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更新瞭關於飲奶量的推薦,居民每日飲奶推薦量從2016年版的300g修訂為300-500g。
不過,今日(6月13日)發佈的《2022中國奶商指數報告》(下簡稱報告)發現:五年來,我國公眾的喝奶知識和喝奶的行為都在持續提升,但2022年公眾平均每日乳制品的攝入量為255毫升。隻有24.2%的人每日乳制品攝入量超過300毫升。
報告還發現,能夠堅持每天攝入乳制品的“牛奶人口”大約占我國人口的1/4。眼下,大多數的中國人還沒有養成每天喝牛奶的習慣。那麼,影響中國人喝牛奶的障礙究竟是什麼呢?
2022中國奶商指數報告。
膳食指南為何更新?
“乳制品中含有優質的蛋白質,在天然食物中,牛奶中的鈣質是最有利於人體吸收的。”陳偉是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他告訴記者,奶類作為攝入鈣的優秀食物來源,隨著國人生活水平提高,推薦攝入量也“水漲船高”。國內外的一些研究也發現,乳制品攝入缺乏可能和一些慢性病相關。出於健康的考慮,《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主張中國居民攝入更多乳制品。
“膳食指南”是根據食物生產供應以及居民的實際生活情況,將現有的膳食營養與健康的證據研究轉化為以食物為基礎的平衡膳食的指導性文件,以幫助人們做出科學的食物選擇,合理搭配膳食,促進健康,預防和減少營養相關疾病的發生。
關於鈣攝入的推薦量,不同國傢之間有差異。2022年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者發表在中華預防醫學雜志上的文章分析,以各國成年人鈣的推薦量為例,美國、英國、北歐、歐盟分別為1000、700、800、950mg/天,除美國實際攝入水平與推薦量接近外,其餘國傢實際鈣攝入量均高於推薦量。
在東亞地區,日本成年人鈣的推薦量為女性660mg/天、男性738mg/天,根據2019年日本國民健康與營養調查報告,居民鈣平均攝入量約為560mg/天,略低於推薦量。我國成人膳食鈣的推薦量為800mg/天,但實際攝入量僅為366.1mg/天,顯著低於推薦量。研究者認為,提示我國居民可能普遍存在鈣攝入不足的現狀。
在2022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最新修訂版發佈之前,中國營養學會組織專傢完成瞭《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為修訂膳食指南尋找證據。
在關於乳制品的部分,“研究報告”提出,“我國居民奶類平均攝入量一直處於較低的水平,各人群奶類及其制品消費率均較低,兒童青少年消費率高於成人,各人群消費量均低於推薦攝入量水平,奶類攝入不足是我國居民鈣攝入不足比例較高的主要原因。”
其中,老年人群的營養健康問題不容樂觀,根據上述“研究報告”的數據:老年人中,鈣攝入不足的比例高於80%,農村老年人營養不足問題更為突出。
6月13日,2022奶商指數報告線上發佈。
喝奶習慣尚待養成
“推薦量的數值是通過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經過專傢論證才給出的。”對於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更新,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左小霞稱,這是依據實際情況,“盡量向國際接軌。”
在“研究報告”中,專傢組也梳理瞭部分國傢和地區的膳食指南對奶及奶制品的推薦值。其中,日本的推薦量為200ml,美國為約710ml,澳大利亞的推薦值為300-750ml,中國香港推薦男性每天攝入480ml,女性240-480ml。亞洲國傢的乳制品推薦攝入量普遍低於歐美國傢。
為瞭解中國民眾喝奶的知識、行為和習慣的變化,從2018年起,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以及荷蘭皇傢菲仕蘭聯合發起瞭一項名為“中國奶商指數報告”的調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荷蘭皇傢菲仕蘭高級副總裁楊國超介紹, 歷年的《中國奶商指數報告》既有客觀的數據,又有前瞻的視角和新穎的觀點,受到社會各界的關註。通過每年的奶商調研,可以瞭解國人飲奶的現狀,發現其中的問題,並嘗試探索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連續5年的調查中,中國的奶商指數從2018年的60.6%提升到瞭2022年的63.2%。專傢認為,公眾的喝奶知識逐漸豐富,喝奶行為也在逐步改善,這是經濟收入增長、生活水平提高、科學知識普及等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不過,難以忽視的挑戰是,2022年,公眾的每日乳制品攝入量達標率(也就是平均每日攝入量≥300ml)僅有24.2%,雖然相比2018年的22.5%有小幅提升,但達標率仍然很低。“這說明我們國傢老百姓的奶商還有待提高。”左小霞說。
消費者在山東省青州市一傢超市選購奶制品。新華社發
是什麼阻礙中國人攝入更多的乳制品呢?
