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黄钰洁 张清语

逛花市:迎春入户 户户芬芳

去花市里带一捧春意,接个好彩头回家,既喜庆又热闹(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香港年宵花市传统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明朝的广州。逛花市行大运,是香港及广东必不可少的新春习俗之一。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姹紫嫣红的花市提供了基础条件,去花市里带一捧春意,接个好彩头回家,既喜庆又热闹。香港人对于花市的喜爱,源于粤语里的“花”“发”同音,寓意“财运亨通”“花开富贵”。迎春入户,也是为了不同种类的花所代表的不同吉祥寓意:最为常见的艳丽锦簇的蝴蝶兰寓意“大红大紫”;红桃不仅被认为能带来“桃花运”,在粤语中更与“宏图”同音,寓意“大展宏图”;还有代表“节节高升”的剑兰;谐音“有银有楼”而寓意“财源兴旺”的银柳……人们在花市购买年花之外,也会购买年桔带回家中摆放。有民俗专家认为,摆放年桔的做法为广府首创。粤语中,“桔”与“吉”同音,摆放年桔则寓意“大吉大利”“吉祥如意”。

去花市里带一捧春意,接个好彩头回家,既喜庆又热闹(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香港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一般在正月初一的前几天举办年宵花市。年宵花市不仅只卖花卉,更演变为售卖各种乾湿年货、熟食小吃的年宵市场。今年在全港共设15处年宵花市,这也是自疫情后的第一次同场设有湿货、乾货及快餐摊位的年宵市场,将于腊月廿五至正月初一(2月4日至10日)举行。

盆菜:始于村宴 十全十美

盆菜

从外表看来,“盆菜”即是将九款或十款食材层层叠叠地堆在木盆或不锈钢盆中,取“十全十美”之意。最上层往往是较为名贵的食材,如海虾、鳝鱼之类,中层往往有炖得软烂的炆猪肉等,底层由萝卜、芋头等价贱但敦实的食材铺底,上层食材的鲜香层层下渗,海鲜与萝卜相勾连。

盆菜最早起源于新界,是围村文化的产物。“围头人”聚族而居,共同生活在高墙之内。通过在节庆之时共享盆菜,宗族间的纽带得以巩固,清明扫墓时亦会在山头吃盆菜,即为“食山头”的风俗,盆菜的种类丰富、容易携带使其成为了围村人的节庆美食。据说,盆菜起源于宋代末年,一说是被元兵追杀的文天祥受到村民款待却无食具可用,便以木盆承载食物,另有一说则是宋帝赵昺逃难至新界附近时,附近居民以洗衣盆装载食物招待皇帝。自此,这种独特的饮食文化便在乡村中流行开来。而盆菜从村宴走向都市则源于名人的“带货”,香港时装设计师、电台主持人邓达智、美食评论家刘健威及诗人也斯曾在屏山邓氏宗祠举办了一场盆菜贺寿派对,经过媒体的不断传播,这道菜肴从新界乡村走上了越来越多香港人的餐桌。盆菜本身美味、方便、快捷的特质,亦与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谋而合。2017年,盆菜被列入首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中,成为湾区文化的独特标志。

黄大仙烧头香:抢得好彩 顺遂平安

图为2023年发黄大仙头炷香及市民参拜景象(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全国各地皆有抢头香的习俗。每逢除夕,香港都有大批善信赶去黄大仙祠,抢烧“第一炉香”,甚至从中午就开始排队。从子时(晚11点)开始,前来抢头香的人们摩肩接踵,场面十分热闹,甚至得有工作人员扶著香炉和供桌,才不至于使得人群冲倒香炉。前来烧香的人们或会穿戴著与当年生肖相关的衣饰,手持著星星点点的香火在人群中冲锋陷阵,希望接下来的一年能够顺遂平安。在抢烧头香的过程中,节日的气氛也于熙攘的人群之中升腾起来。

黄大仙信俗起源于浙江金华,道教仙人黄初平的故事可见于东晋葛洪的《神仙传》,并于1915年在香港奠基。1921年,管理机构“啬色园”成立,以“普济劝善”为准则,黄大仙祠在初创时期广施医药、接济移民,使得黄大仙信俗在当地深入人心,也使得在此烧头香成为了香港独特的年味记忆。

花车巡游:载歌载舞 笑语迎春

经过多年的发展,香港的花车巡游已成为国际级盛事,是香港庆祝农历新年的品牌活动之一(图:香港旅游发展局)

