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称“退休老师”,称网友为“小朋友”,在短视频平台给大家深入浅出地讲科学知识。他讲能源转型、循环经济,也讲人工智能。他爱“玩”、不嫌烦、欢迎质疑,为每一堂课做足准备。

  他是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短短几个月,他有了百万“云学生”。

  88岁院士,退休教师到“云教师”

  金涌,自称“退休教师”,他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流态化、反应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今年5月,88岁的他入驻短视频平台,从飞机弹孔到“人造太阳”,从农膜降解到核电安全,科普内容“上天入地”,短短几个月,粉丝数已超百万。说起“走红”的感觉,老爷子边笑边摆手:“我不在乎,我无所谓,我也不看……”

  几十条短视频让金涌“出圈”了,其实,相对平静的人生前半场,他才是真正的领域“大牛”。以所有课程满分成绩毕业于苏联乌拉尔工学院的金涌,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73年进入清华后,再也没有离开。

  为科研 为培养后学 “科普”贯穿职业生涯

  “科普”这件事,金涌并不陌生。在清华大学,他领衔组建反应工程研究室,团队所做化学反应器等系列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4项大奖,重大国际奖2项,4项技术写进教科书。那时候,为了获得科研经费,企业家是金涌最早的科普对象。后来,为了招生,他给学生做科普:“社会对化工有微词,认为化工带来污染、引发爆炸,所以很多家长不愿意孩子学化工。学校就派我到处去讲化工是怎么回事,化工对国家有什么贡献。”金涌说着已有了笑意,“我们一定要把化工的美教给学生。进到我们化工系的学生,第一年我们要开一门课,给他打气,叫他觉得自己来了化工很有幸,‘学了化工我的前途无限’。”

  一日好学生,一生好学生。最初给别人讲化工知识时,金涌仔细琢磨了讲述的技巧,只要功夫深,总能抓住对方的注意力。也因为这份“使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科普”对他来说,是件辛苦的事。直到十多年前,在云南一所偏远学校,金涌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做科普的乐趣。那一次,大操场上上千名中学生坐着听讲,近两个小时,没有一人上厕所。这个气场震动了金涌,和学生们的眼神交流、看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让金涌“简直忘乎所以”。

  “忘乎所以”后不久,金涌被泼了一盆冷水。有高校编中学教材,请金涌去出主意。金涌心直口快道,中学化学教育搞得不好,中学生好多都怕化学,“这个你们得加强”。没想到对方当场回应“这是你的责任”,中学化学教师不做科研、不下工厂,“最前沿的知识他不懂是很自然的,你们院士是干什么的?”

  金涌被问住了,他的第一反应是惭愧,科普这件事,院士不做、高校教员不做,谁来做?一套不怕麻烦的化工科普读物就此诞生。在金涌的动员下,多位院士、几十位高校院所的专家义务坐到摄像机前录制视频。为了实现对抽象概念的可视化、具象化,他又带领专家团队与拍摄团队协作,通过动画制作、演员表演等形式,将晦涩的科学概念做出来、演出来。

  “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语言是不同的,科学家写出的东西,艺术家说这不能拍,科学论文怎么成呢?要改!不断地改,有的科学家就发脾气了,说改了多少,你们都说我不好,不干了!我还得去说对不起,好不容易把这事情弄成了。”当时的金涌已年逾古稀,还在忙着劝解其他更有个性的科学家。如今说起来,金涌又是一阵大笑。

  耗时6年,系列科普视频《探索化学化工未来世界》于2016年出版。20条10分钟左右的视频,倾注了金涌的满腔热情。他一直回味着云南之行,“科普梦开始的地方”,第一时间送了一批光盘去云贵川等地区的学校,有的校长转身就给全校每位学生都复制了一份。体会着被认可的满足,金涌也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科普经验:“科普要适度,也不能太通俗,一定要恰到好处,叫他能懂,而且又有兴趣。”学生有时候告诉金涌“您说的这个问题我特感兴趣,可是我还没有懂”。这是金涌最满意的效果,“这就对了,你要想懂,给我做研究生,你博士毕业时你就真懂了”。

  金涌觉得,自己不是揭秘者,而是种下一颗种子的人。

  耄耋之年 继续发光发热

  哪怕是从十多年前给孩子们讲课算起,金涌也早已是“科普”的老手了。开设短视频账号更像是顺势而为、双向奔赴:网友们喜迎院士,院士找到新的乐趣。

  “人造太阳”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吗?为什么循环经济意义重大?如何把海水变成淡水?……一个个听上去遥远又紧迫的复杂问题,被一位满头白发、笑容可掬的老爷爷用平实的语言讲了出来。视频内容大多与化工有关,时下一些新科技、新热点,比如人工智能,金涌也会说几句。看似“张口就来”,其实他在背后做足了功课。非化工领域的话题,金涌会将写好的文案交给领域内的专家审核,保证不犯低级错误。

  “我说错了就批评,我不怕丢人。我们清华有传统,老师学生大家去讨论问题,就说好了,老师说的话可以质疑。有的学生能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我做科普也是这样。曾经有个小孩站起来说,老师你说了俩钟头,你都说别人,你是院士,你怎么不说你有什么创新呢?我当时就有点傻眼,后来我专门准备几张片子,讲我们创新思想有什么变化……”金涌说。

  被人“顶撞”,金涌习以为常。别人提出的问题,他虚心接受并及时改正。这是院士的胸怀,却又隐去了“院士”的架子。对于“院士做科普大材小用”的说法,他直言:这完全是误解!

  在金涌看来,假如一个院士不能用最通俗的话给别人讲出他做了什么事,他就没真懂自己的工作。科普就是要把自己的认知传达给别人、说服别人,“把知识教给别人的过程,也是自己提升的过程”。

  金涌与夫人

  正因在科研的同时,不遗余力地撒播科学的种子,金涌获得过“科学与中国”突出贡献者荣誉奖章,并两度获选“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金涌是这“两翼”坚定的践行者。

  “再过两年我就90岁了,这是我最后的那点余热,我希望把它挤出来,做点有益的事儿。”说到这里,金涌仍然在笑。

  作为一个老北京人,金涌说自己是名玩将,年轻时斗蛐蛐、养鸟养鱼,现在热衷收藏古代印章、鼻烟壶。退休后积极做科普,他认为也是玩。

  “多与年轻人交流可以防止痴呆”,这是金涌做科普的公开理由;“打败伪科学,促进真科学的发展”,是他的责无旁贷和心之向往。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沈静文 章成霞 冯会玲

  记者丨朱敏

  视频导演丨张良

  视频拍摄丨李力 刘硕

  视频剪辑丨张良

  视频包装丨张雪莹

  新媒体编辑丨章宗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