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治聪、陈思琦 深圳报道

“全国有近3亿进城农民工,其实只需要1%至5%的‘一懂两热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业)人才回来,在他们的组织和带领下,就能把农村建设得非常好。”

2月18日,甲辰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大会期间,中国农业大学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正河就科技赋能“百千万工程”、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话题,接受了包括南方财经全媒体在内的记者采访。

张正河认为,“百千万工程”旨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在选择主导产业时要“顺天”,不仅要认真考虑区位条件、发展基础以及未来前景,还要顺应城镇化规律。

张正河建议,可让少数“一懂两热爱”人才利用科技,在粤西、粤北等地区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服务平台,逐渐形成产业链和产业标准,农产品则通过网络营销等新渠道销售到大湾区城市,由此打通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两端。

(张正河/受访者供图)

南方财经:“百千万工程”面临哪些难点?产业转型和发展应遵循怎样的规律?

张正河:“百千万工程”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大湾区的产业条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但粤西、粤北等地没有这么好的区位条件,产业振兴又该如何进行?

我认为,“百千万工程”一个重要前提是“顺天”,要结合实际,科学地选择主导产业。广东各地市领导都在大会上提到发展高科技产业,但有些产业不是适合每一个地方。各地需要认真考虑区位条件、发展基础以及未来的市场空间,考虑当地是否具备各种要素条件,以求做出最优选择。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关键在人才。广东启动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就是希望集合科研组织、教育组织、企业等各方力量,围绕一个确定好的产业集中往前推进,久久为功。

“顺天”还要考虑到城镇化。许多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而截至去年,中国的城镇化率约为67%,这意味着我们还有至少10%的空间推进城镇化。即使广东的城镇化水平非常高,且人口还在从华北、东北等地持续流入,广东仍有城镇化的空间,能聚集更多消费人口、养老人口等。

南方财经:城镇化的另一面,城乡发展面临不平衡的困境,应如何解决?

张正河:要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多人口还是要走向城镇。全国有近3亿进城农民工,其实只需要1%至5%的“一懂两热爱”人才回来,在他们的组织和带领下,就能把农村建设得非常好。

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大湾区有许多中产收入者,他们想买优质的农产品不一定买得到,而粤西、粤北很多优质农产品未必能卖出去,供给和需求两端应该如何协同?

这就需要少部分“一懂两热爱”的年轻人,利用科技,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将优质农产品通过网络营销等新渠道销售到大湾区,逐渐形成产业链和产业标准,最后让农村的老人也能按照一定的工序和标准进行加工,赚得一定的收入。

今后,康养也是大湾区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一个产业,大量高收入人群需要休养和放松的地方。距离大湾区三小时车程范围内,有梅州、清远、肇庆等很多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有些地方还有少数民族特色,具备了发展康养产业的条件和空间。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