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94岁的庄天佑就起床了,吃好一碗粥,交代老伴“开水烧好了”,便出了门。他要去的地方是离家百米外的修伞铺,他是那里的主理人,也是街坊邻居口中的“伞先生”。

  取下门锁,点亮一盏小小的白炽灯,摆好修伞工具,搬出小板凳,街道上尚一片清冷,庄天佑便开始检查起之前客人的修理委托。“拆卸伞骨固定件需要巧劲,不然容易损伤到骨架;缠绕钢丝要有力,一旦绕得不紧,日后使用时就会出现松动。”这是庄师傅总结出来的经验。几十年来,已有5万余把伞曾经过他手“重获新生”。

  庄师傅打小就喜欢研究伞。孩童时期,他会摆弄家中旧伞,把竹篾裁开替换伞骨,用棉线和浆糊固定伞布,来回拆装了十几把伞。手巧,爱琢磨,没有师傅带教,年少时期的他无师自通,学会了修伞。

  “解放前,嘉定百姓家中用的是竹制长柄伞,容易坏但修起来简单,零件都可以用竹子做。”对庄师傅来说,为街坊邻居修好坏伞,让他们走在雨里不淋湿,就是这门手艺的价值。

  上世纪60年代,庄师傅进入嘉定供销社工作,与如今的妻子相识。退休后,他闲不住,重新拾起修伞技艺,有时碰上简单的操作就不收钱,要换新的部件也只收取耗材成本费。“大家来找我,就是认可我的手艺。”庄师傅说。

  对待喜欢的事,庄师傅肯花功夫钻研,不断精进手艺。他说,“以前的伞结构简单,现在花样多了,材料也丰富了,光靠老经验是不够的。”他专门收集了五花八门的晴雨伞放在家里,每种类型都要拆开来,了解结构,再研究怎么修。”正因如此,从女士袖珍自动伞到夜排档摆摊用的大型遮阳伞,只要从头到尾摸一下,“伞先生”就能找到问题所在。

  5年前,一位姑娘在求助多家修伞铺无果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了过来。姑娘手中的二折雨伞,庄师傅一摸伞布就知道价格不菲,一问,是海外友人所赠。庄师傅迅速判断:这把伞在使用过程中损坏了柄内滑轮,导致开合不顺,维修屡次碰壁,主要是因为配件在国内没有替代。

  但“伞先生”不会轻易放弃。“平时帮邻居修伞,他们会把一些用不到的或者特别的伞送给我拆了研究,当时正好想到手头有一把二折伞,一试,零件果然可以通用,这把伞也就修好了。”

  事迹传开后,庄师傅的小铺在安亭出了名,还有人上门拜师学艺。这让庄师傅又惊又喜:本以为修伞这门手艺后继无人,没想到如今还能收到徒弟,“靠着这点技术,还能当一回名副其实的‘先生’呢”。

  2023年,庄师傅参加了两场便民服务,地点在安亭镇昌吉路小广场。大多数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在铺子里工作,居委工作人员上门征求他意见时也曾有顾虑,年纪这么大了,参加便民活动会不会身体吃不消。但庄师傅不愿错过这个机会,他说,“为百姓服务不是工作,我喜欢给百姓办事情。”

  便民活动开展期间,居民带来了各式各样损坏的雨伞,在庄师傅手中,它们一一焕发新生。有人说,这种老伞的配件很难找,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这里才会备着,他也只是笑笑。

  有时,庄师傅会回忆起年轻时的景象。那时嘉定的街头巷尾,手艺人吆喝声不断,卖豆腐的、磨刀的、箍桶的,居民生活条件普通,家家户户都有缝缝补补的需求。“当时有朋友说我‘傻’,有这么一门手艺为什么不多挣点钱,我就指着报纸上的劳模时传祥说,人家环卫做一辈子,我修伞也要干一辈子,学习劳模的利他精神。”

  94岁的庄天佑践行着年轻时的想法。全年无休的修伞小铺里,他仍默默地干着活儿。“现在的想法简单,趁自己脑子没糊涂,手脚还利索,就要认真对待每一把伞。人家拿走时,风刮不坏,雨打不透,这样就好。”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