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撰文介紹轄下部門的創新成果,以及如何利用科技提升工作效率;發展局會持續推動在工程項目應用創新科技。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8月1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附短片):
香港基建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202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在基礎建設的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九位,顯示香港在基建發展的強大優勢得到全球認同。發展局一直致力推動應用研發並取得卓越成績,例如基建項目採用高強鋼等新研發創新建築物料,提升建造業績效。
日前,由政府推動的香港建築科技研究院正式成立,帶領建造業界加強創新應用。建科院會連同學術機構、研究院、政府部門、私人機構等合作進行研究、測試、標準制定等項目,今年稍後會公布首階段工作計劃。
提到香港建造業及基建項目的卓越成績和國際認可,今年7月創新科技署舉辦2024年創新科技獎項嘉許禮,表揚過去一年香港創科界揚威海內外的卓越成就,行政長官親自出席支持,發展局轄下工務部門亦在嘉獎之列。今次,我邀請不同部門的同事,介紹得獎項目、創新成果及如何利用科技提升效率。
機電署項目涵蓋不同範疇 助及早識別樹木風險
發展局助理秘書長(工務政策)陳嘉成表示,機電工程署、渠務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及建築署今年在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榮獲合共29個獎項,當中包括十項金獎。
機電署高級工程師邱芝瑩表示,機電署一直積極利用創新科技,更透過機電創科網上平台(E&M InnoPortal),協助各個政府部門物色合適的機電創新科技方案,以解決挑戰。
機電署的創科項目在今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七項金獎。邱芝瑩介紹得獎的EnviroSense運用無人機、汽車或電單車,監察極端天氣後的樹木狀態,並以實時影像分析技術,偵測損壞或不穩定的樹木。有關項目正進行測試,期望可令負責部門能快速行動,保障市民安全。
至於可協助紀律部隊進行救援及談判工作的球型機械人,邱芝瑩表示,機械人具備雙向無線通信和內置攝錄功能,在沒有網絡信號的情況下,仍能提供100米無線遙距影像傳送。另外,它具有爬坡能力,可以在不同地形表面移動,進入一般人和無人機無法進入的環境。球型機械人已於警察談判組試行。
智慧聲音檢測分析全天候運作 降低故障風險
機電署高級工程師蘇博文介紹,智慧聲音檢測分析系統以聲音為基礎偵測故障,透過非入侵式傳感器,將實時設備聲音信息輸入至預先設定的故障偵測模型,利用音頻分析技術比對故障聲音特徵,檢測不同設備,例如空調系統及升降機的啤令損耗、摩打軸不平衡等問題,並且捕捉到異常噪音的模式,在用戶介面上提供適當的維護建議。這種非侵入式方法可以全天候運作,降低設備故障和停機時間及風險,減少維護成本。
另外,機電署亦開發了人工智能鐵路規管巡查規劃系統,應用於鐵路規管巡查的智慧規劃。系統利用人工智能語言模型和演算法,分析大量鐵路事故和維修數據,識別可能對鐵路安全運作構成較高風險的地方,為規管部門提供適當的行動資訊,以優先安排鐵路安全巡查,提升鐵路安全,實現更有效的鐵路規管巡查規劃。
渠務署虛擬建築安全助理 分析影像解法規 及時提醒工友
渠務署積極運用創新科技應對挑戰,渠務署機電工程師陳霈澄表示,部門今年研發了智能創新項目「虛擬建築安全助理」,協助監察工地安全。她指出,系統特別及創新之處在於將攝錄鏡頭當作系統雙眼,而視覺語言模型就作為大腦,突破傳統人工智能系統無法理解法規和指引的限制。系統結合影像分析及文字理解,能夠識別工地內的危害及不安全行為,例如工人是否面向工作平台上落,並發出提醒警示予工地工作人員,從而提升工地安全。系統早前已於石湖墟污水處理廠試行,未來會擴展至署方轄下合適的工地試用。
「不倒翁」機械人突破急流 監察管道狀況
為應對極端天氣及減少密閉空間工作,渠務署去年研發「不倒翁」球形地下管道檢測機械人,協助監察河道、排水系統和污水系統狀況。渠務署工程師何嘉杰表示,以往地下管道檢測容易受水位及水流影響,「不倒翁」突破傳統限制,獨特的外形確保能於水流急速時保持直立,使管道檢測工作更有效率、更穩定。另外,機械人的360度全方位穩定拍攝系統結合人工智能應用,組合出360度實景圖,方便工作人員日後使用電腦查看管道狀況,及時安排維修。
人工智能分析樓宇狀況、撰寫報告
除上述揚威海外的創新項目,發展局轄下部門亦積極在工作上善用科技。屋宇署屋宇測量師莫韻芝表示,部門近年主要使用無人機為樓高七層或以上的樓宇檢測外牆。現時,無人機檢測可結合人工智能進行分析和編寫技術報告,將拍攝所得的高解度影像傳至雲端平台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外牆破損位置,將欠妥部分分類及評估嚴重程度。以一幢12層高樓宇為例,以往需要五個工作天方可完成報告,採用人工智能一日就能完成。她表示,新科技能協助屋宇署人員更快速編寫視察報告,跟進樓宇外牆的失修情況及相關執法工作,長遠而言,希望將技術擴展至更多樓宇外牆視察工作。
另一方面,為提升巡查危險及棄置招牌的工作效率,屋宇署試行採用人工智能技術。莫韻芝解釋,透過裝設攝影機的車輛巡視街道兩旁的招牌,快速收集招牌影像數據,並以人工智能協助識別可能有明顯危險的招牌。屋宇署會繼續發展這項人工智能技術,務求更廣泛地運用新科技以提升執法效率。
展望未來,發展局會持續推動在工程項目中應用創新科技,提升效率、促進創新思維。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