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獎名單,有幾個數字耐人尋味:

三江源國傢公園管理局可可西裡管理處索南達傑保護站,這個光榮集體有12名成員,其中“35周歲以下青年占比為91%”。也就是說,12人裡有11人在35周歲以下。

四川大學三星堆遺址考古隊有32人,35周歲以下的28人;西北工業大學空天結構技術創新攻堅團隊有187人,35周歲以下的180人;珠峰邊境派出所有22人,35周歲以下的16人;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八大街消防救援站有37人,35周歲以下青年占比——100%……

一群群“自找苦吃”的年輕人,正挑起大梁。

當下你若是“青年”,意味著什麼?如果以“25歲”計,未來的近三十年,將覆蓋一位25歲青年職業生涯的主要時段。而這,正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征途。

104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孕育瞭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要義、邏輯起點,便是愛國。

十六年後,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發出“愛國三問”——“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這三問,一問民族血脈,二問傢國情懷,三問修身立志。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談到瞭這三問,他說,“我看這三個問題是歷史之問,更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我們要一代一代問下去、答下去!”

四個月後,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大學勉勵同學們,把學習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宏大目標結合起來,“把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豐富多彩,生動真切。在打開青春的N多種方式裡,屬於你的那一種,相信一定也有“把小我融入大我”的底色。

這底色的本質是立志。孤芳自賞,袖手旁觀,“躲進小樓成一統”,路隻會越走越窄。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人民、時代的“大我”,腳才站得紮實,路才看得清楚。

這底色的鍛造,常在選擇中完成。71年前,17歲的歐陽自遠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一句話所打動,“年輕的學子們,你們要去喚醒沉睡的高山,讓它們獻出無盡的寶藏。”於是他報考瞭地質專業,後來成為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傢。

新時代,選擇就在我們身邊。“00後”孟江華被焊接加工的那一抹“藍光”所吸引,選擇瞭焊接這條艱苦的道路。從此,他以勤補拙、精益求精,如今已成為“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標兵”,每天仍堅定地“焊”在自己的崗位上。

選擇一瞬間,堅守一輩子。“把小我融入大我”,如歐陽自遠、孟江華們,在用清苦的堅守,夯實曾經的選擇。這不是丟掉“小我”,而是到“大我”中去升華“小我”。

關於青春,人人都有體會。年輕人不會生來就大徹大悟,誰不曾與青春的懵懂相伴而行過?從小樹長成大樹,需要時間,需要呵護關心,也需要自己奮力生長。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時,就勉勵瞭這些“走進鄉土中國深處”的年輕人,“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應該有這股精氣神”。

青年者,國傢之魂。圍繞理想與現實、“小我與大我”、精彩與困惑、沖刺與長跑等等命題,不妨再增加一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緊迫感,也再更多地耐下心來,於篤行中體會“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的境界。

關於青春,還有更豐富的理解。因為衡量青春,不隻有年齡這一個維度——

中華民族是自強不息、朝氣蓬勃的青春民族,中國共產黨是始終保持青春特質的黨。讓我們一起來,在團結奮鬥的舞臺上,找到自己所站的位置,做好“小我”,融入“大我”,追求“無我”。

(文丨總臺特約評論員 楊禹)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