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錢灣村大力發展“水果經濟”,並打造風格不同的精品民宿。右圖:錢灣村果農鞠立景在自傢的果園中售賣水果。

  吉林省是中國東北部的邊境省份,與俄羅斯、朝鮮接壤,域內216個邊境村,連接起1438.7公裡邊境線。漁獵、大米、水果……近年來,吉林省很多邊境村落,憑借發掘自身產業出圈,通過推進旅遊經濟、特色種養、產品加工、民宿等鄉村產業發展,吸引更多人員到邊境村就業創業、增收致富,讓原本的邊境“空心村”,呈現“逆生長”趨勢。\大公報記者 盧冶(文、圖)

  邊境村之一的下活龍村位於集安市,緊鄰鴨綠江,與朝鮮隔江相望,村民世代以打魚為生。今年5月初,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專傢團”與“校企服務團”到基層景區提供指導服務。“以前不懂什麼是‘漁獵文化’,也不懂什麼是文創作品,就知道打上來的魚能賣錢。是專傢來瞭之後,才知道這些東西可以變成有形的,能幫大傢賺到錢。”通化市集安市麻線鄉下活龍村村書記宋修福給《大公報》記者算瞭這麼一筆賬,“發展旅遊產業後,村裡通過與企業合作,把村民閑置房屋統一管理做民宿,發展‘漁塢’民宿、農事體驗、創意工坊、鄉土美食為一體的漁獵文化體驗旅遊村,每個傢庭每年有7200元(人民幣,下同)到7600元的房屋租賃費用。還會僱傭村民給遊客提供管傢服務,旺季每天賺上500元左右不成問題。再加上傳統的捕魚收入,耕種收入,今年村民的收入有瞭很大起色,人均收入1.2萬元左右。”

  “比東奔西走謀生好太多”

  在下活龍村,黃榮蘭經營的民宿最多,在村裡民宿剛起步時,便和女兒嗅到商機,關掉瞭縣城裡的超市,回村發展。目前,已經在自有房間的基礎上,擴展到10個房間。“我傢民宿推開門就能遠眺到對岸的朝鮮,價格分為198元和258元,還能提供餐食。‘十一’期間接待住宿遊客100餘位,早餐客人200餘位,午餐客人640餘人,去掉成本,‘十一’假期的淨收入3萬元左右。”

  集安市的錢灣村,以“果宿”村聞名。“隻要到錢灣村的遊客,必須得買幾斤水果再走。”李明波是當地護林員,但他還有一個身份,是錢灣村水果超市的老板。“水果都是在當地老百姓手裡收的,賣給往來的遊客,每年果店的收入能有6萬塊錢左右,再加上每月護林員能給1600元的工資,要比早些年東奔西走謀生好上太多。”

  錢灣村最具特色的便是“民宿+果園”的旅行模式。“自從果園前面建瞭6個小木屋,果園就開始向采摘園轉型。最初很多住在小木屋裡的遊客來問,能不能采摘,後來隨著遊客增多,慢慢地就演變成采摘園瞭。”鞠立景是錢灣村果農,種植果樹已有20年的光景。從果園到采摘園,水果的單價從原先的批發價變成瞭零售價。“以今年為例,蘋果的批發價在1.6元到1.8元之間,但變成采摘園之後,去掉損耗每斤水果能到3元,而且還不用我們自己摘果,既省事賺的又多。”

  自駕遊多 村民:周末客滿

  吉林段的G331公路將吉林域內的大部分邊境村串聯起來,形成自駕線路,也為距離邊境公路不足5公裡的柳洞村引來一批自駕遊散客。以民宿、農傢樂以及團建培訓服務為主的柳洞村,其村書記薑虎表示,得益於G331國道的火熱,今年與往年相比多瞭不少自駕遊散客,多是從南方自駕G331邊境線,沿著國道而來,到這裡住宿吃飯。“目前村子有四棟可以住10個人的民宿,以及16間新建的標間,還建設瞭帳篷房、集裝箱房若幹。配套設施包括咖啡廳、健身房、培訓教室等。”薑虎介紹說。

  眼看著自駕到村上的散客越來越多,今年夏天,村民張勛把自己開在村口的超市和民宿擴大瞭一倍,在村裡率先蓋起來二層樓房,“現在樓上樓下加起來能有700多平方米,周末基本上客滿。投資共16萬元,其中有些是借來的,旺季時每個月收入1萬元左右,依照現在的形勢,相信很快可以回本。”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