装饰华美的主题花车鱼贯前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表演团队伴随欢乐乐曲载歌载舞。自1996年起,香港旅游发展局于每年农历大年初一举办新春贺岁花车巡游,为香港市民及海内外游客带来歌舞、杂技等巡游表演,成为香港农历新年节庆的重头戏,每年均吸引数十万香港市民与游客沿途观赏。贺岁花车巡演正是香港中西方文化交汇特色的体现,既在表演模式上借鉴了西方的花车巡游节庆特色,又以每年的农历新年为主题,配合各式春节元素加以点缀,呈现出一场场东西方融合、现代与传统交汇的视听盛宴。

早年的花车巡游于大年初一下午举行,为吸引更多的游客,2004年起,巡游改为晚上举行,以便在花车上以灯饰制造更为绚丽的灯光效果,提升游客观感。经过多年的发展,香港的花车巡游已成为国际级盛事,是香港庆祝农历新年的品牌活动之一。今年的尖沙咀新春花车汇演,则是自疫情停办以来阔别5年的首次回归,参与表演的团队数量也创下历年之冠,2月10日大年初一当日,香港旅发局将举办以“龙腾香港贺新岁”为主题的“国泰新春国际汇演之夜”花车巡游及表演,参与汇演的花车亦以“龙”为主题,寓意“龙跃在港”。2月11日至25日,参与演出的花车将在尖沙咀百周年纪念公园展出,供市民参观打卡。

农历新年赛马日:龙马精神 财运亨通

年初三,入马场添财运早已成为香港人祈求财运亨通、期盼来年事事顺利好兆头的新春习俗之一。图为2023农历新年赛马日(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绿茵地上骏马奔腾,观众场上座无虚席,欢呼声、叫好声如潮水般阵阵涌动,气氛炽热,好不热闹。这是一年一度的由香港赛马会举办的农历新年赛马,也是香港最受欢迎的新年活动之一,每年均吸引大量市民游客临场观摩赛事。年初三,入马场添财运早已成为香港人祈求财运亨通、期盼来年事事顺利好兆头的新春习俗之一。赛马在香港已过百年历史,最早由英国人在19世纪中期引进。如今的赛马活动虽在跑马地、沙田马场每周举办,但在香港开埠初期,每年仅在农历新年期间举办唯一的一次赛马活动。初期的赛马仅为达官贵人之社交活动,普通市民难以参与,人们只能在马场附近的巨石上观赏赛事。1884年,香港赛马会成立,此后逐渐将赛马转化为市民同乐的体育、博彩与慈善盛事,1971年则将赛马职业化。1997年香港回归后,邓小平曾经以“马照跑、舞照跳”形容香港,足见赛马早已成为香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2008年,香港更成为北京奥运马术项目的协办城市,扮演著东道主的角色,成功协办马术项目比赛,写下香港体育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如今的农历新年赛马,则成为新春佳节人们感受龙马精神、取拼搏进取之意,为新年开个“马到成功”好头的出行选择之一。2024年的农历新年赛马将于2月12日在沙田马场举办,除“贺岁杯”等赛事外,也设置综艺表演、传统舞狮等特备节庆活动及现场表演,共贺喜庆春节。

车公庙转风车:风车一转 风生水起

沙田车公殿外景

“车转普天下般般丑心变好,公扶九约内事事改祸为祥”,沙田车公古庙内的对联描绘了人们对辞旧迎新的期待,转一转殿堂上金光闪闪的铜风车,便可迎来好运、送走旧年。农历年初二是车公生日,会举行盛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车公诞”,以沙田大围车公庙的活动规模最大。人们持香枝参拜后,排队转风车、击鼓并求签,以此占卜来年的运势。除了年初二外,因农历年初三为“赤口”,不宜拜年,也有许多善信选择在这一天来参拜车公,祈求一年的好运。相传,车公庙中的车公原是宋代忠臣,为杨侯部将,曾护宋帝来港,因精通医术、忠心爱国而被人们所纪念。车公最早的落脚地是西贡濠涌,因而此地的车公庙历史最悠久。传说,沙田沥源地区曾遭大疫,乡人查阅典籍,认为车公能够祛除疫病,于是向西贡蚝涌车公庙借了车公之孙来治瘟疫,平息了疫病。由此,“车公诞”的风俗便传播开来。

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4年2月号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