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對逝去親人的思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有的是墓前的訴說,有的是珍藏的相片,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一位兒子對自己已故父親的深深思念,他把這份愛寫進瞭一段段文字之中。
來自山東青島的李曉丹,十年間,堅持在微博記錄他寫給父親的傢信,至今已有一百多封。不論是自己工作中的成績、傢中孩子們的成長,還是一個小小的人生感悟、一次不期而遇的小驚喜,他都會寫進信裡,這也成為瞭他生活的一部分。
李曉丹:我叫李曉丹,是一名機械工程師。老傢是山東泰安的,現在定居在青島城陽。我媽媽是一名農民,父親也是,後來父親走瞭之後,傢裡邊也不種地瞭,媽媽就跟著我們兄弟姊妹三個一直在外地生活。
今年33歲的李曉丹是傢中的小兒子,也是父親在世時最掛念的孩子。像很多愛在心中口難開的父子關系一樣,李曉丹和父親很少交流,但在他的心中,父親一直都是自己的偶像和英雄,隻要有爸爸在,傢裡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
李曉丹:因為父母堅持讓我們姊妹三個上學,傢裡的生活條件不是特別好,我以前上學的時候,那個時候交學費,基本上傢裡邊沒有錢。但是父親從來沒有因為這個事情就說不讓你去上學瞭,然後給你晚一天交,讓老師催什麼的。基本上我說哪天要交學費瞭,父親今天晚上或者明天晚上就會把學費籌借到。
2012年年底,49歲的父親因為一場車禍猝然離世,當時22歲的李曉丹剛剛參加工作,第一次過年沒有回傢,沒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那些想說卻不曾說出口的話成為瞭李曉丹最大的遺憾。
“老爸,我現在工作挺好的,領導對我的進步和能力很看好,我會好好努力的。”“時間過得好快,轉眼間一年瞭,爸,這一年兒子也沒寫幾封信,您不怪我吧?”“老爸,您的小兒子昨天結婚瞭,媽媽臉上樂呵呵的,您老就放心吧。”
從2013年6月至今,李曉丹幾乎每個月都會寫一封信,把自己和傢人的近況講給父親聽,十年時間裡,李曉丹結婚生子,一封封傢信也讓他感覺到,自己人生的那些重大節點,父親似乎並沒有缺席。
李曉丹的妻子是他這些傢信的忠實讀者,丈夫的這份孝心也是兩人能走到一起的原因之一。
“句句不提思念 句句都是思念”
父親在李曉丹心目中的形象一直很高大,他希望能成為父親那樣的人。李曉丹說以前是真不懂,直到父親去世後才深切地體會到“子欲養而親不待”。一字一句,真情流露,盡顯對父親的思念。李曉丹說,寫信這件事他會一直堅持下去。李曉丹對父親的思念不僅感動瞭妻子,也感動瞭眾多網友。
“句句不提思念,句句都是思念”“溫暖的大哥,祝一切安好”,這是網友們在李曉丹微博下的留言,在這裡,他既是訴說者,也是傾聽者,每一個評論,李曉丹都會認真回復,給那些同樣身處親人離世悲痛中的人們加油鼓勁。
現在,李曉丹一傢和母親一起在青島生活,哥哥在上海,姐姐在煙臺。雖然相隔較遠,但一傢人都牢記父親的囑托——“傢和萬事興”。
多些陪伴多點溫暖 記住美好不留遺憾
十年來,李曉丹用寫信的方式與父親分享著生活的點點滴滴。在一封封嘮傢常的書信裡、在這些絮叨的話語裡,我們能感受到一位兒子對父親深深的思念。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許多成年人的遺憾。人,終將會跟父母告別,但隻要我們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光,給父母多一些陪伴,就會給自己少一些遺憾。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