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广州报道
每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都会针对养老产业发展带来建议,今年似乎恰逢其时。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7亿,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2.17亿,预计到203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
这意味着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
今年1月,国务院首次推出发展银发经济的26条举措。《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结合供给端的发展基础,依据老龄群体和备老人群的需求特征,从老年人自身需要的老年用品、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康复辅助器具,到抗衰老、养老金融和老年旅游等高品质服务,再到全社会适老化改造,重点谋划了七大潜力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
针对养老产业的发展,在今年首次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金李从养老金融角度,建议优化现有个人养老金试点,增强制度弹性,以提高个人缴存积极性。一方面要制定激励政策,如对个人养老金账户直接进行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在免税额度基础之上多存;另一方面建立合理的个人养老金退出机制,有急需时随时存取,只需要支付合理的管理费。
“我们即将面临的是一个长寿时代,人均寿命在不断延长,但是金融业对长寿时代的准备应对是不足的,所以我们需要全方位地提升养老金融产业。”从2018年开始,金李就要提出关注“一老一小一新”,即老人、小孩和新市民。金李认为,这是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动能。
从产业角度来看,银发经济覆盖面广,但现阶段相关产业主要集中在餐饮、护理、保健等基础养老服务方面,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旺盛和迫切,却尚未得到有效满足。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在全国两会上继续建议,要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形成规模经济,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系统配套整合来降低优质养老服务成本,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用得起”市场化养老。
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实际上是有所区别的。“我国的养老服务没有被充分的市场发育所支撑,靠着政府相对有限的资源投入,有钱的时候多做一点,没钱的时候就少做一点,但如果能够把市场化的力量补充进来,大幅度提升养老行业本身的活力,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降低成本,普通人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老年生活。”金李表示。
养老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这既是养老保险制度得以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设施”,也是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支撑载体。
对此,金李认为,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除了有政策规范和倾斜支持,促进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养老相关产业和降低养老产业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此外,金李也建议金融机构要创新各类养老金融产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养老金融服务和积极探索与养老服务行业的合作,拓展养老金融服务功能。
比如,可与保险行业合作,利用其在医疗养老行业的资金优势,打造“保险+医养”产业链,培育完整的服务体系,促进养老市场和保险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借鉴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基础设施REITs)试点的经验,大力发展养老信托基金,汇聚社会资金进入养老产业。
“通过类似基础设施REITs的信托基金机制不仅可以规范资金的使用,还能为全社会的大规模商业化养老提供更加丰富的资产配置种类。”金李表示。
经过简单测算,金李认为,我国养老产业如果被充分激活,能够带动三十至四十万亿元的经济增量,直接形成中国未来GDP的一个巨大新动能。
“很多人对养老实际上有巨大的焦虑感,这个焦虑感也导致很多人为了自己未来的老年生活要进行过度储蓄,因为他担心老年的匮乏。”金李表示,如果人们不用担心老年生活,就可以更大胆地进行消费,释放出更多经济活力。
金李认为,当前还需要进一步弥补惠老金融服务缺失的短板。这不仅要加强惠老金融教育和财务规划,帮助老人增强风险意识,形成长期稳健投资理念,还要根据养老金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打造稳健的产品,建立健全金融服务委托制度和重大合同复查制度等。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