:中方一直鼓勵歐洲戰略自主。你認為歐洲戰略自主增強瞭嗎?如果特朗普擔任下屆美國總統,會對歐洲戰略自主產生什麼影響?

  傅聰:我不想預判美國大選結果。如果歐洲想在世界上發揮更大作用,首先需要真正推進戰略自主。歐洲應認識到,無論美國誰掌權,都將永遠把美國利益放在首位。《通脹削減法》清楚表明,無論拜登還是特朗普均是如此。你隻能依靠自己。

  彭博社:歐洲在華企業十分關註兩個問題:一是政府采購,歐洲企業時常覺得在某種程度上被排除在外;二是數據,他們認為中國新出臺的法律法規讓數據跨境流動變得很困難。

  傅聰:上述兩個問題均已取得很多進展。近期中方發佈瞭關於數據跨境流動的相關修正草案,目前征求意見階段已經結束,接下來將作為法律或行政法規通過。無論最後以哪種形式出臺,最重要的是草案澄清瞭許多問題,歐洲企業對此十分滿意。前不久,中國歐盟商會代表告訴我,他們曾在商會報告中提出過上千條建議,其中一部分與數據流動有關,這些內容均已在草案中得到體現,他們非常滿意。

  彭博社:草案會很快成法嗎?

  傅聰:制定法律需時較長,最快的方式可能是作為行政法規出臺。

  關於政府采購,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將在這方面做出更多努力。相信中國市場會更加開放。

  彭博社:會議對外國投資者做出瞭某種回應嗎?

  傅聰:是的。會議也提及數據問題。

  我想告訴歐洲企業界的是,中方聽到瞭你們的聲音,會照顧你們的關切。如有其他關切也請告訴我們,我們願積極研究並采取可行措施。這也表明中國政府積極致力於優化營商環境。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歐方相向而行。坦率講,在歐中資企業也有怨言,包括限制中國投資、對中國出口商品進行調查。簽證也仍是大問題。中方已單方面取消(對部分歐洲國傢)簽證要求,希望歐方也能采取同樣措施。

  彭博社:中國近期出臺的免簽政策是否會擴大到整個歐盟?

  傅聰:歐盟方面確有此呼聲,我不想排除這個可能。現在享受免簽待遇的國傢越來越多。我對此保持樂觀。

  彭博社:一些歐洲議會議員受到中方制裁。對於即將卸任的議員,制裁會自動解除還是將終身有效?其他人的制裁會解除嗎?

  傅聰:我們對制裁問題的態度非常明確。制裁確實影響瞭中歐關系。但我要強調,中方采取的措施是對歐方制裁中方官員的回應。這是需要記住的基本事實。我們建議雙方同時取消制裁,翻過這一頁。期待歐方對此一積極姿態做出回應。

  彭博社:如有合適時間,你是否願意接受彭博社電視采訪?我們的受眾遍佈全球。我們在佈魯塞爾有演播室,當然,也可以派團隊來使團錄制。

  傅聰:如果時間合適,我願積極考慮。

  如你所說,貴社受眾遍佈全球。我想借此機會特別談一下臺灣問題。眾所周知,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國紅線中的紅線,也是中國同所有國傢建立外交關系的政治基礎。無論島內局勢如何變化,都不會改變臺灣是中國一部分、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這一舉世公認的基本事實。歐盟的前身歐共體在與中國建交時明確承諾不與臺灣地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不締結任何官方性質協定。近期,歐方在涉臺問題上有一些不當言行。我們希望歐方能認真、忠實履行承諾。

  我還想強調一個問題。聽說歐洲議會和臺灣當局一些人有意推動簽署一份框架協議。此舉違背一個中國原則,中方堅決反對。臺灣當局曾試圖推動與歐方簽署投資協議,遭到拒絕。現在有人提出簽署框架協議。在中方看來,這是一碼事,中方堅決反對。如此事成真,將嚴重損害中歐關系。盡管目前這可能隻是一個想法而已,但我要提前亮明態度,外界不應對中方立場抱有任何幻想。

  彭博社:我們看到一些歐洲議會議員訪臺。

  傅聰:歐洲議會議員竄臺構成官方往來,我們每次均會表達抗議和不滿。他們總說是私人訪問,但如果你本身是歐洲議會議員並以議員身份去臺灣,怎麼能叫私人訪問呢?

  彭博社:歐洲議會議員訪臺似乎漸成趨勢。你是否認為此類交往越來越稀松平常?

  傅聰:這恰恰說明瞭問題的嚴重性。這違反瞭歐方的承諾。有人口頭上說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卻說一套做一套,以“切香腸”的方式掏空一個中國原則。對此我們絕不接受。

  彭博社:再次感謝你撥冗接受采訪。

  傅聰:謝謝。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