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东莞报道

2月18日,东莞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百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会上,东莞各镇街(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了2024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各地GDP增长目标均不低于5%,松山湖则不低于10%。

“百千万工程”是再造一个新东莞的主抓手。在今年东莞两会期间,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曾表示,下一步东莞要朝着两万亿甚至三万亿元目标奋进,拓展点和着力点就是“百千万工程”。而将新春第一会与“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合并举行,无疑也凸显出镇村经济对当前东莞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截至2023年底,东莞长安镇、松山湖的GDP均突破900亿元大关,南城超过800亿元,虎门为738.8亿元;28个镇全部进入全国千强镇,松山湖、沙田、洪梅、南城、麻涌、石排实现5%以上的增长。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总量上,东莞800亿元以上的镇街增至3个,为东莞撞线“千亿镇”带来新力量。中心城区的南城和东城,逐渐与传统产业大镇拉开差距,强中心地位进一步显现。增速上,水乡新城片区整体继续保持高增速,而虎门、厚街、常平、大朗等传统产业大镇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增速未达到预期,部分镇街还出现负增长。

长安、松山湖将率先撞线千亿

2023年,东莞34个镇街(园区)中,有3个进入800亿元俱乐部。龙头镇长安和科创引擎松山湖高新区同时突破900亿元大关,长安为965亿元。同时,长安和松山湖均提出2024年GDP要过千亿。

依托于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和智能手机生产基地、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产业基础,长安近年来全力打造智能视觉、新能源配套、电子大健康等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全镇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11亿元GDP、35亿元进出口、36亿元工业产值。今年,长安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投资年工作,推动南北中心双向发力,在去年GDP实现965亿基础上,再增长5%,稳步迈入“千亿镇”行列。

作为广东镇域经济“双子星”,佛山和东莞这几年围绕全国“千亿镇”展开了比拼。目前,广东全省共有两个“千亿镇”,分别是佛山狮山镇和北滘镇。佛山也将桂城、祖庙、大良和荷城推选为第二批“千亿镇街”种子选手。去年,桂城GDP超830亿元,祖庙成功迈上800亿元新台阶。

从经济总量和增速来看,长安将率先拿到广东第三个“千亿镇”的名额。在新兴产业领域,长安一方面强链、延链,选取引领能力强、辐射带动广的“链主”企业,实现千亿企业领航,百亿企业带动,十亿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全镇新旧动能加速转化。

如在智能视觉产业中,上市企业宇瞳光学连续八年排名全球安防镜头出货量第一位。作为一家“链主”企业,宇瞳近年来从电子信息产业延伸发展,带动长安智能视觉产业稳步崛起。目前,长安共集聚了23家智能视觉规上企业,除宇瞳、胜蓝、奥普特等上市企业外,还拥有光志光电、瑞谷光网、三姆森等后备上市和重点骨干企业。这为长安经济发展不断带来新动能,也支撑着长安在跨进“千亿镇”后,走向更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长安是东莞镇域的领头羊,松山湖则是镇域经济的最强引擎。

(图为松山湖华为云全球首个开发者村。受访者供图)

2010年后,松山湖进入快速发展期,几乎每年迈上一个台阶。2022年,松山湖GDP达771.18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去年,松山湖GDP首次迈上9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1.8%,增速依然位居东莞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总量均保持全市第一。

数据逆势而上的背后,是松山湖新质生产力加速生成的结果。2023年,以华为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引领链式突围,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更加显著。松山湖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总量26家,全市排名第一。高企总数达755家,实现三年翻一番。全社会R&D投入强度13.4%,居全国前列。松山湖启用了华为云全球首个开发者村,落地腾讯云(松山湖)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数字经济服务收入超330亿元,同比增长88.3%。

2024年,松山湖提出,力争全年GDP增长不低于10%,突破千亿大关;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不低于1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0亿元左右、招商引资和增资扩产总额300亿元左右、社消零同比增长15%,打造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谁是下一批“千亿镇”种子选手?

梳理已公布的数据可发现,2023年东莞传统产业大镇虎门、厚街、常平、大朗,增速均未达预期,相较于佛山,东莞“千亿镇”后备选手并不充足。

今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东城GDP超过700亿元,虎门加快向800亿元迈进。而如厚街、常平、大朗等镇,目前还未突破500亿大关,距离“千亿镇”路途遥远。

过去一年,东莞中心城区南城GDP首次超过800亿元。2024年,南城提出要稳步壮大金融、软信产业,奋力打造高品质城市中心,成为全市人才新高地,争创东莞“首善之区”,成为东莞冲刺下一个“千亿镇”的有力选手。

而作为长期稳坐东莞镇域经济“头把交椅”的虎门,近年来其支柱产业服装却正面临着成本攀升、内销不畅、外贸下降等问题和挑战,产业先发优势逐渐弱化,成为经济增长滞缓的主要原因。

在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看来,广东发展较好的镇,其共同特点都是制造业智能化水平较高,主要产业集群中包含新一代电子信息、机器人等高端智能制造业,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为广东传统产业大镇带来新活力。

细观虎门,2023年,虎门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3家,创新驱动取得较大进步。但虎门的新兴产业依旧没有形成,产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普遍不强,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长期缺位,使得虎门近年来在与长安、松山湖、南城的差距越来越大。

在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虎门提出,2024年将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强力推动低效能产业园区清拆、新建,为新型工业化提供空间,高效推进有效投资,确保工业、技改、基础设施的投资实现双位数增长,推动GDP加快向800亿迈进。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对虎门而言,是否能坚定不移拓空间、高质量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仍旧是摆在这个传统产业大镇面前的主要难点。

这样的困境并非只限于虎门。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东莞先行发展的主要产业大镇,当前均面临着产业新动能、产业空间、人才以及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

调研发现,这些镇街近年来受到资源碎片化、发展空间不足、高素质人才储备不足等因素限制,存在着现代产业体系单一和“大而不强”、产业集群“全而不新”、产业规划和招商引资同质化等一系列痛点,这令东莞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中还存在着新兴产业尚未扛起大梁,城市格局、功能、品质亟待优化提升,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仍有差距等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东莞一批后进镇经济增速较为喜人。2023年,洪梅、麻涌和石排都实现了5%以上的增长,展现出了一定的后发优势。以石排镇为例,去年,石排在落实“全镇一盘棋”统筹招商、“拓空间”奖补等一揽子举措、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潮玩产业集聚发展等方面有效发力,实现GDP211.9亿元,同比增长5%的成绩。

肖亚非表示,镇域经济发展不好,再造一个东莞便是一句空话。而如何发展镇域经济,东莞的解题思路便是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做强做优做大镇域产业,为东莞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