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李金萍 深圳报道

5000亿元区域生产总值(GDP),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道分水岭。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我国迈过5000亿元GDP大关的区县并不多见。以2022年区域GDP计算,全国此前共有9个区县GDP超过5000亿元,包括上海浦东新区、北京海淀区、深圳南山区、北京朝阳区、天津市滨海新区、广州天河区、北京西城区、深圳福田区、苏州昆山市等。

经济体量超过5000亿元,意味着该区县经济体量已接近或超过部分省会城市的经济体量。

2月4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深圳宝安区、龙岗区GDP规模均超过5000亿元,分别达5202.01亿元、5043.03亿元。

这意味着,深圳已有四个区GDP超过5000亿元,分别是南山区、福田区、宝安区和龙岗区。由此,深圳也成为全国拥有5000亿元以上城区最多的城市。

此外,青岛西海岸新区GDP也突破5000亿元。

在大湾区,广东省内距离5000亿元最近的是广州黄埔区、佛山顺德区。江苏江阴也已逼近5000亿元门槛,但暂未过线。

5000亿元区县,深圳独占4员

全国区域GDP超5000亿元区县再添三员,深圳宝安区、龙岗区入列,青岛西海岸新区也成功越过门槛。

近日,深圳宝安区、龙岗区陆续发布经济数据。2023年,宝安区、龙岗区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202.01亿元、5043.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5%、6.3%。

在县域经济,2010年,首个GDP超5000亿元城区——天津滨海新区诞生。随后,上海浦东新区与北京海淀区、朝阳区相继跨过5000亿元大关。

广东省内,深圳南山区率先“闯关”。2018年,深圳南山区成为广东省第一个GDP总量超5000亿元的城区,并在此后一直稳居广东首位。2019年,广州天河区GDP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2021年,深圳福田区成功“冲线”,成为深圳第二个、广东省第三个GDP超5000亿元的城区。

如今,2023年,随着深圳龙岗区、宝安区携手跨越5000亿元,让深圳加入“5000亿俱乐部”的区县总量达到4个,全国城市中数量最多。

为何深圳可以成为城区GDP突破5000亿元最多的城市?2023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为34606.40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此次入围的宝安、龙岗,深圳的制造大区,产业大区,工业制造业发展也成为GDP增长的关键力量。

作为“全国工业第一城”,2023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实现全国城市“双第一”。

其中,宝安区是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五位。2023年,宝安区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99.35亿元,同比增长6.8%,占GDP的近50%,其中宝安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成为拉动第二产业的关键变量。

龙岗区的工业经济同样是拉动经济跃迁的关键,该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长期超6成。2023年,龙岗区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338.13亿元,同比增长5.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工业增长创近四年最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投资方面,龙岗区表现亮眼,2023年,工业投资增长为59.5%,总量在深圳市各区中位居首位。

千亿产业集群共同发力

根据南方财经智库研究,进入5000亿元县域经济“俱乐部”,意味着该区县要有数个百亿乃至千亿支柱产业,形成本地产业集群,从而实现区县经济体量和能级跃迁。

仍以深圳为例,宝安区拥有超高清显示、智能终端两个产值超千亿集群,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两个产值近千亿集群。龙岗区集聚了以网络与通信、智能终端、超高清显示为代表的千亿级产业集群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7个。

实现多个千亿集群建设非一日之功。区县需要破题人才吸引、产业空间要素保障、金融资源赋能、产业链集聚等要素集聚,探索出符合了区县发展合适路径。

从招商引资的角度,地方政府有意识引导资源集聚,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

例如,昆山市作为2022年突破5000亿元的区县,拥有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两大千亿产业,为促进产业链集聚,当地为发展产业“拆笔记本电脑招商”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昆山市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该市在产业链招商方面有一个经典案例,就是把一台笔记本电脑拆开,在1000多个主要零部件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招商,持之以恒,招来的企业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产业链越拉越长,最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对于深圳,在人才建设等领域面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需要“补短板”的难题。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祥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深圳制造业总体来说处于制造业工业化后期,有三方面待进一步发力,一是产品以终端为主,在高附加值、卡脖子环节、关键的核心零部件等制造业领域,还待进一步发展。二是深圳的制造业地均产出的强度有所不足,虽然深圳在规模和数量方面,深圳目前每平方公里的产值单位效益指标和税收现在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三是深圳面临着成本上升难点,比如在人力、产业空间等要素保障方面。

为此,深圳宝安区就探索出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方式,着力促进人才与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通过分类制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清单式”精准引进培育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依托辖区头部企业开展“项目式”合作,靶向引进一流技术人才,推动产业链和人才链同频共振。

5000亿县域经济追逐赛还在继续

目前,全国还有多个区县面向5000亿GDP发起冲击。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江苏江阴、佛山顺德区、广州黄埔区在4000-5000亿元区间,有望在未来突破5000亿元。

作为县级市,江阴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60.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江阴距离5000亿元GDP仅一步之遥,有望成为继昆山之后,全国第二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江阴已有高端纺织服务、金属新材料、石化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四大千亿级产业,拥有61家上市公司。

此次成功突破5000亿元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则是被山东省寄予厚望的新区。作为山东唯一的国家级新区,2023年全年西海岸新区生产总值5003.3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

2024年,区县之间又将开启新一轮的经济角逐。经济强区已谋定新一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做强产业依然是发力点。

作为“广东经济第一区”,深圳南山区提出2024年将主攻先进制造、战新产业、现代服务“三条赛道”;深圳福田区则喊出了开启“二次创业”口号,做强金融、科创、时尚三大产业;刚刚过线的深圳龙岗区和宝安区更是将新型工业化作为2024年的发展首位,龙岗区提出将持续巩固“IT+BT+低碳”主导产业集群优势,大力发展全屋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宝安区则在海洋产业、空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

即将冲线的江阴,亦是提出将继续建设产业强市,进一步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有望为广州再添GDP过5000亿元一员的黄浦区,也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数”和“碳”两大要素,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随着更多的区县迈过5000亿元大门,从GDP进入GNP时代,区县发展必然面临着空间受限,经济边际效应递减问题。”刘祥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说。

他认为,谋划更大的发展,区县需要拥有更大、更多的产业和腹地。区县可通过飞地经济的方式,做好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保障,同时对企业在开拓全球市场或者全球资源配置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而不是只局限于打好市内的基础设施或者做好市内的要素保障。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