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綠色投資表現出的增長韌性,而綠色低碳目標戰略倒逼經濟轉型,有望激活新的增長動能。
經過四十多年經濟中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具備體量和規模優勢,擁有完備的工業和制造業體系,但同時面臨經濟結構轉型的艱巨任務。綠色低碳轉型和ESG(環境、社會、治理)投資興起既是重要機會窗口,也是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的主要確定性變量,符合各國共同利益,具有共識基礎。
客觀上看,綠色低碳轉型將是一項投入大且周期長的工程,短期內綠色投資的回報率可能並不高,但隨著綠色低碳的增量空間擴大,綠色投資所表現出的增長韌性將凸顯。具體反映在兩個層面:其一,綠色低碳目標戰略倒逼經濟轉型,有望激活新的增長動能;其二,“逆全球化”思想湧現,綠色投資卻逆勢成長,國際綠色合作加速,各國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技術短板和資金缺口,國際綠色投資不可或缺。
綠色低碳轉型在即
國際方面,氣候行動進程加快。根據2015年達成的《巴黎協定》,所有簽署國同意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同時尋求將氣溫升幅進一步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措施。目前,全球主要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努力探索綠色能源發展。以能源轉型投資為例,彭博新能源財經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核能、零排放汽車和回收利用項目等領域的投資較2021年增長超過30%,總體規模達到1.1萬億美元,與化石燃料投資相當。
國內方面,中國加快經濟綠色低碳轉型,以綠色發展作為經濟再增長的主要驅動。估算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綠色投資規模達到2.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未來五年可能累計增加16.3萬億元。中國信托業協會統計顯示,2021年中國綠色債券投資、綠色股權投資分別為109.5億美元、217.6億美元。
發展綠色投資也存在兩個難點:1)存量投資綠色置換,即傳統的能源、建築、交通等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投資需要技術和資金支持,這部分行業存量投資規模、轉型周期較長,同樣需要持續投入資金、技術和人才資源,其間將面臨轉型陣痛;2)增量綠色產業投資,具體包括有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生態環境產業、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等六大類,涉及面廣、細分領域多,需要平衡好投資、回報以及潛在風險的關系。國際能源署(IEA)估計中國到2030年每年平均需要約4萬億元投資來支持綠色轉型。
中國經濟彎道超車
國際比較來看,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普遍存在減弱趨勢,多數高收入國傢主要依靠消費內需增長,城市化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下降,房地產大規模開發基本結束,很難依賴這些投資實現增長目標。而無論是從資本形成總額年增長率還是投資率來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單純依靠投資規模增長,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將減弱,將轉向投資結構優化和投資效率的新維度,從而提升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目前中國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產業加快發展。彭博新能源財經追蹤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新增投資1770億美元,再度成為全球最大市場。同時,中國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及“金磚+”合作機制為平臺,積極推動區域和國際綠色投資,加大新能源、光伏及可再生能源全球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綠色貿易的規模超過1.16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綠色貿易經濟體;2013-2022年綠色貿易年均增長3.18%。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佈的《投資藍皮書:中國ESG投資發展報告(2023)》以2012-2021年A股1229傢上市公司為樣本的實證研究表明,企業ESG實踐對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有顯著促進作用。國內大型能源企業在綠色投資方面具備明顯的優勢,因而電力企業綠色投資的成效也更為突出。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電力發電合並裝機中清潔能源(包括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占比約65%;2022年清潔能源占合並裝機容量總額比重與上年度比較淨增加12.8%。
綠色投資提質增量
ESG的概念誕生於20世紀90年代,1989年因轟動世界的“埃克森.瓦爾迪茲”號油輪漏油事故而誕生,瓦爾迪斯原則(即環境責任經濟聯盟原則),1999年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發佈,2006年聯合國設立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 PRI),ESG投資開始興起,2015年正式推出可持續發展目標(SDG),2019年歐洲銀行管理局(EBA)發佈《可持續金融行動計劃》,將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因素正式納入金融可持續性評估體系和歐盟信貸機構監管框架。
早前ESG的概念雖主要源於西方的企業財務范疇,但經過衍生和拓展,ESG的理念和內涵不斷豐富,在投資、銀行、保險、證券和基金等各個領域得以普及,ESG和綠色投資融合,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轉化為實際的氣候行動。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GSIA)統計顯示,2012-2020年全球ESG投資資產管理規模從13萬億美元增加至35萬億美元,年復合增速13%,遠超過全球資產管理行業的增速6%。另一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全球ESG基金規模達到2.24萬億美元。可見,ESG的增長前景可觀。目前,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和投資者逐漸形成共識,構建ESG生態鏈成為新的趨勢。
要實現“雙碳”目標,ESG的作用不可替代,主要基於兩個層面考慮:
其一,2035年中國要實現邁入高收入國傢、達到中等發達國傢的水平,仍然需要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傳統投資范式下的經濟增長顯然將被逐漸淘汰,而新的投資范式的核心便是可持續與高質量,即內核是綠色和創新,綠色發展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底色,創新攸關中國經濟轉型的成敗。ESG投資恰好與綠色和創新高度脗合,ESG投資引領的將不僅是公共投資領域,還將覆蓋私人投資和金融機構,將有望引領高質量投資增長。
其二,中國過去四十多年經濟高增長付出瞭較高代價,粗放型的增長本身就不可持續,造成資源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區域和城鄉差距也在拉大。狹義上的ESG投資雖主要指的是財務投資,但廣義上的ESG投資更多強調的是可持續和負責任的投資,極大延展瞭ESG投資范疇,與中國經濟轉型的現實需求相脗合,更貼近“雙碳”戰略的價值導向,ESG廣泛應用於綠色低碳投資領域將帶來巨大的潛在空間。
隨著ESG從概念和理念走向實際投資,加快融入國傢“雙碳”戰略目標,綠色低碳產業將迎來發展高增長期。近年來,中國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規模增長加快,規模持續擴大。統計顯示,2018-2022年中國綠色信貸餘額規模(本外幣)從8.23萬億元增長到27.05萬億元,增幅達到229%。2022年被納入CBI(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綠色債券數據庫的中國綠色債券達854億美元,其規模引領全球。截至2022年末符合CBI定義的發行量達2869億美元。
中國目前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發行市場。2023年4月,中國國新ESG評價體系發佈,覆蓋A股4720傢上市公司主體。但是,中國ESG的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例如ESG行業評價體系、上市企業ESG信息披露等仍有待完善,ESG投融資工具逐漸增多但規模體量仍偏小,境外市場參與度不高。對此,既要加快推動中國版ESG發展,將更多維度和機制搭建起來,也要擴大國際ESG投資,充分利用好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
(本文謹代表個人觀點)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