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is JP Li(广东预制菜产业北美发展中心)

发轫于广东的中餐预制菜,如今在加拿大也发展得红红火火。各大华人超市,都在显眼位置摆放了不同品类的预制菜。仅仅是两年前,在北美中餐天花板的多伦多,还几乎没什么人听说过预制菜。那时,多伦多中餐馆多沿用中央厨房模式,但仅限于连锁餐饮或餐饮集团。2023年,随着国际间的人、资金、货物的交流逐渐恢复,中餐预制菜越来越多出现在加拿大商超。

最开始,还能看到一些国内品牌的预制菜,但渐渐地,在大统华等华人商超,加拿大本土品牌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我的观察是,受疫情和经济环境影响,加拿大食品通胀严重,不但普通民众叫苦,也让商超压力巨大。过去他们倾向于通过国际贸易商采购,去年下半年以来,以加拿大最具规模的亚洲超市T&T为例,自有品牌产品的数量和推广力度增势明显,一位买手告诉我,目前他们的策略是,通过自有的贸易公司进行选品、贴牌,缩短供应链环节,以保持利润。

来自投资人的信息也可验证这种变化。前两个月,一位投资人找到我,加拿大一家年进口额过亿的食品贸易商,目前原材料利润空间极低,想托我在中国寻找预制菜技术研发团队,将原材料做成预制菜在本地市场销售。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国内预制菜厂商应该如何应对?

第一是顺应商超需求,尽可能走到供应链后端来。这就需要企业有较强的产品能力。由于肉类和禽类产品门槛限制,目前国内能出口到加拿大的预制菜多为鱼类海鲜产品,这就不可避免造成同质化,这种局面既考验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也对品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毕竟加拿大是世界上对食品安全要求最高的国家之一。

其次,是企业的渠道能力。这又涉及品牌营销意识。去年底,我在广东做过一轮市场调研,走访了十余家企业,和几位头部企业负责人的交流中,我发现,大家在出海过程中挑战不小,目前多数出口业务依然是代工,竞争压力很大。

品牌营销的核心之一,是价格体系。

有个加拿大连锁商超老板告诉我,前几年他做过一款产品,进货价17刀,售价近24刀,利润可观,他也愿意投入推广资源,很快产品就卖爆了。但很快,他发现市场上出现了同类产品的社区团购,售价低了差不多10刀,经过了解发现,这种渠道的产品在保存、运输和交易环节都达不到加拿大食品安全的规范,但混乱的价格让他失去了继续推产品的信心。

毫无疑问,这种渠道的销售对品牌来说也存在巨大风险。价格体系的建立,极度考验企业的渠道能力。加拿大市场简单、透明,如何投入小、见效快?下一期我们继续聊。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