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陳偉認為,乳制品在中國居民的餐桌上尚未做到全方位的普及。他認為,這有歷史性的背景。長期以來,中國大部分的居民是以植物和草本類食物為營養的主要來源,奶類食品還沒有進入大部分人的生活習慣。
“大眾還沒有把乳制品視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每天都在吃米飯、吃面食,但很少有人會覺得一天沒喝牛奶就不行。”陳偉說。
而且,中國居民對乳制品攝入的天然反應是喝牛奶,其實,乳酪的營養一點也不差。比如,奶的鈣含量大致是104mg/100g,奶酪中的鈣含量為799mg/100g。
奶商報告也提出,“按照10公斤牛奶≈1公斤奶酪來看,多吃奶酪有助於孩子達到每日乳制品攝入量300-500g的標準。”一歲以上的嬰幼兒就可以開始嘗試食用奶酪,盡量要選擇鈉含量低的巴氏殺菌的天然乳酪,吃的時候要切成小塊,預防哽噎。
科學喝奶從娃娃抓起,北京多所幼兒園設置奶商培訓課程。
如何正確地攝入乳制品?
陳偉認為,在認識上公眾也有一個誤區,仿佛一談到喝奶補充營養,就會想起青少年、老年人以及孕婦。“似乎在這三類人群中,奶類制品(特別是固態奶)的接受度更高,大傢也更願意去主動補充。”陳偉認為,實際上,成年人的乳制品攝入也不能忽視,這也說明普通公眾尚未養成習慣。
除瞭飲食習慣難以短時間內改變,影響中國居民奶類攝入的另一個因素是在對乳制品的認識上存在諸多誤區。
比如乳糖不耐受的人群是否完全不能攝入乳制品?乳糖不耐受主要是指人們在攝入牛奶時,身體無法有效地消化其中的乳糖,從而產生腹脹、惡心、腹瀉等問題。發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乳糖酶的缺乏。
乳糖不耐受的發生率在沒有喝奶習慣的中國人群中確實比較高。陳偉強調,乳糖不耐受要和牛奶過敏加以區分,這是兩種不同的反應,牛奶過敏是對乳蛋白產生的過敏反應,癥狀包括喉頭水腫乃至於全身性的免疫反應,往往有比較嚴重的癥狀,需要醫療手段介入。
奶商調查的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公眾已經能夠為身邊的乳糖不耐受者推薦使用無乳糖或者低乳糖的乳制品。但仍然有約一成公眾對乳糖不耐受存在認識誤區,認為他們不能食用任何乳制品。
乳糖不耐受的人不應該放棄乳制品的攝入。陳偉建議,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可以選用酸奶和幹酪等,這類產品的乳糖大部分被乳酸菌利用瞭,乳糖含量低。市面上其實研發瞭一些專門面向乳糖不耐受人群的乳制品,比如針對亞洲人體質所研發的無乳糖牛奶。
此外,“如果認可乳制品的價值,乳糖不耐受人群在喝牛奶時,也可以慢慢地嘗試從少到多逐漸地去增量,慢慢地讓腸道適應。”陳偉說。
另一個誤區在於,很多人認為乳飲料和市面上的一些奶茶也可以是乳制品的攝入來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也提到,含糖飲料銷售量逐年上升,城市人群遊離糖攝入有42.1%來自含糖飲料和乳飲料。兒童青少年含糖飲料和飲料消費率在30%和25%以上,明顯高於成人。目前我國居民糖攝入平均水平不高,供能比超過10%的人群比例為1.95,但兒童青少年含糖飲料消費率高於成人,3-5歲兒童糖供能比高達4.8%,應該引起足夠註意。
采寫:南都記者 吳斌 發自北京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