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楊颯 光明日報通訊員 聶一丹

  當瞭一輩子大學老師的趙鐵鎖教授沒想到,能在退休後獲得參加如此高級別會議的機會——9月9日,作為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院長、喀什大學銀齡教師的他,應邀參加瞭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我由衷感到,這既是對我52年從事思政教學工作的肯定,又是對我退而不休,投身西部支教計劃,堅持做銀齡教師的嘉許。”

  當初去新疆支教時,很多朋友都不理解。“這麼大歲數瞭,為啥還要去西部教書呢?”這個問題,趙鐵鎖在最近幾年經常被問到。

  其實,答案就藏在他的“職業夢想”中。

      2021年5月4日,趙鐵鎖為喀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開授“青年馬克思主義學者”專題輔導講座。受訪者供圖

  2021年6月,趙鐵鎖從南開大學教學崗位徹底退瞭下來。“那段時間,我頗為遺憾,因為此時距我‘從教50年的教師夢’僅差8個月。”然而不久後,他得知教育部出臺過《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要是可以去西部支教,就能延續自己的職業生涯瞭。”對此,他非常興奮:“圓夢的機會終於來瞭!”

  “雖然當時已年滿70周歲,但我還是毅然報名、積極申請,最終獲得批準。”於是,當年10月,趙鐵鎖便從地處渤海之濱的南開大學,跨越八千裡來到緊鄰帕米爾高原的喀什大學,成為一名銀齡教師,繼續從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工作。

  第一年“被感動”、第二年“擔責任”,兩年支教生活,給他帶來不同的收獲和愈加深刻的體悟。

  2021年,喀什大學有近3萬名學生,而專任教師不足2000人,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還不到40人。趙鐵鎖發現,面對繁重的教學工作,喀大老師們幾乎已處於“超負荷”的工作狀態,“教學之外,他們還要做許多社會工作,如全面管理、照護在校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學校附近的農民群眾中開展‘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以及‘結對認親、幫扶致富’等公益活動。老師們始終兢兢業業、毫無怨言。”喀大教師們所做的點點滴滴,趙鐵鎖看在眼裡,一直被感動、激勵著。

  喀什大學地處南疆西部的邊遠地區,再加上各種教學資源短缺,青年教師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普遍不足,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亟待提高。幫助他們努力提升、突破,成為銀齡教師必須承擔的責任與使命。從2005年開始,南開大學對口支援喀什大學。退休前,趙鐵鎖一直沒有機會去喀什大學支教。在成為銀齡教師後,趙鐵鎖反復對自己說,一定要為喀大的學科發展盡己所能、多作貢獻。

  “喀大最大的辦學困難是師資短缺,銀齡教師成為學校辦學的重要依靠,被各學院視為教學骨幹並委以重任。我每學期一周要上8至12節課,盡最大努力根據學生實際水平、運用當地特色案例把思政課講準、講深、講透、講活、講明白,做到課堂教學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為瞭幫助喀大中青年教師提高教學科研水平,趙鐵鎖從備課、講課、合作發表論文等多方面予以悉心指導。在他的輔導和幫助下,學校多位中青年教師在自治區級教學基本功大賽上表現優異,先後獲得瞭四個二、三等獎,實現瞭喀什大學歷史上“零的突破”。看著學科專業在一點點進步,趙鐵鎖喜在心裡。

  工作不止於此。作為喀大教學督導,趙鐵鎖多次參與制定學校思政課課程設置與教學水平提升方案,對外聘教師的評估與管理、青年教師崗前培訓與普通話水平等工作提出建議,其中有許多已被采納落實。

  到瞭喀大之後,趙鐵鎖還發現,喀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圖書資料存在較大缺口。於是他便利用假期回傢探親的機會,把自己保存多年且市面上稀有的近300冊專業書籍挑選出來、整理好,捐給瞭學院資料室。

  此外,秉承南開大學“知中國,服務中國”的辦學理念,趙鐵鎖還走出喀大校園,到當地多個單位開展黨史教育等各類主題的理論宣講。2023年7月,趙鐵鎖被喀什大學黨委授予“喀什大學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從‘圓夢’到‘擔責’,我深深體會到‘在援疆實踐中發揮餘熱,豐富生活,實現價值,升華境界’的幸福。”他深情地說。

  作為銀齡教師群體的一員,趙鐵鎖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銀齡教師發揮更大的作用?對此,他在紮實調研的基礎上提出瞭建議——受援學校應根據校院兩級學科建設和發展規劃,提出具體翔實的銀齡教師需求方案,支援學校則依據需求方案有針對性地選派對應學科的銀齡教師,精準匹配雙方人才供需,避免人力資源浪費。

  “受援學校還應以院系為單位為銀齡教師制定目標明確、具體可行的支教任務,除基本授課任務外,還可制定‘一對N’的‘傳幫帶’計劃,助力提升受援學校青年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使這項政策發揮‘橋梁功效’和‘造血功能’,既能解決現實困難,也著眼於受援學校的長遠發展。”他強調。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7日 14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