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治聪 深圳报道
在刚过去的2023年,港人“北上”深圳消费多次冲击热搜榜。与此同时,内地居民赴港旅游消费也从原来的“买买买”发展为“吃喝玩”,其中演唱会经济、Art Hub艺文经济、会展经济成为消费最突出的三大热点。
近年来,深圳持续加码“首店经济”,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关于扎实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等多个文件,明确提出要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在政策加持下,全球优质消费资源纷至沓来,深圳首店经济势头强劲,不断激发消费活力。
从2003年自由行开放至今,内地餐饮品牌南下拓展市场并非新鲜事。但2023年,受港人“北上”消费影响,内地餐饮再次掀起了一股“南下”投资热潮。对于香港而言,2023年的两地人员往来数据也让其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再度吸引内地客流赴港消费。
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消费融合已成必然趋势。TBC拓朴思战略顾问部总监蔡伟涛认为,未来大湾区商业将呈现四大特征:城市消费站位差异化、高奢商圈多极布局、文艺驱动赴港漫步及产商融合下的“湾区生活指南”。
港澳新消费群体涌入驱动业态调整
在这场双向奔赴中,商业及产业咨询机构TBC拓朴思公布了香港客群北上消费中最受港客偏好的购物中心和品牌排行榜,其中皇庭广场、卓悦中心以及领展中心城位居前三;针对澳门客群,澳客更注重日常刚需、性价比和丰富性,如SAMS会员店等。
随着港澳新消费群体涌入,也驱动深圳、珠海等城市首店经济、运营业态调整,以适合未来多地融合的消费新趋势。
谈及深圳商业,不少人会将其与上海作对比。
对此,TBC拓朴思创始人及CEO王玉珂认为,近几年市场下行,上海每年新开业项目仍旧不少,且每个开业项目基本都能引起很大市场关注度,其中深层原因有二点:第一是拥有优质的商业国际背景非常重要,上海分布大量外资企业;第二是拥有稳定的消费人群,上海本身的消费人群稳定性高。
1月16日,TBC拓朴思在其发布的《湾区公民·元年时代—2024年大湾区消费融合之趋势展望》年度报告指出,2023年商业秩序深度调整,投资、招商、运营及资本市场,在底层发生深刻变化。相比其它经济圈,大湾区成为行业首要关注对象,“港车北上、横琴封关”政策落地,深度融合为湾区商业注入新动能,湾区公民消费迈入新元年。
王玉珂表示,反过来看,正因为现在与上海存有差距,这恰恰是未来深圳或者大湾区的巨大机会所在。大湾区的消费实力很庞大,可以看到大湾区多个新型商圈未来规划全是高端商圈,如特发香蜜湖片区、前海妈湾片区、广州白鹅潭片区等。
港人“北上”消费带来餐饮“南下”投资热潮
2023年12月31日的维港跨年烟花,再度掀起了一股内地居民赴港旅游热潮。香港旅游业和零售业,也借此机会对过去一年进行了反思。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伟禄集团(01196.HK)、先施(00244.HK)主席林晓辉认为,香港坐拥优质文旅资源、众多文化IP的却未能好好利用,实在是让人感到可惜。
随着港人“北上”消费热潮兴起,不少内地的餐饮商家都尝到了“甜头”,并计划“南下”香港开店。例如:木屋烧烤、太二酸菜鱼、农耕记等。茶饮赛道方面,蜜雪冰城和茶救星球在香港的门店也排起了长队。
TBC拓朴思表示,港澳与内地在多领域的产品标准方面存在差异,如何协调这些差异使其适应不同市场,这将成为首要挑战。在租金方面,香港商铺租金现阶段下滑,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但随着市场复苏,租金势必水涨船高。在供应链方面,原材料供应成本的管控对品牌的可持续经营至关重要。在服务方面,港澳客群在内地消费的重要原因是内地更优质的服务体验,而如何确保其服务团队在这方面的标准化输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从内地居民赴港消费情况来看,如今服务型消费比实物消费更为热门。随着内地电商普及和首店经济的发展,赴港线下购买商品的吸引力也逐渐下降,但体验式消费仍然不会被轻易取代。
林晓辉表示,如今游客前往香港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对照着旅游手册进行“打卡”,他们更多想要像本地人一样体验当地的生活。旅游业的振兴离不开与本地生活的融合,那些充满烟火气息和市井港味的小店,才能让游客体验到香港独特的人情味。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