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内秀、大智若愚、透彻、低调。”著名文化学者、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首任主任郑培凯教授用这几个词来评价他眼中相识多年的金庸。他形容其创作为年轻人传递讲正义、侠义的正能量,应该特别提倡。

今年是金庸的百年诞辰,香港举办大型雕塑展、讲座、征文、音乐会等多项丰富活动,纪念这位武侠小说泰斗。

郑培凯早年因举办一些社会文化活动与金庸相识,因有共同的昆曲爱好而结缘,二人因此总会相邀一同看戏。他眼中的金庸不仅对中国文学有很深的造诣,对西方整个文学文化也有很深刻的理解跟兴趣,文化内蕴深厚。

“他与人相处时为人低调,亦没有言辞锋利;但有时他对某些事情一两句的评语,却让人觉得一针见血,洞察事情非常透彻,做事也是很有决断力的人。”

金庸1966年在香港创办《明报月刊》。他曾表示,自己当年是决定把性命送在这刊物上的,人总是要死,为中国文化而死,心安理得。

郑培凯说,金庸非常爱国,他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并有很深刻的认识,他知道中华文化的伟大。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融合内化到他的文章中,这是很厉害的地方。

金庸一生共创作15部武侠小说,塑造逾1400位人物,作品以14种不同语言在全世界售出超过1亿册。金庸为何可以创造独一无二的武侠世界?

郑培凯认为,武侠世界是中国人对见义勇为大侠的一种想象,金庸通过对中华文化深刻的认识,对侠义精神及有侠义之气世界有独到想法,因此他创造的武侠世界很特别。

“金庸的武侠世界有我们很向往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的,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什么是侠;他把每个武侠人物刻画得很生动、很具体,每个人物好似都活生生在那里。他把对侠义世界的理想、正义、打抱不平,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3月15日,“侠之大者”主题展览,展出著名雕塑家任哲以金庸笔下武侠小说人物为主题创作的系列雕塑,在维港边上,金庸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与万千读者见面。

金庸家人亦向香港文化博物馆捐赠其半身像作永久收藏,雕像高约60公分,由任哲以金庸晚年形象作蓝本。金庸馆的常设展览,同时展出逾300组展品,介绍金庸早期事业、武侠小说创作历程及其小说对香港流行文化的影响。

金庸对当代年轻人还能产生影响吗?

郑培凯之前在香港教书时,会时常劝导中小学生读金庸。他认为金庸小说的文笔很好,故事流畅,前因后果的逻辑完善,能够训练提高年轻人的语文程度。

他指,现在很多年轻人踏不下心来读书,对于广泛阅读没有兴趣,金庸小说的好处是引人入胜,读一读就会被吸引进去,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优秀的内容能够吸收,有益年轻人成长。

郑培凯强调,读金庸并不是逃避现实世界,他会为年轻人传递一种讲究正义、侠义的正能量,应该特别提倡,在道德精神方面也对年轻人有帮助。

金庸已成香港重要的文化标签。在其百年诞辰之际,除雕塑展外,香港还筹备了讲座、展览、音乐会系列特别节目,让大众重温经典,感受武侠江湖。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