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大湾区产业非常多元,制造业、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并行发展;与香港、澳门等国际金融中心相邻,更便于国际交流与合作,这让中开院深圳基地的入孵项目国际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基地。”中国科技开发院副院长姚琳说。

成立于1991年的中国科技开发院(下称“中开院”),是总部设于深圳的国家级孵化器,多年来重点布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科技发达地区。2月18日,“龙年广东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期间,姚琳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专访。

姚琳表示,深圳是中国第一个把创新从纯科研活动转变成为经济活动的城市,创新生态体系已非常完善,入孵项目综合性强,涉及多个战新和未来产业领域。而整个大湾区的地理位置优势明显,紧邻港澳,大湾区入孵项目的国际化程度因此远高于其他地区,包括海归创业项目、国际化资本投资项目、市场面向国际的项目等。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强化了科技创新,尤其是颠覆性创新的地位,但“从0到1”的创新往往面临前期投入大、转化周期长、市场对接困难等问题。姚琳建议,可推动懂技术、懂产业、懂企业、有资源的业界人才与高校、大院大所开展对接,定向挖掘、筛选技术成果,再通过职业经理人组建公司,学界、业界同向发力开展“从0到1”的孵化。

(姚琳/受访者供图)

大湾区产业多元,拥有更多国际化项目

南方财经:中国科技开发院1991年成立至今,见证了深圳的创新生态和创业环境怎样的迭代变化?

姚琳:总体来说,深圳是中国第一个把创新从纯科研的活动转变成为经济活动的城市,较早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如今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也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本。

1991年,深圳正处于制造阶段,当时的深圳主要发展电子信息,以电子和计算机为龙头的高科技企业及配套产业集群发展起来。从1993年到2012年,深圳进入创造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口,涌现出一批高科技企业。

从2013年开始,深圳开启了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引擎作用更加突出,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力度也得到提升。深圳逐渐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集聚了高校、科研机构、孵化器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平台。

2018年至今,深圳提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确立了以基础研究作为起点和支撑,重视技术攻关,促进大量科研成果不断走入市场,并强调科技金融与人才的支撑,创新生态体系更加完善。

南方财经:中开院也在长三角、环渤海、华中等地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创业生态与其他地区有何区别?

姚琳:相较其他地区,大湾区的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与香港、澳门等国际金融中心相邻,便于国际交流与合作,这让中开院深圳基地的入孵项目国际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基地,有海外归国创业项目、国际化资本投资项目、市场面向国际的项目等等。

另一方面,大湾区的产业非常多元,制造业、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并行发展,特别是新产业类型多样,因此我们深圳基地以综合性孵化器为主,入孵项目涉及多个战新和未来产业领域。其他基地则主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上下游进行孵化,更聚焦1-2个产业,比如昆山基地以跨境电商、电子信息为主,上海基地以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为主,合肥基地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等等,走的是专业孵化器道路。

学界、业界同向发力“从0到1”

南方财经:目前,中开院接触的创业团队画像是怎样的?针对不同类型创业者是否有差异化的孵化服务?

姚琳:我们接触最多的主要是两类。一是大学的项目,高校、大院大所有人才、技术两方面优势,多是高校老师带着学生做课题,出结果之后进行产业化。但他们可能缺少市场资源以及对市场的认知,在企业管理方面经验不足。

而中开院经过多年发展,培育和聚集了一批成功创业者、科技型企业家、行业专家,也整合了科技服务、企业市场化运营等各方面专业人才。依托这批人才,我们创建了“职业创业人计划”,利用他们懂技术、懂产业、懂企业、有资源的优势,开展与高校、大院大所的对接,定向挖掘、筛选技术成果,再通过职业经理人组建公司,学界、业界同向发力,开展“从0到1”的孵化。

另一类是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项目。传统产业需要技术上的迭代升级,也需要更好融入市场。一方面,我们会引入产业龙头、产业链大型的上下游企业,为这些项目对接资源;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往往也鼓励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我们会对接一些政府资源,为项目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南方财经:对入孵项目,中开院遵循怎样的筛选标准?如何评估项目的市场化前景?深圳基地最关注哪些赛道?

姚琳:在企业入孵审批方面,我们建立了由孵化部、投资部、院领导以及专家组成的多层次审核体系。首先会看它是不是一家科技型企业、它的赛道是否有前景,再从企业应用领域、技术创新点、技术水平、成果来源、核心团队、获得奖励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打分。汇聚各方专业力量,我们希望能早于市场发现更多“爆点”投资项目。

同时,我们建立了企业“成长性评价”机制,由孵化部牵头,联合投资部、创业导师、投资机构和银行,每半年开展一次对在孵企业的分析评价,详细记录、分析孵化企业的成长性轨迹和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指导、协助在孵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目前,深圳基地更专注“20+8”产业项目孵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布局。此外,我们充分发挥上级股东单位深圳资本集团优势,围绕集团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半导体等领域战略布局,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孵化培育。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