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琴 实习生 曹雨馨

  “我们可以听不见,但我们的女儿必须听见。”近段时间,位于湖南长沙四方坪夜市的一家“无声小摊”,在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助力之下走红网络,听障夫妻倾其所有为女儿装人工耳蜗的故事,感动了不少网友。

  冬日的傍晚,寒风凛冽,四方坪夜市的烟火气随着夜幕的降临而逐渐升腾,百家商贩将目光投向街市上来来往往的顾客,各自卖力吆喝叫卖。

  “无声小摊”地处夜市北门出口,摊主张永胜夫妇是一对听障人士,其客流量呈现出与寒夜气温不一样的火热。张永胜夫妻俩默默地忙碌着,他们的鸡蛋仔生意,正在网络流量的加持下逐渐升温。一家三口的生活,也迎来转机。

  张永胜32岁生日当天,夫妻俩戴上了爱心企业和网友赠送的助听器,他第一次听到女儿叫他“爸爸”。

  经历绝望之后,张永胜看到了希望。“加倍努力,懂得感恩,回报社会。”张永胜向极目新闻记者打字表示。

  出摊还未准备好就有顾客等待(极目新闻记者刘琴摄)

  百万粉丝博主助力“无声小摊”走红

  “人工耳蜗太贵,我和老婆可以听不见,但是我们的女儿必须听得见。”1月4日,网友“蔡蔡”发布视频时配文写道。视频中,一家三口守在路边小摊,乖巧可爱的女儿站在摊前,用手与妈妈开心互动,戴着黑框眼镜的高个爸爸,则站在母女俩身旁,默默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嘴角上扬微微一笑。

  百万博主帮张永胜一家三口拍的照片(极目新闻记者刘琴摄)

  博主“蔡蔡”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幕,并将照片打印出来,当他准备将照片送给摊主时,意外发现摊主夫妻两人都是听障人士,只有女儿戴了一只人工耳蜗。当他问及摊主为何只有女儿有人工耳蜗时,摊主用手机打字解释道:“人工耳蜗太贵,我和老婆可以听不见,但女儿必须听得见。”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这条视频在多个社交平台同步发布,目前该视频在全平台已收获了超过420万网友点赞,而发布该视频的网友“蔡蔡”,在平台拥有粉丝总数超250万。

  网友们在视频评论区纷纷写道:“父母对孩子的爱真的是无私的”“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们将爱的声音无限放大”“看得我热泪盈眶,人间疾苦微笑面对”。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将前往四方坪夜市照顾这个无声小摊的生意。

  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到网友“蔡蔡”,其表示“能帮助他们就好”,并婉拒了记者采访。

  倾其所有只为女儿能听见

  视频主角张永胜,辽宁葫芦岛人,今年32岁。其妻湛靖雯,湖南汨罗人,今年30岁。

  湛靖雯的妈妈钟女士介绍,女儿并非天生聋哑,快1岁的时候还可以随音乐舞动,但不久,因感冒发烧,医生给女儿使用了不当药物,导致其一只耳朵失聪,另一只耳朵的听力为45分贝,属于中度听力损伤,“之后这只耳朵听力也在逐渐衰退,到她7岁时,就只能听到一点点声音了。”

  女儿聋哑,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但为了女儿能够听见,钟女士从亲戚处借钱,花了5000多元,给女儿配置了一副助听器。“我以为她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我把她送去了普通学校读一年级,可是她跟不上,担心耽误她的学业,之后就把她送进了特殊学校。”

  在钟女士的印象里,女儿有些自卑,但足够独立,学习能力也很强,先后在汨罗、长沙的特殊学校学习12年后,便踏入了社会。

  2017年,湛靖雯在长沙一家工厂工作时,与同样有听力障碍的张永胜相识并相爱,不过,女儿并没有第一时间告知钟女士,两人交往一年多后,她才得知。

  “一开始听说永胜是东北的,离我们这么远,我们坚决反对,但发现他俩感情很坚定,我们也只好心软。”钟女士说,她给女婿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常居湖南,女婿答应了,并在汨罗按揭贷款买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毛坯房,每月房贷3800多元。

  与张永胜相处一段时间后,钟女士觉得女婿有责任、能担当,心地也很善良,她这才放心地把女儿托付于他。

  两人婚后不久,生下了女儿小涵。“小涵听力也有问题,这让我们一家人都很崩溃。”钟女士说,为了小涵能听见声音,女儿女婿卖掉了婚房。“最开始他们给小涵配助听器,花了两万多,因为没有钱就分期按月付款,但效果不好,只好选择装人工耳蜗,一个需要10多万元,他们没有钱,不得不卖掉还没入住的婚房,每平方米还亏了1000多元。”说到此处,钟女士感到一阵心痛,“作为父母,谁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听见,他们为了小涵也是倾其所有。”

  张永胜夫妇的无声小摊(极目新闻记者刘琴摄)

  网络流量给一家人带来转机

  2021年7月,小涵左耳戴上了人工耳蜗,右耳依然佩戴助听器。小涵听见了声音,可在张永胜夫妻看来,这只是第一步,要像正常孩子一样口齿清晰地说话,小涵还需要接受长时间的言语康复训练。为了女儿能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张永胜将小涵送到语言康复机构全天托管,每天300至500元,这对于夫妻俩来说,也是一笔巨额开支,张永胜又不得不选择隔段时间送小涵全托几天。

