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翁榕涛 实习生 陈欣 广州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是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国各地从政策引领、税收激励、孵化培育、金融支持等方面同向发力,不断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对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近年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量”“质”双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0年5.3万家增长到6.9万家,企业总量、总收入、净利润等均居全国首列,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广东省人大代表,德尔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蔡铁强表示,“广东省在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中建立了系统化标准,然而随着全省创新氛围逐渐浓厚,申报企业数量日益增多及企业业务范围日渐拓展,现行的评审机制一定程度上不适应新时势下高新技术企业庞大的评审工作量,难以客观反映覆盖广、细分领域多的企业创新能力。”

评审机制或存在三方面不足

蔡铁强认为,当前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在专家评审规范、评审标准体系、评审复核体制建设、评审流程效率提升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第一,专家抽选机制及专家评审规范有待提高。现行的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机制中,在专家评审环节仅由三位技术专家基于系统上传的有限材料对企业创新能力作出评价,如随机抽选的专家领域和研究方向非评审企业的业务方向,可能导致其对企业整体创新水平评价存在一定偏差,使评审过程中存在较大主观性,在评审过程中容易出现“一刀切”现象,忽视企业的综合创新情况。建议针对性改革专家评审机制,使其更具客观性、公平性,适配企业创新趋势。

第二,尚未有针对贡献突出企业建立分级评审标准及评审复核机制。现行的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机制中,在评审标准体系及复核体制建设上,未针对性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经济贡献的企业制定分级评审机制,突出对相关企业创新能力、经济贡献的政策倾斜。广东省作为全国改革“排头兵”,可尝试在高企评审及复核程序上根据创新体系发展及产业特点引入适用的特色化评审机制,或针对贡献特别优异的企业开通高企认定绿色通道,进一步支持和服务优质企业发展。

第三,申报材料及评审流程需进一步精简、优化。广东省贯彻履行国家政策,为申报企业在认定营业执照、专利证书等有关证明模块中落实“减证便民”,但在科技成果、组织管理水平等模块流程、材料提供方面仍有优化空间。对于科技成果、组织管理水平等通用资料各部门之间缺少信息互联,多项同一资料需在不同部门、不同级别部门之间重复提供,甚至同一部门也多次提供同一资料,在前期准备及系统填报环节直接加重企业准备工作量和申报难度。推进高企认定流程、材料的精简及对申报系统持续优化,进一步为申报企业减负。

优化完善评审机制流程

蔡铁强认为,为更好地适应新时势的发展,可以根据现行评审机制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首先,强化专家抽取机制,精准对焦企业技术创新方向。需加快建设专家库多梯度多维度建设,进一步推动建设集中统一、标准规范、安全可靠、开放共享的省级专家库,及时补充高层次专家,细化专家领域和研究方向,更好地满足高企评审要求。允许跨领域评审,根据企业的实际的创新能力,采取针对性评审。优化评审专家数量配置,避免同一专家思维僵化、评审维度单一情况。

其次,对于贡献突出企业应完善评审流程机制,设置答辩、现场考察等环节,并加大量化指标评审比重,增强评审公平公开程度。切实做好全面了解企业创新情况,不滥认定,不乱否定,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在评审过程中,参考直接反映企业实力和创新性的量化指标来进行分级分档;对于上市企业,将其与非上市企业分开评审;纳税贡献纳入评估因素中;专利数量可以作为评估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这些量化指标上表现出色的企业,可以提供绿色通道,以加快审批流程,促进项目落地和创新发展。

最后,简化不必要的评审流程,减轻企业申报负担;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精简流程、材料、时限。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认定评审效率;进一步明确项目申报指南,提供详尽的申报流程说明和标准化文件模板,降低申报门槛,为企业松绑减负,形成长效机制。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