  为了让小涵拥有更好的生活,同时兼顾陪伴她,夫妻俩选择了摆摊。他们曾做过许多尝试,在汨罗老家卖小玩具、爆米花,之后又到长沙卖酸奶炒冰、章鱼丸子,可一直生意平平。2022年6月,夫妻俩选择来到备受游客青睐的长沙四方坪夜市摆摊营业,最终选择售卖自制的鸡蛋仔小吃。

  张永胜将小摊车命名为“无声爆浆鸡蛋仔”,可哪怕将“无声”二字写入招牌,依然会被不少顾客忽略。为了提醒顾客,张永胜在小摊车显眼处,特意张贴了一张写有黑字的白纸,纸上写着:“您好,小哥哥小姐姐们,你们说什么我听不到哦!我是听障人多理解一下,请您用手指出来,欢迎品尝,谢谢!”这张纸旁边,便是点菜单。菜单分为“港式鸡蛋仔”和“爆浆鸡蛋仔”两个大类,各有9种口味,价格在13至18元之间。

  摊车上贴的提醒(极目新闻记者刘琴摄)

  在夜市的一片喧嚣之中,安静无声的摊位很难吸引顾客的关注,如果不是他们用手势和顾客比画沟通,可能不会有人察觉到这个小吃摊的不同。

  附近摊主李先生称,多数时候,湛靖雯负责出摊,每天下午五点准时出摊,卖完才收摊,有时候过了零点才回家。张永胜在照顾女儿生活起居的同时,还会抽出时间去卖电池、跑外卖来补贴家用。

  张永胜通过手机打字向极目新闻记者算起一笔账,“11月、12月两个月生意很差,每天卖20份左右,可房租、摊位费、小孩学费和生活开支一个月就6000多元了,存不了多少钱。”

  不过百万博主“蔡蔡”发布视频后,泼天的流量让这个“无声”家庭迎来了新的转机。1月8日,在摊主张永胜32岁生日的当天,夫妻俩戴上了由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赠送的助听器,长期处在无声世界的张永胜,第一次通过助听器,听到了4岁女儿喊他“爸爸”。

  夜幕降临,长沙四方坪夜市的烟火气逐渐升腾,百家摊贩们各自卖力吆喝,将目光投向街市上来来往往的顾客,张永胜夫妻的“无声小摊”客流量呈现出与寒夜气温不一样的火热。摊主张永胜夫妇则默默地忙碌着,他们的鸡蛋仔生意,正在网络流量的加持下逐渐升温。

  张永胜称,生意好转后,他每天需要准备20多斤面糊,可以卖80多份鸡蛋仔。

  张永胜夫妇在租的房子里准备出摊材料(极目新闻记者刘琴摄)

  “微笑面对人间疾苦的人值得被爱”

  1月9日、10日两天,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张永胜的小摊前,客流几乎没有间断过。

  下午五点出摊时,湛靖雯还没做好准备,就有顾客站在一旁默默等候。

  外卖小哥陈先生(化姓)站在摊前,用手机打字的方式与湛靖雯沟通。陈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早已预订了四份鸡蛋仔,不过他不会同时拿走,而是等他想吃时才来取餐。“他们在这里摆摊后,我就一直在照顾他们的生意,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触动到我,在哪儿都要吃东西,所幸就支持他们。”

  不过,在湛靖雯准备好食材后,陈先生也没有第一时间拿走他的餐食。“这会儿我不忙,可以在这儿等着,让她先忙别的顾客点的单。”

  也有从天津专程赶来的热心网友,不过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只是想通过自己的行动鼓励他们”。

  顾客李女士推着一岁多的儿子,站在张永胜的小摊前,先是用手指了指点菜单,向张永胜示意要一份港式原味鸡蛋仔;然后掏出手机,扫描了放置在摊位上的收款码,付钱后主动向张永胜展示,张永胜则回了一个“OK”的手势,附带一个微笑。

  李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前一晚她看到关于张永胜夫妻的相关报道后,内心很是感动。“尤其是当了妈妈以后,更是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不容易。”次日,她和丈夫带着孩子,从长沙岳麓区驾车20余公里,花费近一个小时,专程赶来支持张永胜夫妻的生意。

  “他们这么努力向上,微笑面对人间疾苦的人值得被爱。”李女士说。

  还有从上海来长沙旅游的大学生,在四方坪夜市闲逛时,恰巧碰上了张永胜夫妻的无声小摊,她激动得向同行朋友说道:“就是这个摊,很不容易,得去买。”

  当装满面糊的铁桶见底,意味着夫妻俩就要收摊回家,张永胜和湛靖雯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各自收拾着准备回家。

  张永胜一家三口的租房,距离摊位仅百米远,他们将摊车放在楼下,回到家中时,女儿已经熟睡。

  在这个40余平方米的出租屋内,用于准备出摊材料的大桌子占据了四分之一的空间,旁边还放有一组货柜,上面摆放着大袋面粉、牛奶、白糖等。

  夫妻俩还给女儿养了几条鱼,鱼缸中的氧气机声响,回荡于整个屋子。“我希望我们的生活,能像鱼缸中的鱼一样,越来越好。”张永胜打字写道。

  面对网友们的热心帮助,张永胜称这让他看到了希望,他会加倍努力,“我们懂得感恩,不会忘记大家的帮助,等我们好起来了也会帮助别人。”

  夫妻俩也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即希望女儿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成长,还希望女儿以后能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学有所成后去回馈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